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一個新的大坑:從《資治通鑒》入手漫談中國史,今天開一篇,希望大家督促我把這個坑挖到天荒地老,挖穿地球。
《《資治通鑒》漫談》之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戊寅 公元前403年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解讀】
魏、韓、趙這三個大謀逆篡權的大反賊,得到了周王的正式承認,成了諸侯。司馬光先生對此表示不能忍,大義名分這玩意能随便給人嗎?不行,我得說道說道,于是在這個事後面寫了一通長篇大論,并再次強調,要以史為鑒,就從這個事開始講吧。鑒于他的長篇大論一點都不好讀,我就不轉帖了。
這裡重點要講的是,曾經盛極一時的煌煌大晉,怎麼就被這三個家臣給分了呢?
一、曲沃代翼:從一個具有玄學意味的開端說起
這個故事說來話長,有一個四百年前的頗具玄學意味的開端:公元前805年,晉國第九代國君晉穆侯夫人姜氏,在條地戰役時生了太子,取名叫仇。仇的兄弟是在千畝戰役時生的,是以取名叫成師。當時晉國有個叫師服的大夫就預言了:夫妻相愛叫妃,夫妻相怨叫仇,這是古人的命名法。現在國君給太子取名叫仇,給他的兄弟取名成師,這是禍亂的征兆。做哥哥的恐怕要被廢黜了吧!”
前784年,晉穆侯去世,弟弟晉殇叔短暫的篡位,四年後被晉穆侯長子公子仇奪位,這就是晉國第十一代國君晉文侯。晉文侯在位35年,到前745年晉文侯的兒子晉昭侯即位後,曲沃附近發生叛亂。晉昭侯就把叔父成師,也就是晉文侯的那位同胞兄弟,稱為曲沃桓叔。然而,曲沃是比當時晉國首都翼(山西翼城)還大的城市。這樣麻煩就來了:之後,擁有不遜于國君實力的成師,以及他的子孫,數十年如一日地開始和仇的子孫,也就是晉室大宗争奪國君之位。
到前679年,經過長達67年的内戰,到成師的孫子曲沃武公這一輩,終于消滅了晉文侯姬仇的子孫,把自己變成了晉武公。晉國暫告安定,史稱“曲沃代翼”。而當時的周王竟然很狗血地承認了這一篡逆行為。
要知道,周王室賴以生存的根本,就是那套禮法制度。公然篡逆的晉武公,居然也能獲得周王正式承認,讓人感覺周王室在那時就已經很不要好了,破罐子破摔嗎?自己把自己的立身之本随意踩踏在腳。從這一點看,将近300年後,更加有氣無力的周王室承認晉國三個家賊的諸侯身份,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二、吸取曲沃代翼的教訓:把宗族都幹掉
山西侯馬晉國遺址
再說“曲沃代翼”之後的晉國,晉武公成功上位後沒兩年就去了。繼位的是晉獻公,名字也很奇怪:詭諸。姬詭諸先生是一位心狠手辣兼野心勃勃的主,同時卻又遇上了一群野心勃勃的宗室同族,他們是曾祖父成師的公子、公孫,史稱“桓莊之族”,這些人延續了曲沃一脈的兇狠、貪婪,無時無刻都想着要幹掉晉獻公。弄得晉獻公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這時,大夫士蒍獻上了非常惡毒的計謀:離間宗室諸位公子。他對晉獻公說:“如果先除掉富子,那麼公子們就好對付。”晉獻公說:“你試着辦這件事。”士蒍就在公子們中間講富子的壞話,然後和公子們設法除掉富子。于是,這位叫富子的宗室第一個領了便當。
接下來,士蒍再次與公子們策劃,讓他們殺死遊氏的兩個兒子。第二年,遊氏家族也集體領了便當,然後其他宗室公子在一處名叫“聚”的地方築城而居。這年冬天,晉獻公派人包圍聚城,把這些剩餘的宗室也全部“咔嚓咔嚓”了。
從“曲沃代翼”開始,晉獻公屠盡宗室,是這段這個大曆史因果的第二環。
三、連自己兒子也不放過
北宋李唐繪《晉文公複國圖》
本家殺得差不多,晉獻公的君位基本上已經沒有人能威脅得到了。但是晉獻公好像是玩血腥宮鬥玩上瘾了,也或許是在太過于殘忍的殺戮中,人性已經完全扭曲變态了。前672年,晉獻公攻伐骊戎,将骊戎美女骊姬姐妹都收入了後宮。
