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是産于閩北武夷山岩上烏龍茶類的總稱,主要品種有大紅袍、水仙、奇種、肉桂、名叢等。其中,最為名貴、品質最優的就是大紅袍。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武夷岩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武夷山市岩上茶業董事長劉國英說,武夷岩茶核心産區是廣義上的三坑兩澗,在三仰峰東南側,以天心岩為中心,大紅袍原産地“九龍窠”皆涵蓋在内。
武夷岩茶生态複雜多樣,地域特征突出,不同坑澗之間的茶差異細微,即便是專業茶人也難以完全把握,是以一般人更難以厘清某坑某澗的差別。隻要從工藝特征和品種特征上辨識,區分正岩和半岩就夠了。
獨特的岩骨花香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就武夷山的茶樹生長條件寫道:“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暗示了武夷岩茶特有的花香岩韻的來曆。
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孕育了武夷岩茶一種有别于其它茶類的“岩韻”。常喝岩茶的人,一般會用“香、清、甘、活”4個字來形容那種獨有的“岩韻”。那麼,究竟什麼是“岩韻”?
2006年頒布執行的國家标準《GB/T18745-2006地理标志産品武夷岩茶》中規定:“武夷岩茶是指在武夷山市範圍内,獨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環境條件下選用适宜的茶樹品種進行繁育和栽培,并用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制作而成,具有岩韻(岩骨花香)品質特征的烏龍茶。”可見,在國家标準中,岩韻是指岩骨花香。
武夷山茶葉科學研究所老所長陳德華在《武夷岩茶(大紅袍)研究》一書中指出:“如何了解岩韻的含義,可以從武夷岩茶原産地的特殊生态環境來解釋。其結果是:岩韻——岩骨花香——地域香——武夷地土香,即岩韻——武夷地土香。”
獨特的制作工藝
武夷岩茶備受世人推崇,除了有賴于得天獨厚的生态環境和豐富的适制烏龍茶的品種資源外,還應歸功于其獨特精湛的制作工藝。
武夷岩茶(大紅袍)傳統制作技藝,源于明末,成于清初,經曆了千餘年曆史的技藝傳承。傳統制作流程共有10道工序,環環相扣,不可或缺。
武夷岩茶(大紅袍)制作技藝能跻身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兩曬兩晾”、“低溫久烘”等技藝,依賴于大紅袍獨特的生長環境與原料的地域性,與武夷山脈地理地貌,以及特殊的土性是分不開的,在武夷山區域外無法應用。
武夷原廠好岩茶廠家直銷,喜歡岩茶的朋友支援一下小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