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鄉的小河

那鱗次栉比小街的青瓦房,在天剛發白的薄霧中隐隐約現。西門上打鐵爐火通紅,拉風箱聲此起彼伏,和街上推雞公車的咯吱咯吱聲音彙成一片。這小城普通的一天醒了。

西門上原來還有個鐘鼓樓,年乆失修也破敗拆了。順着三合土的小街往東門走去,前面不遠是火神廟,解放後改為荥經二小,我小時候在這裡就讀。記得那時學生年齡參差不齊,年紀大的都已成家,我們七八歲是最小的了。

往前行廟也越發多了。城門洞在中街,街後有三元宮,鶴田寺,梓潼宮等。那時的城門洞還有城牆,但也斷壁殘桓。往下是文廟,最早的一完國小。(何為完小就是從一年級到六年級)

對面的禹王宮,北門口天主教松竹廬。前行江西會館和城皇廟。開善寺。(現在還在,是文物了)

城皇廟對面是菜市,有賣魚的,那時全是雅魚。賣豬肉的,牛羊肉不值錢。也沒好多人吃。算命的瞎子王半仙,不算很瞎,最能看見的是錢。有三個算命半仙,其中王半仙生意好,連哄帶吓,每天也能掙幾個錢。前行是後街水巷子了。水巷子是供這段街上住的居民下河挑水吃行走的小巷,由大塊的鵝卵石砌成的階梯。順階梯而下就是前河的河灘了。

前河又叫經河,發源於瓦屋山。後河叫荥河發源於三合牛背山。兩河相交的地方名荥經。兩河彙合注入青衣江,古名若水。而大渡河名沫水。大文豪郭沬若家住樂山沙灣正好是清衣江大渡河相交彙處,是以筆名沬若也。(荥經野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