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窦娥冤》:全書沒一個好人

因為古今文法問題,其實看《窦娥冤》的時候,很多地方并不通順,但有什麼要緊,聯系上下文依然能解起義,能明其言。

我看完整本的時候(推薦大家閱讀,全文也就幾千字),暗自心想,古代的文人們是不是也早已發現,好人沒好報?

整篇小說看下來,就沒有一個完美的好人,真正稱得上良善的好人的隻有一個窦娥,但這個唯一的好人也是下場最讓人唏噓的。

《窦娥冤》:全書沒一個好人

蔡婆不算是個壞人,但也絕對稱不上是個好人。

她先夫給他留下了豐厚身價,但她可稱不知滿足或道有幾分謀算,在其夫走後,放貸為生。

放貸不管古今都是個灰色甚至黑色職業,幾乎都是吸血蟲一般惹人厭惡,想想紅樓夢裡的王家兩夫人都是何等驕橫,但依然隻敢悄悄放貸就知道這行多見不得人。

但你真要是蔡婆壞嗎?也不至于,畢竟是個三從四德禮教之下的女人,固然有商人的精明和貪婪,但也有女人的軟弱和無知(這是教育非逮的原罪,王夫人、王熙鳳也是如此,無知才會無畏)。

是以稱不上大惡大善,也就是一個會權衡利弊的普通人罷了。

《窦娥冤》:全書沒一個好人

窦天章,真應了那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

一個無用的丈夫,一個軟弱的父親,一個自私的男人。

在元曲中窦天章有這麼一段自白:“窦名天章,祖貫長安京兆人也。幼習儒業,飽有文章;争奈時運不通,功名未遂。不幸渾家亡化已過,撇下這個女孩兒,小字端雲,從三歲上亡了他母親,如今孩兒七歲了也。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窦家的敗亡是從窦娥母親走之後出現的。窦家家境一般,窦天章又是個肩不能提手不能抗的無用之人,而供養一個讀書人的費用對貧家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這讓人充分有理由相信窦娥之母可能就是由此貧病交加早逝的。

既然家境如此貧困,為什麼窦天章還敢提出借貸?首先他不可能賴賬,因為作為一個讀書人除非是不要臉了才能幹出這事,不然名聲掃地,逐出儒門。是以是不是在最開始,蔡婆就對他有所暗示?是以兩人一個敢借,一個敢給?畢竟古代的有錢人但沒勢的人家,比如鄉下土财主之流最喜歡找的媳婦就是窦娥這樣的窮書生女兒。

讀書明理,又三從四德。顯然窦娥就是如此。

當然我們也能了解古代讀書人必須依靠功名改變命運的賭徒心态,但是不能否認窦父是個不夠負責任的父親。

誠然蔡婆不算惡徒,早早嫁出去好像也能早日脫離貧家,但寄人籬下的苦楚,身不由己的不安呢?這些統統不在這個父親的眼裡。

要知道很多人是甯可吃苦,也不想受盡心酸,偏偏有人自以為在做善事!

就像那句“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那樣,窦娥之父是個三綱五常下的父親,是個自私的男人。

尤其在看卷宗結果遇到窦娥冤魂那一段,他首先關心的是窦娥是不是真的殺了她的公公,而不是窦娥本身。因為一旦這個罪名落實,窦娥就是有天大的冤屈也難以翻案,并且勢必連累他的名聲。

一個逝去的女兒不先悲歎她的不幸,反倒有理智來诘問發難,這個父親的人品可見一斑。

而在戲曲裡關漢卿竟然将他描述成了一個為愛女宿夜興歎的老父,看來在古代那人的眼裡,窦天章這樣一個男人已經稱得上是好父親了。

幾千年了,還有很多男人以為隻要自己不打罵孩兒,給他口飯吃,就是盡了自己全部的父親責任。

《窦娥冤》:全書沒一個好人

如果說窦娥這邊的人還稱得上是個有幾分良善的普通人家,那賽盧醫、張驢兒父子就是純粹的反派了。

賽盧醫名不副實,如果真的醫術高超就不可能落到借貸的地步,是以是個欺世盜名之徒;并且還不了錢後第一反應竟然是殺人,殺人的時候也不見新手的猶疑彷徨,可見就算不是慣犯也不會少做一些惡事。

張驢兒父子更加不是什麼好人,施恩望報倒還罷了,但強買強賣讓蔡婆婆媳一并嫁給他兩那明顯是為了人财兩德,不僅蠻橫霸道,還懂得算計,窦娥不想着嫁給張驢兒是對的,毫無疑問是個火坑。

一個一味懂得利用蠻力的人,有着狠毒心腸,卻毫無謀略,不是個長遠之人。但凡他有幾分耐心,既住進了蔡婆家,如用點溫情手段,未嘗不能收複這對婆媳。因為明顯最開始的時候窦娥是有着閨閣情怨的,并沒有堅定守寡之心。

