如果要給香港電影一個時代劃分,我認為80-90年代為百花齊放、大力發展的“黃金時代”;
2000年後以無間道三部曲為巅峰标志的“前無間道”時代;
随着無間道三部曲的落幕,進入了一個無論是作品,還是市場都開始逐漸下滑的低谷期,也就是“後無間道”時代。
在後無間道時代,雖然香港電影如梁朝偉、黃秋生、劉青雲、劉德華、古天樂等等黃金一代的中生代影帝們依然在努力的貢獻自己的作品,但是總是讓人感覺差強人意。
現在的港片,再也不複上世紀的輝煌,但是有些作品雖然不能稱為傳世經典,卻依然帶着曾經港片的光輝,比如《寒戰》,再比如我認為是衰落期的掙紮之作——《竊聽風雲》三部曲。
竊聽風雲系列,前兩部在豆瓣評分為7.5分,第三部為6.3分,因為畢竟是10年前的電影,當初上映的時候應該更高,但是不得不說這依然是港片在近年的優秀之作。
第三部雖然評分較低,卻是最有野心,想表達最多的一部,貪多嚼不爛,導緻整體的劇情分散以及後來上映的剪輯問題影響也很大,但依然是一部被低估的好片。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人物:鐵三角</h1>
《竊聽風雲》系列最大的特點就是保留了經典港片以人物為核心的特色,古天樂、劉青雲、吳彥祖作為鐵三角主演了三部曲。
即使演員沒有換,哪怕一口氣看完三部曲,每個角色卻完全不會有模糊感,每一部竊聽風雲鐵三角的角色性格都完全區分開。
劉青雲和古天樂影帝級别的實力自然不用說,次時代的吳彥祖的演技也格外讓人驚喜,似乎忽略了,他可是香港電影作為“顔值”的代表人物。
在第一部中,《竊聽風雲》的野心較小,似乎就是想拍一個以三個人物的沖突與感情線推動的人性故事,當然這也是香港電影的優勢所在。
古天樂是一個被家庭負擔搞得焦頭爛額,經濟上捉襟見肘的警隊“老油條”。情報部門接觸到的金融罪犯們随随便便就賺幾千萬,這讓他對這個世界分外不滿,在電影的前期完全以他的角色沖突驅動劇情發展。
劉青雲則更像是我們常見的老大哥,做事妥當,性格穩重,卻處理不好自己的感情生活,與朋友兼上司的方中信的前妻有糾葛。
吳彥祖呢,則是這部電影中性格張力最大的,在電影前半部分,他作為一個娶了豪門老婆的青年才俊,似乎是三人中最幸運的,其實也是對自我價值最模糊的,也是前後反差最大的。
這三人的性格表達很像是無間道中傳達的“佛”思想,無間道說的是正與邪的模糊,是無間煉獄,而竊聽風雲講的則是生活中的“貪嗔癡”,人人都有執念。
到了第二部,應該是因為第一部的成功,導演及編劇也開始施展拳腳,更多的人物被加入了進來,這一部用了三部曲中最多的老演員:曾江、胡楓、江毅、駱應鈞等等“地主會”成員,各個都是演了大半輩子戲的老戲骨。
可以說第二部完全是對香港電影逝去一代的緻敬,甚至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經典金融劇《大時代》的影子。
雖然主角依然是鐵三角,但由于衆多老戲骨的參與,使得三位較為年輕的演員有點像是“工具人”。
當然這是良性的一種弱化主角,當一個電影演員的整體年齡、閱曆、經驗足夠深厚的時候,年輕派的演員更多會為了這些更加有歲月曆練的老演員服務與讓路,同理就像是《人民的名義》。
到了最後一部,老演員的戲份和人數都減少了,成為了黃金一代挑大梁的舞台,除了鐵三角,還有後來的影帝林家棟,角色感十足的林嘉華。
最讓人意外的就是方中信,相信第一次看完的人都沒要發現這個長頭發戴墨鏡的人居然是方中信。
黃磊的角色,有些人說有違和感,我卻不這麼認為,黃磊扮演的是一個來自華爾街的資本代言人,無論對于香港還是電影中的新界,“外來感”是正常的,因為這個角色代表的便是外來勢力。
