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原因,
一個月以來大家可都在家憋壞了。
每一個人都在期待着摘下口罩的那一天,
恢複原來的生活,
到處大快朵頤。
一條聯合美食台,
為大家奉上一份美食旅行地圖:
東南西北,中國6個被嚴重埋沒的美食重鎮,
福建泉州、廣東中山、廣西北海、
貴州貴陽、四川樂山、新疆喀什。
這幾個小城人流量不高,生活節奏閑适,
疫情過後計劃出遊的朋友們,
推薦前往探訪當地的飲食文化和生活風情;
而現在就讓我們繼續老老實實地宅在家,
先一飽眼福吧!
福建省内,閩南古都泉州,古城内散發出來的是一種更松弛的狀态,閑适、安逸、自我滿足。對傳統味道的保留和堅守,仿佛一把可随時随地回溯過去的鑰匙,讓這種小時候的味道、故鄉的味道沉澱下來,成為我們對泉州味道的定義:古早味。
在這裡,小吃和正餐的界限模糊,恰到好處的分量對一人食極為友好,更何況這裡食物的口味和口感,已經把年齡和牙口的門檻都降到了最低。
美食台泉州:值得專程前往的美食古都小程式
點選卡片,看泉州詳細美食攻略▲
主食配菜二合一
面線糊
面線糊是福建美食當仁不讓的扛把子。湯底有豬骨湯、魚骨湯兩派,根據店家喜好還會加入蝦、蟹、魚肉等湯料。泉州特有的做法是将面線撚碎與湯底同煮,再以地瓜粉漿勾芡,糊而不爛,清而不濁。
自選料頭大緻可以分為鹵味、海鮮、炸物小炒和内髒四大類。這也是泉州小吃很常見的形态,讓渡配菜的選擇權,叫你挑花眼。
除了面線糊,經常出現在宴席上的鹵面也很混搭。面必須是堿水面,而調味的點睛之筆是花生醬,泉府在此基礎上又添加了沙茶醬等十幾味秘料。
鹹飯
鹹飯在泉州的地位,幾乎和白米飯平起平坐,便當攤、牛肉館、海鮮酒樓均有供應。蔥頭油、幹香菇、五花肉、蝦米海蛎幹等豐儉由人的海鮮幹貨,架構起鹹飯的基礎風味。
燒肉粽
燒肉粽也是當地的名吃。“燒”在這裡是個形容詞,意為“滾燙熱乎”。傳統的燒肉粽配料樸素,調味的五香鹵汁是特色,配上蒜泥和甜辣風味的高仔辣椒醬,更凸顯本味。
小海鮮盛宴
到了泉州,吃海也是必修課。雖說好面子的泉州人招待宴請少不了鮑參翅肚、蝦蟹蟳蠘,但小海鮮裡的盛宴同樣熱鬧。
蚵仔煎
最經典的小吃當屬蚵仔煎。老一代的古早味蚵仔煎,地瓜粉多蚵仔少,煎得濕潤,一青(青蒜葉)二白(菜頭酸)三紅(甜辣醬)四黃(鴨蛋),樣樣少不了。
土筍凍
另一道極具代表的小吃土筍凍,同樣取材自大海。海星蟲,又叫泥丁、海土筍。處理要點是去除泥沙。在土缸裡養上一天,然後用石錘滾動碾壓出内髒及雜物,洗淨後加水煮沸。海星蟲富含膠質,膠原蛋白在升溫中融于水,盛碗冷卻便可如果凍一般,爽滑剔透。
