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唱作人2》已播到第四期,這一期是殘酷的淘汰賽,蘇運瑩在與劉思鑒的PK中,遺憾敗北,告别舞台。
上一次淘汰的,是曾經寫出大熱民謠《南山南》的馬頔,讓我感覺比無比遺憾,很為之抱不平。
這次,有着清亮透澈"神仙嗓音"的蘇運瑩,接連又敗給隔壁老樊和劉思鑒,遭遇一輪遊的命運。
看來,創新有風險,唱作人需謹慎啊!
那是不是因太"創新"導緻的呢?我們就來具體看看這場比賽:
劉思鑒《0317》
劉思鑒的這首歌很新意,同時相對往期而言的确有很大進步。
首先從歌詞上,整個歌詞都是用的"春秋筆法",非常隐晦地表達,用衆多意象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态度,聽來非常詩意。
編曲上是個非常大的亮點,很"洋氣",用了一些電音元素營造氛圍,整體提升了這首歌的氣質。
在作曲上,豐富性是一大不可忽視的特點,音高上的變化、旋律加RAP,還有加入的口哨聲等等,讓一首很簡單的歌,聽來非常過瘾,一點不覺得乏味。
劉思鑒越來越好了,旋律越來越有記憶點,舞台表現力有加強,歌曲上的演繹和表達上,找到了觀衆更能夠接受的點。
很喜歡這首歌,這才是"後浪"們的态度,有創新,有活力,在作曲和編曲上都有推進,帶來别開生面的新意。
蘇運瑩的這首《生氣之歌》比起上期有所收斂。
這首歌非常直接、自然原生态,雖然編曲是電音,但旋律是原生态感覺,整首聽下來編曲對旋律的影響并不大。
也因為《生氣之歌》原生态的表達方式,使這首歌的旋律美感減弱,就是GAI說的"不好聽"。
但這首歌卻也有着直抵靈感的簡單沖擊力,她就是在用音樂發洩她的氣憤,她的無助,她對自己因無能所産生的情緒。
對于蘇運瑩這樣的歌手,太難得了,音樂不過是她的本能表達,是以會有這樣靈性的歌曲,非常特别,這就是專屬她自己的聲音。
讓我想到另一位《中國好歌曲》出來的隐居"怪人"王兀,王兀也有着未被這個世俗世界影響的天真靈性的一面,是以歌曲非常與衆不同。
這樣的歌手的作品,非常靈性,絕不會是"套路"歌曲,作品往往"劍走偏鋒",至于什麼時候能出一首大熱神曲,估計他們自己也不清楚。
或許這就是音樂最迷人、最玄妙的地方。
通過這兩首歌的對比,如果讓我選擇,我也可能會選擇劉思鑒。蘇運瑩的旋律,的确超出了我的認知範圍,會覺得不夠好聽。
也是以,我思考的一個點是,相比創新性,其實聽衆對美的詞和旋律還是第一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實驗性強的歌不受歡迎的原因。
歌曲本來就是抽象的,如果詞不夠動人,也就很難讓人有感觸,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聽歌,極少聽器樂曲的原因,哪怕器樂曲旋律非常美,作為背景音樂大家喜歡,但單獨聽純音樂的,隻是小衆。
當然,由于編曲在一首歌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歌曲的旋律性也早已不是衡量一首好歌的标準,音樂通過律動節拍影響聽衆情緒,也是讓抽象的音樂具象化的一種方式。
在這兩方面都沒做得"太好"的情況下,蘇運瑩的兩次失敗也就有迹可尋了。
希望蘇運瑩哪怕失敗了,也堅持自己,因為隻有堅持,才能讓"不同凡響"的音樂冒出來,給我們被套路化的腦袋洗刷一下,讓我們聽聽充滿靈性的天籁之音原本的樣子。
也希望這樣不被壓抑、天然音樂精靈的歌手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