這幾個人是個純粹的惡人,讓人沒有什麼憐憫心腸,是個惡人也做不好的底層惡徒,打手爪牙之流罷了。

狗肉難登大雅之堂。

《窦娥冤》:全書沒一個好人

最後來說說窦娥。

我發現關漢卿是個挺有意思的人,在他之後的千年,還有人在用平面的方法塑造人物,是以《紅樓》才能了千年文化之大成,但關漢卿已經擺脫了這種單一的人物塑造法,這讓他的作品有了超越時光仍感動後人的魅力。

窦娥的标簽是什麼?剛烈、不屈、堅貞嗎?

這個女人的身上有很多世俗的印記,和當下的女子一樣軟弱。是以在張驢兒父子進門後她隻是和蔡婆擺明了自己立場,既沒有剛烈到把人趕出門去,也沒有和他們擺明車馬不相往來,說到底是種妥協的行為,導緻了兩家之間不清不楚的關系,也給自己留下了禍根;

并且雖然說出生書香之家,但同樣愚昧無知甚至愚蠢。如果說最開始還可以說是礙于恩人的名聲留下了張驢兒父子,但相處有段時間了,難道還看不出張家父子的狼子野心嗎?她應該明白她們兩個和張家父子隻能有兩種結局:要麼不清不楚最後如了張家的意,要麼拼死把張家父子趕出去,但名聲也挽救不回了。

不要看元朝是個作風不正的時代,漢家自有紀律,不然就不會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一套,在窦父質問窦娥為什麼能夠無視三從四德敢謀害公公這裡就能看出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殺一個意圖不軌的男人和謀殺自己公公無論是罪行還是罪責都是截然相反的。

窦娥的愚蠢還在于她在公堂上的表現。判官有錯嗎?敷衍了事,隻想完結當然是渎職,但取死是窦娥自己招來的,竟然承認了自己殺人,還說自己殺的是公公,給自己掘開了墳墓,還釘死了棺材。

原話給大家看一下:“【孤雲】你招也不招?[正旦雲]委的不是小婦人下毒藥來。【孤雲】既然不是你,與我打那婆子。【正旦忙雲】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願我招了罷。是我藥死公公來。【孤雲】既然招了,着他畫了伏狀,将枷來枷上,下在死囚牢裡去。到來日判個斬字,押付市曹典刑。”

窦娥最大的愚蠢是緻死都沒明白此案的關鍵在哪。如果窦娥上堂後一口咬定張家父子圖謀不軌,逼良為娼,隻要坐實這一點,窦娥認下毒藥殺人的勾當都能大事化小,偏偏她拘泥在小節上,一會擔心婆婆承擔不起棍棒,一會自怨自艾自己命苦,要知道歎自己命苦的人通常最有那種認命的心态,最容易得過且過,把自己過得漿糊一樣。

這點她真的反倒不如張驢兒聰明,他一口咬死了窦娥謀殺親公的罪責,因為不是婆媳下毒,就隻能是他,是以是惡毒,但人家腦子就是比沒見識的深閨婦人強。

窦娥的死于其說是冤案,倒不如說是一筆糊塗賬。蔡婆、判官、窦娥這些人統統糊塗,而犯事者裝着糊塗,内裡精明,于是窦娥就這樣稀裡糊塗“蠢”死了。

說窦娥堅貞(看閨閣自訴),剛烈,不屈我都是不認的,但說窦娥孝順善良是無疑的。

不過也是愚孝罷了,總是脫不了一個“蠢”字的。

《窦娥冤》:全書沒一個好人

關漢卿在刻畫人物的時候有個很有意思的舉動,對人物的偏好非常分明。在對窦娥這邊的人物,比如窦父、蔡婆這些描寫的時候,有美好但又不純粹,有不足但無傷大雅,正是這樣關于“人”的塑造,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感受到了真實。

至于反派之流,張驢兒父子、賽盧醫這些反派人物,關漢卿根本就不上心,這些隻是個推動劇情向前的炮灰人物,沒什麼英雄氣概,也沒有枭雄本事,就是個刍狗之流,用過便扔罷了。

結尾那種有怨報怨,有仇報仇,這些反派統統被滅的下場我相信也是基于此,不是相信什麼天理昭昭(若是如此,作為好人的窦娥不該死),隻是丢棄幾個惹人厭棄的無足輕重之物罷了,若還能換來幾許觀衆的歡呼掌聲碎銀幾兩,那更是他們的造化罷了。

是以綜合下來,整書并沒有什麼值得津津樂道的偉人物,有着了不起的才幹或品性,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完人、善人,有的隻是一個個人罷了。

有人的自私,有人的善意,也有人的軟弱和愚蠢,不完美的人,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