很多香港電影中也有大陸演員作配角,大部分都會淪為打醬油,但是黃磊的角色戲份不多卻沒有雞肋感,甚至他代表資本那種文質彬彬卻又隐隐藏着的“力量”,與新街四兄弟純粹的“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金融與權力</h1>
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又被稱為“金融港”。代表着權力與金錢的股市,在這塊土地上擁有太多的故事,而《竊聽風雲》選擇金融作為故事核心主題,想要訴說的便是人性與金錢、權力的故事,而要表達的東西也是随着三部曲一步步把展開。
第一部中,電影圍繞的是單獨一個公司-風華國際的内幕交易案,鐵三角所在的情報部門與商業罪犯調查科的合作,開啟了主角們接觸到金融世界的大門。
但是在一部中,鐵三角的人物沖突才是真正的核心,至于内幕交易,則是引子,是服務于主角的。
鐵三角無意間中偷聽到的内幕消息,開啟了他們的貪欲,古天樂是為了生活,吳彥祖是為了自我價值,劉青雲則是為了兄弟。
但是這個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卻再也關不上了,就像我們常說的:“當你撒一個謊時,你就要撒一百個謊來圓。”
這是人性貪欲的黑洞,也是第一部中導演想表達的。
到了第二部,電影開始放開手腳去講時代、講環境。從1845年,英國人在香港開了第一家銀行,8年後,渣打銀行獲得香港貨币的發行權,一場不見硝煙的外資與中資的紛争便開始了。
由于香港是金融自由港,直到現在依然是外資與中資二分天下,這些外資們是摩根、美林等等巨型财團,如何才能擊敗财團?
唯有财團才能抵抗财團,電影中的“地主會”成立的契機,便是在1973年的股災中為了抵抗外資。
為什麼我說第二部的《竊聽風雲》有很多《大時代》的影子呢,除了用了很多大時代的演員,其實對于早期香港的股票人的誕生也是一樣的,《大時代》中主角(劉青雲)的父親也是為了在股市中對抗瘋狂斂财的外資而成立華人基金會。
是以在地主會成立的初期,“地主”是外資,是跨國财團,當他們擊退了外資後,他們發現沒有對手了,而自己也變得分外強大。
這便是“擊敗惡龍的勇者,自己變為惡龍”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阿祖(吳彥祖)在第二部中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在一衆老戲骨的光環下卻依然光彩奪目。
這是一個以凡人之軀擊敗巨型财團的故事,“竊聽器,高性能,軍用”這句台詞在電影中出現了兩次,分别是在主線故事揭開和結束的時候,貫穿了整個電影。
這句台詞也道出了,面對力量巨大的資本時,是什麼樣的力量才能擊敗他們。
竊聽器,是工具,高性能是效率,軍用則是力量,這便是吳彥祖的角色,桀骜中帶着冷酷,滿懷滿腔的複仇怒火,缜密的計劃,生命的代價,将“地主會”土崩瓦解。
可以說第二部,是最貼合“竊聽風雲”這個主題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丁權的紛争</h1>
第三部是評分最低的一部,但我在上文也說了,也是野心最大的一部,是以單獨拿出來說。
電影從“丁權”這個充滿着曆史色彩詞彙開始,1972年香港政府計劃發展新界,我們可以了解成“新區”,因為地理和交通等原因,在過去新界一直是香港的農業生産區,也就是“鄉下”,用電影中古天樂的台詞說:“我們鄉下人很難搞的。”
新界大帽山
當時的香港政府為了安撫新界原住民,出台了“小型屋宇政策”,規定:凡是新界原住民,每個男性(丁)一生可申請一次于認可範圍内建造一座最高3層(上限27尺/8.22米高),每層面積不超過700平方呎的丁屋,而無需向政府繳付地價(權)。