白灼海鮮
閩南冷菜白灼小章魚同樣經典。章魚選體型小的短蛸,白灼之前還需手磨攪拌20分鐘以上,充分去除粘液的同時,也讓肉質變得緊實有彈性。
燒酒客燒酒配
燒酒客最愛的鹵肉擔店鋪
“燒酒” 在閩南就是“酒”的代稱,燒酒客們嘴巴雖然不閑着,但肚子畢竟會餓,于是就有了專供的下酒菜,又叫燒酒配。
各式鹵料任君選擇
鹵料是完美的下酒菜。大腸、生腸、豬頭皮肉、鹵鴨、鹵豆腐任君選擇/海鮮也很生猛,白灼小卷、紅糟鳗魚、清蒸鲈魚、蔥姜蒸鲨魚肝等烹饪方式各不相同。以及難得一見的老菜:桂花蟹、網油包的雞卷等等,種類之多,令人瞠目結舌。
廣東省内,廣州向南,高鐵二十分鐘,可以到達中山。它不像順德、潮汕那樣在全國聲名大噪,隻是安安靜靜地經營着屬于自己的美食風格,吸引着珠三角、港澳地區資深食客前來覓食尋寶。
這裡有着美食之城得天獨厚的條件:毗鄰西江水,地處五桂山,山珍海味一應俱全,食材種類異常豐富。獨特的僑鄉文化,也讓南北中外飲食在這裡碰撞融合。下轄二十幾個鎮,幾乎都有自己的獨特風味。
名副其實的鴿王
在中山,每年被吃掉的鴿子可以繞地球一圈。這話雖誇張,但的确是中山人吃鴿的真實寫照。
中山石岐紅燒乳鴿
最經典的紅燒脆皮乳鴿,要用剛出生10-12天的妙齡鴿,體重隻有四兩。雖說是紅燒,但要先腌制再晾幹,最後生炸,鎖住肉汁水分,炸到外皮油亮酥脆。人手一隻,撕着吃才過瘾。
鴿子火鍋
鹵水鴿是另一種風味。講究的店要現點現鹵,在秘制鹵水裡浸半小時,趁熱撕開,連皮帶肉滑嫩爽口、悠香入味。胸肉厚,肉香更濃,可以撕下來浸在鹵汁裡,慢慢享用。
當地人還喜歡鴿子火鍋,用五指毛桃、枸杞、黨參等十幾味藥材熬制的藥膳湯底,除了喝湯吃肉,還可以涮些喜歡的蔬菜。
神奇的脆肉皖
脆肉皖
中山東升鎮有一種魚以皮爽肉脆而聞名,它就是脆肉鲩,是草魚的一種,但因為水質和蠶豆喂養等原因,蛋白質含量非常高,可謂遊動的膠原蛋白。脆肉鲩奇特的口感,激發了中山人的創作欲。
豉汁蒸魚腩
豉汁蒸魚腩。用豆豉、蒜蓉辣椒清蒸,爽脆多汁,保留着魚腩豐盈的油脂感。魚肉切薄片,最基礎的是用蔥姜爆炒,幾乎沒刺可以大口嚼,特别爽脆。
脆肉皖火鍋
脆肉皖火鍋也是這裡的經典滋味。涮鍋組合裡,常見的還有用魚茸加木耳碎捏成的魚丸。和韭黃的搭配也很妙,涮出來更鮮甜。
椒鹽魚骨
剩下的魚頭和魚骨,猛火油炸,做成椒鹽魚骨,吃肉吮骨,簡直是喝小酒的神仙搭配。魚腸也别錯過,油炸後搭配臘味炒飯,镬氣十足,油潤!