骊姬為了給自己的兒子謀取繼承權,經過一系列陰謀奪嫡活動,疊加詭諸的殘忍本性,最終在前655年逼死太子申生,公子重耳(晉文公)、夷吾(晉惠公)出奔。骊姬還使詭諸和晉國群臣盟誓:都不許接納或者幫助外出的公子。
651年,晉獻公去世,晉國再次陷入内亂,又一輪慘烈搏殺,最後以垂暮之年的晉文公回國繼任而終結。晉文公雖然是一代霸主,但他在位時留下了一個新的隐患,那就是,由于宗室在曆次殺戮中已經被削弱地沒有辦法再弱了,相應的,跟随晉文公流亡十九年的那些異姓功臣,狐偃、趙衰、颠颉、魏犨、胥臣,還有晉文公回國後提拔的先轸、栾枝,填補了晉國朝堂的權力空缺。
權力的本質在于平衡,這時晉國朝堂明顯就是異姓公卿勢力遠遠大于宗室。而且,從晉獻公後,形成了一個傳統,那就是,國君的兒子們一般都不被留在本國,直到要繼位的時候才回國。這更加劇了晉國朝堂的勢力不平衡。
這是這段大曆史因果的第三環。
四、權力失衡的後果
《趙氏孤兒》劇照
之後,這些異姓公卿一邊開拓維護晉國霸業。當然,最初并不是隻有韓魏趙三家,而是多達十幾家: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他們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出将入相,連續十幾代人在晉國大旗之下“尊王攘夷”,捍衛着華夏文明。
但另一方面,晉國宗室始終單薄,于是這些異姓公卿一邊不斷蠶食着晉侯的君權。大體來說,自晉文公、晉襄公父子相繼稱霸後,晉國國政便基本掌握在異姓公卿手中。與此同時,這些異姓公卿之間也不在不斷厮殺、争鬥,陸續有些家族遭遇全族被戮出局,最後剩下所謂“六卿”,也就是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魏氏、趙氏六大家族。
對于晉國六卿的命運,軍事家孫武早在前512年就作了預測。當時,吳王阖闾請孫武預測各國局勢時,就指出晉國六卿并立的局面不會長久,由于給百姓分地過少,征稅過重,壓榨過度,範氏、中行氏會最先滅亡,智氏對百姓的壓榨次之,可是過于驕奢而好戰,會在範氏、中行氏之後滅亡。隻有趙氏稅賦不重,寬政得人,必然興旺。
孫武預料得一點不差。到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六大家族繼續厮殺,最後剩下智氏、韓氏、魏氏、趙氏四大家族。
五、從六大家族到四大家族
三家分晉示意圖
晉國公卿家族之間的厮殺,又是另一段充滿血腥奇詭的故事,精彩激烈程度絲毫不亞于各國之間的争鬥。這裡略過了前面一兩百年的厮殺,簡述下最後的六卿争鬥史。
前497年,趙氏内讧,範氏和中行氏聯合進攻趙氏,趙鞅不敵,退守晉陽。智氏、魏氏、韓氏三家起兵讨伐範氏、中行氏,迫使其出奔朝歌。
前493年,範氏、中行氏聯合鄭國和齊國進攻趙氏。趙鞅戰前宣布論功行賞政策,争取到各階層群眾的支援,取得了勝利。
前490年開春,趙鞅率領晉軍再次攻擊範氏、中行氏,後者被徹底擊敗,逃亡齊國,範氏、中行氏至此滅亡,其餘四家瓜分了兩家的土地。
前475年,趙鞅病逝,智瑤執政,智氏家族日益強大。當家人智瑤聰明絕頂,卻眼高于頂目中無人,結果在前453年聯合韓魏兩家攻打趙氏根據地晉陽時,被韓魏兩家從背後反水滅了全族。這是我們下一篇要詳細來講的故事。
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受封為諸侯。周威烈王覺得,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吧,就同意了。之後、韓、趙、魏成為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就有了響當當的“戰國七雄”之名。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