本質上,這是一個互相妥協的“懷柔政策”,通過一定的特權來換取開發的順利進行,到1997年回歸後,丁屋政策依然沒有廢止,而且被寫入基本法内。
丁權不同于一般的安撫政策,電影圍繞這一主題開啟是有原因的。
首先在80年代一個男性隻要證明其族譜上是新界原住民,他便擁有丁權,兒子、孫子也都擁有,這是一個世襲的權利。
其次,這個權力伴随終身,不會因為搬離新界而消失,相應很多已經建成的丁屋,如果需要重新開發,便必須要獲得他們的丁權,這導緻兩個結果,第一在土地并不闊綽的香港,大量土地浪費,其次,丁權雖然不不算之前,但是一旦遇到開發,便身價百倍。
最後,“丁”指的是男性,這涉及到女性歧視的問題,電影中葉璇與父親的沖突,也呼應了這一點,女性無法繼承丁權,葉璇也無法繼承父親的影響力。
電影中的四兄弟,便踏在圍繞着丁權買賣衍生出來的灰色地帶,丁權隻有遇到開放商開發的時候才會值錢,電影中正常買賣也就是幾十萬,而且一兩個丁權根本也無法形成氣候。
于是四兄弟一方面購買大量丁權,同時利用自己在新界各鄉村的影響力不斷在開發商和鄉民之間謀取利益。
當然一開始他們還不是老大,真正的做主的人是新界輩分最高的濤叔,這個人物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原型,就是被稱為“新界王”的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
這其中有四個主要勢力,新界真正的話事人濤叔,陸家四兄弟,濤叔的女兒與女婿的陸國集團,司徒光(吳孟達)代表的新界地産商會。
這其中還有四兄弟讓羅永就(古天樂)酒駕撞死陸永遠的沖突,濤叔女兒與父權的沖突,羅永就外姓人的身份,與濤叔女兒的感情糾葛,吳彥祖與周迅的感情線等等。
是以這部電影的問題就在于這裡,一個2個小時的作品中,要講的人物、勢力、沖突衆多,牽扯到房地産、鄉村開發、股市等多個行業,而電影的表達手法有懸疑,恩怨情仇,家園情懷,甚至還有搞笑,要表達的東西真的是過多了。
想想近期要表達這麼多想法的作品《愛爾蘭人》時長接近四個小時,在我看來《竊聽風雲3》更适合拍電視劇。
是以這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呢,導演沒有錯,想表達,想緻敬經典,這是好事;
演員也沒有錯,其中沒有一個演員的演技不是在優秀線以上,從主角到配角,每個人物都很有特色;
編劇自然也沒有錯,這麼多的人物沖突,感情線和主線,整個故事也都兼顧到了。
問題在于,《竊聽風雲3》在香港電影在走下坡路的時候,不可能對抗市場去拍出一部四個小時的長片。
把所有好的東西縫合起來,未必就是好的,在嘗試中苦苦探索曙光,這就是港片的現狀。
<h1 class="pgc-h-arrow-right">結語</h1>
“後無間道”時代的開啟,讓我們和香港電影人一樣,無比懷念那個光輝璀璨的年代,近期很多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懷舊、堅持傳統的痕迹。
但市場的萎靡,優秀劇本的稀少,演員的斷層,困擾着曾經的亞洲電影之光。迫切的市場化,票房要求,似乎讓大導演們也開始手足無措。
在《竊聽風雲》三部曲中,縱使有些小的瑕疵,但依然瑕不掩瑜。足以被稱得上近十年最好的系列作品,我們在無間道時代似乎就斷言過,《無間道》這樣的巅峰作品無法被複制。
然而我們現在也要擔心,可能連《竊聽風雲》都無法再重制了,這是所有電影人、愛好者的掙紮與惋惜,但依然抱有希望,期盼這長夜即将過去。
正如第三部衆黃金時代演員一起唱那首《共你癡癡愛在》的歌詞所說:
“是誰令青山也變,變了俗氣的嘴臉,又是誰令碧海也變,變作俗流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