招牌小菜“好惹味”
荔芋扣肉
中山菜式更多來自于民間,同一道菜,經不同人手,選料、調味也不盡相同,多了分随性和野氣。
中山名菜荔芋扣肉,吃起來口味香濃卻清爽不膩,主要因為漂油方式和梅菜扣肉稍有不同。要用釘闆在肉皮上紮滿孔,讓油脂溢出,再油炸逼出油分。最妙的是肉片裡夾着的荔浦芋頭,吸足了肉香又粉又糯。
蝦籽柚皮
驚豔的還有蝦籽柚皮。苦澀的柚皮,經過細心處理,再用魚湯慢煨,輔以蝦籽,柔嫩化渣,鮮濃入味。光湯汁,就能配一大碗飯。
清蒸水蟹
中山南朗鎮最有名的是水蟹。鹹淡水滋養的大青蟹,用兩三年時間,體重能達到兩斤。清蒸水蟹最為原汁原味,蟹汁如泉湧,先用吸管喝湯,再拆肉,又嫩又鮮。
蒜蓉蒸蚬
當地人很喜歡吃黃沙蚬,最家常的做法是用蒜蓉豆豉清蒸,蚬肉肥厚,豉汁入味。
四川省内,樂山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彙處,發達的水上交通讓五花八門的食材香料在這裡相遇相知,竹簽文化成為樂山小吃的常見形态,紅油海椒幾乎餐餐必備。縱欲系美食在舌尖兒擦槍走火,一不小心就會讓人“爽了嘴巴、辣了菊花”。
串串兒
樂山許多小吃都以串串形式出現。隻要你願意,從早到晚都能在毛竹簽簽上醉生夢死。在燙、炸、烤中體會一把“小塊朵頤”的快意人生。
缽缽雞
缽缽雞是發源于樂山的本土小吃,這種裝在瓦罐“缽缽”裡的紅油冷串是夏日裡的回魂丹。雞皮雞胗雞腳筋、雞胸雞心雞翅尖,還有鴨腳、鴨腸、響皮、毛肚這類口感偏脆的食材。有些店還有少見的豬天堂和豬鞭。
缽缽雞口感在食材,口味全在湯底,要用鮮雞東加上各家秘制的紅油或藤椒,面上還漂着一層香氣四溢的白芝麻。
牛華牌坊,麻辣燙之鄉
麻辣燙
樂山是麻辣燙的發源地。講究的麻辣燙店每天現熬骨湯,加上幾十味料炒出的秘制紅油。煮滾後放進一大把串兒,這是燙。
湯底隻能給到基本的底味,真正的麻和辣則來自在于幹碟和油碟。為了嘗到最正宗的味道,這裡的麻辣燙的味碟基本不給客人自由發揮的空間,都是直接調配好的。
當然,全國經典的炸串串和烤串串,在樂山同樣找到了他們的歸屬。
小吃唱主角
豆腐腦
樂山豆腐腦流派居多,流傳版本是以肉湯和粉條來劃分的。峨眉豆腐腦芡汁濃厚,沒有肉湯、不加粉條,還有蛋沖的版本…….在這裡豆腐腦的澆頭特别豐富:粉蒸牛肉肥腸、五花肉、酥黃豆還有豆腐腦撈飯,是當地人的官宣早餐。
鹵鴨兒
吃起鹵鴨兒來樂山人頗有心得,有一套自己的擇鴨标準,雖然要甜,但也不能一味甜,還得吃得出鹵水的幽香才算好。
鹵水,除了冰糖、八角、草果、桂皮、桂皮、白寇、丁香、紅寇、香草、甘草、砂仁、白芷、排草等等三十多味香料,還要靠老鹵加持。
涼糕
樂山小吃多鹹辣,手邊總得配點飲品。大多數人會選擇一碗冰粉或涼糕。爽滑似果凍,也有店家堅持手工制作,做出的涼糕略帶米香和堿味,吃口很軟糯。
小菜有講究
翹腳牛肉
跷腳牛肉是樂山的傳統名吃,發源于蘇稽古鎮。一開始也隻是村民為了不浪費牛雜發明的,增加了幾十種中藥材一起煮,堪稱中藥牛雜湯鍋。因為吃時可以跷着腳歇歇,于是就叫跷腳牛肉。湯底清香,牛肉、牛雜新鮮,口感各有特色。
甜兔皮
四川人都愛吃兔兔,樂山人也不例外。除了做成和甜皮鴨一樣的甜皮兔,兔肉、兔腰、兔肚也是餐館裡常出現的菜式。
黔東南貴州省内,隻要去過一次便知道,貴陽簡直就是為“吃“而打造的主題城市。濃厚的市井氛圍,讓貴陽至今依然保留着大排檔、路邊攤文化,小吃店、小吃攤鱗次栉比,密度之高讓人眼花缭亂。
“酸”在貴陽無處不在。大到酸湯火鍋,小到面館裡的自助腌菜,滿是酸的風骨,可謂“無酸不成席“;“辣”則是貴陽的魂。當地人吃辣可有講究,貴陽人家裡就藏着辣醬高手,手藝之高讓本地産的“國民女神”老幹媽都黯然失色。
獨特風味:脆哨和折耳根
貴陽随處可見的脆哨店
脆哨其實是炸到幹香酥脆的“肉渣”。肉出了油鍋還要經過一番炒制,調味上色,染成誘人的紅棕,不僅能拌粉拌面,還能當零食直接吃。
折耳根
折耳根(魚腥草的根)氣味猛烈霸道,讓人猝不及防。做主角可涼拌、燒烤、燙火鍋,做配角又能容身于絲娃娃、豆腐果中。它被許多貴陽人奉為至寶,穩坐西南霸主地位。但也有不少人對它敬而遠之。
無處不在的粉面
貴陽人從早餐開始就很“剛”。喚醒睡夢的不是别的,正是油亮紅湯裡的腸旺面。
腸旺面
店員把面條放在沸水中翻燙幾下,利落碼上肥腸和血旺,澆上濃湯和紅油,除了标配的脆哨、豆腐,再加個煎蛋、鹵蛋或是大排、辣雞,滿滿一碗才過瘾。
湖南面也是不少貴陽人的早餐選擇。這種湖南人聽了都會懵逼的面,出了貴陽便無迹可尋。因為,湖南面其實是在貴陽生活了多年的湖南人發明的。
湖南面
清湯裡的是扁面條,寬似韭葉,澆頭則是幾塊切得四方的豬肉臊。先喝湯,再吃面,吃到一半時拌點幹辣椒,秒變潑辣,最後滴點醋喝湯,這是湖南面的經典吃法。
酸粉
貴陽的酸粉大概隻有在本地才吃的到。酸粉的米漿要先發酵,做出來米粉光潔白嫩,帶着微妙的酸氣,甚至還有點點臭。但真正入湯入料時,你會發現酸粉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重口,尤其在肉湯裡,米粉本身氣味清淡,隻有後味略帶酸意,可以放心嘗試。
絲娃娃
小吃争奇鬥豔
絲娃娃是進可shopping mall,退可路邊攤的全民小吃,價格相當親民。配菜基本都是免費提供,而且種類相當豐富,最簡單的都有十來樣。黃瓜、豆芽、海帶、芹菜、洋芋、面條、蓮花白、折耳根切成絲絲條條,還有泡蘿蔔和腌菜。
豆腐圓子
貴陽人對包裹類的東西也情有獨鐘,除了絲娃娃還有豆腐圓子。咬開幹脆的外皮,居然是彈牙的口感!濃郁的豆香中還夾雜着淡淡的堿味。蜂窩狀網孔吸飽蘸水,裹着折耳根、酸蘿蔔、糊辣椒混合的經典搭配。
碗耳糕
碗耳糕是貴陽的傳統糕點,因為形狀像茶碗而得名。吃起來有點像發糕,綿軟香甜,但更有彈性,還帶着點淡淡的發酵味。
萬物皆可鍋
酸湯魚
酸湯是用紅辣椒與番茄發酵而成。色澤紅亮,清香醇酸,酸中藏辣,這種辣不生猛激烈,而是層層逼近、步步為營,等你反應過來時已經深陷其中,但依舊忍不住狂喝幾碗,大呼過瘾。
帶皮牛肉
帶皮牛肉和肥牛也是酸湯的好搭檔。類似的還有酸湯豬腳、酸湯肥腸等等,吃肉涮菜不亦樂乎。
豆米火鍋
豆米火鍋也是貴陽獨有,據說是由豆米湯演變而來,用芸豆、糟辣椒、五花肉片熬煮而成,還可以選擇酸菜或麻辣口味。随着熬煮,芸豆逐漸釋出澱粉,細膩的粉質賦予湯汁沙沙的口感,涮出的菜都多了分質感。
除此之外還有重口味的豆豉火鍋和蝦酸火鍋,也是一絕。
北海可以說是廣西飲食中最清新的一格,這座曾經在廣西廣東之間切換身份歸屬的小城,将兩省飲食文化兼收并蓄,發展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風味。
海鮮吃到飽
沙蟲
這種形似蚯蚓的軟體動物,就是沙蟲。因為極高的營養價值還被稱為“海人參”,餐廳裡最常見的是清蒸沙蟲,當場活殺去内髒,與蒜蓉同蒸,端上桌鮮香撲鼻。好的清蒸沙蟲幹淨無沙,吃口脆嫩,鮮而不腥。
除了清蒸,在這裡也可以吃到油炸沙蟲。用蛋清裹來油炸,酥脆可口,一根根吃着停不下來。
沙蟲刺身
沙蟲本身夠鮮,有着“天然味精”的美譽,當地有更生猛的吃法——沙蟲刺身,可以配着沙蟹汁食用。
花甲、蛏子、蛤蜊、生蚝等等,但凡海裡的帶殼的,被害人通通叫它們“螺”。
無論是早餐的米粉裡,抑或正餐簡餐,吃螺是家常便飯,排檔裡的螺通常都足夠新鮮肥美,做法也以白灼、水煮或爆炒為主。新鮮小花螺、車螺、白鴿螺,沾着醬料,極有彈性。
爆炒小鱿魚
常見的蝦、墨魚、小八爪、鱿魚筒,也有白灼、沙姜炒或和芹菜同炒等風味。不同于福建廣東那種濃郁的沙姜味,是比較清淡的味道。鱿魚筒很新鮮,肉質緊實Q彈。
沙蟹汁
沙蟹汁是最具北海風情的萬能蘸料,是北海人的看家法寶。用新鮮沙蟹搗碎後加海鹽發酵而成,味道鹹腥,還會微微有點臭。第一次吃可能會有點不習慣,不過多試幾次可能就會喜歡上這種獨特的霸氣味道。
廣西米粉界清流
北海的粉店相當多,因為多數店家的湯頭是從早煮到晚的,頭湯最濃郁,是以吃粉一定要趕早。每家粉店都有自己的必備味碟。
生燙牛肉粉
經典的生燙牛肉粉,肉片和生菜、番茄放進滾湯燙熟,澆在米粉上,煙火氣十足。牛骨湯底清香甘甜,牛肉滑嫩。牛腩湯底更濃郁些,牛腩是比較脆的,有嚼勁。
河鮮湯粉
還有各種海鮮河鮮湯粉,店家門口的水缸裡都是活蝦、鮑魚和各種螺,點了餐直接從缸裡撈出洗淨,燙下鍋。可以一次選很多種澆頭,而且很實惠。
北海豬腳粉
北海豬腳粉,其實就是在清湯粉裡加上豬腳。豬腳先炸後鹵放在盆裡,客人自己挑喜歡的部位。
小吃大聯盟
蝦餅
蝦餅是北海街頭最有名的小吃,據說曆史有二百多年。街頭有不少賣蝦餅的鋪子,爬滿小蝦的蝦餅炸到松脆,是小時候的味道,如果想吃一定要讓老闆現炸。
水籺
碳水類小吃很豐富,除了包點,還有北海南康的特色水籺,大米做的質感硬實,有點像發糕。有趣的是像芝士蛋糕一樣切成三角塊,擺成一圈。吃法有點像涼粉,切小塊加醬油和炸蒜蓉,咬起來是緊緻密實的感覺。
各式糖水
在北海最開心的事,是随時走進糖水店,都有二三十種糖水任你選,而且價格便宜,一碗隻要五六塊,基本每次都要喝個四五種才行。
鳳梨蜜
到了亞熱帶地區,可千萬不能忘記吃水果!荔枝、龍眼、楊桃、鳳梨蜜都非常出色,價格也便宜的多。
來到中國最西邊,新疆喀什和北京隔着兩個時區,是個羊背上的南疆古城。迷宮般的老城、宏偉的清真寺、不同民族的面孔,這座古城處處都是通往西域文明的記憶之門。異域風情還流轉在滿大街随處可見的食物裡,樸實又猛烈。
美食台喀什:中國獨領風騷的西域美食重鎮
大口吃羊 快意人生
羊肉串
在喀什,烤肉就是我們常說的“羊肉串”,選用羊腿肉,切分成麻将大小的塊,胃口小的人吃一串就頂飽。原産地自供羊肉,新鮮不膻,是以少有調味,最多用點鹽和水稍加腌漬,三塊瘦肉夾一塊肥羊油是約定俗成的規矩。
馕坑肉
烤肉的另一種是馕坑肉。肉塊通常比烤肉的還大,不同的是會先腌漬,用姜黃調色,串在紅柳枝上,放進馕坑裡焖烤,肉味香濃,隐約間還多了絲紅柳枝子的清香。
羊肝和羊腰
羊肝和羊腰也是燒烤尤物,隻是往往不烤到全熟,更生猛的上桌還滲着血水。相比羊腰,當地人似乎更偏愛烤肝,除了基礎烤法,還有油包肝的進階烤法,用肥油半包着肝子,烤到油衣緊縮與肝合二為一,增加香氣和口感。
缸子肉
烤肉之外,煮也是常見的羊肉烹饪方式,比如傳統的缸子肉。整塊腿肉或背脊帶骨肉,和皮牙子、黃蘿蔔一起裝進古早的大搪瓷缸裡,加清水在鐵皮火爐上慢火煨。攤頭往往幾十個缸子一溜排開,是喀什街頭的标志性風景。
主食之光 馕面飯
馕
馕是新疆人鄉愁一般的食物,大小厚薄口味均可自由創意。傳統的馕,隻在和面時加一點鹽,入坑前蘸上芝麻,烤出來香脆可口,吃的就是原始的麥香。現在還有窩窩馕、玉米馕,還有加了辣皮子(辣椒)、玫瑰醬、藿香醬、巴旦木等各種原料的馕。
拌面
新疆拌面的澆頭沒有什麼固定标準,手邊有什麼菜均可入鍋。最常見的就是洋芋、芹菜、辣椒、蕃茄、蒜苔這類家常菜,牛肉或羊肉必不可少。拌面多以細條拉面為主,也有寬而薄的白皮扯面。但是沒有白皮面的大盤雞是沒有靈魂的,是以把大盤雞看作一道豪放奢華的澆頭也未嘗不可。
手抓飯
手抓飯是中西亞地區盛行的主食,流傳于新疆各民族之間。黃蘿蔔、羊肉,是手抓飯的傳統配料。還有的加了葡萄幹等。好的手抓飯米飯粒粒分明,嚼勁剛好,有彈性但不至于彈牙,甜度正好。
花樣小吃
瑪仁糖
喀什大街上最多的除了馕店就是牙診所,可能因為這裡的人實在太愛甜。我們口中的“切糕”在這裡叫做瑪仁糖,買一塊糖來配下午茶再好不過。除了花哨豐富的混搭口味,還可以吃到核桃、瓜子等單一品種,有裹着糖漿的,還有加了牛奶的。
烤蛋
喀什夜市有很多烤蛋攤,擺着琳琅滿目的蛋,鴕鳥蛋身形巨大用來吸引顧客,最常烤的就是雞蛋、鵝蛋、鹌鹑蛋和鴿子蛋。
烤蛋的關鍵在于火候,鵝蛋一定要吃七分熟的,敲開後撒上一小撮孜然,用小勺拌開,溏心混合着剛剛凝固的蛋白,有一種流動的膠質感。還有更補的營養蛋,在鵝蛋裡加上蜂蜜、瑪咖和藏紅花。
烤南瓜
炭火烤南瓜焦香綿軟,還要加上葡萄幹、杏脯和棗增加酸甜味。還有烤梨,豪華一點的也有塞上核桃仁、葡萄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