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北保定:中國小探索入腦入心的思政課

原标題:保定中國小探索入腦入心的思政課

抗日英雄《王二小》是國小一年級國文的必修課;《二小放牛郎》是北京電影制片廠與安徽電影制片廠共同出品的一部抗戰電影;《歌唱二小放牛郎》是抗日戰争時期由方冰作詞、李劫夫作曲并演唱的歌曲。這些豐富的内容,在保定師範附屬學校的課堂上全媒體呈現,老師詳解課文的同時,也把與課文有關的紅色歌曲、紅色電影搬上講台,讓課文不再枯燥,讓曆史故事更加鮮活。

課餘時間,孩子們自發把《王二小》故事拍成視訊短劇。在短劇中,王二小穿越到現代,與現代的孩子們對話,得知今天的祖國繁榮富強,今天的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這份美好的創作,感動了校長王淑英。

“黨建+大思政”全學科育人是保師附校建構的校園育人創新模式,也是保定市校園思政課的縮影。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增強學習的系統性、實效性,保定市在各學校打造了多種模式,展現出不同的特色。

河北國小:“紅飄帶”傳遞紅色薪火

河北國小始建于1947年,誕生于解放戰争的炮火硝煙中,被譽為“馬背搖籃”,是中國共産黨在保定市建立的第一所學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行走”的思政課已成為這所學校的必修課。

2020年10月10日,由團保定市委、河北國小共同發起的“紅飄帶”研學暨“城鄉互動課堂萬裡行”活動啟動,活動與紅軍長征時間節點同步對應,河北國小自此開始了長征路上的互動研學、互動教學,并借助網絡,建立起城鄉網絡課堂,與紅軍長征路上的數百所國小實作異地同步教學,共同回顧紅軍長征中的艱難歲月,激勵學子奮發向上。

“紅飄帶”研學從江西省瑞金市出發,途經湘江戰役、強渡烏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革命紀念地,在長征路上研學的每一站活動中,少先隊員仰望鮮豔的五星紅旗,嘹亮的宣誓聲在操場上空回蕩。

2021年7月1日,河北國小“紅飄帶”研學走進四川馬爾康,在馬爾康紅軍長征紀念館和卓克基土司官寨舊址上舉行了主題為“北上驿站-馬爾康”的研學活動,這是河北國小在紅軍長征路上的第20站研學活動。

在河北國小校長武文革眼中,這一路上,孩子們感動的淚水是對自己最大的鼓勵。

聯盟西路國小:師生、家長同上思政課

“在抗美援朝的戰争中,黃繼光用身軀擋住了敵人的槍眼,為大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一個連的戰士像一座座豐碑矗立在冰雪中,至死還在等待沖鋒的号角;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建築勞工、千千萬萬默默奉獻者,團結一心,保衛人民生命,同舟共濟,保衛我們的家園。”聯盟西路國小張一凡同學在思政課後的一篇作文中這樣寫道。

讓英雄說事迹,請專家講黨史,學生、家長、老師同上一堂思政課已經成為聯盟西路國小的一項長期活動。“這樣的大思政課既有深度、又有溫度。”校長劉靜說,孩子們進步了,有了更明确的人生方向;家長們領悟了,家庭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結合産生了新方法;老師執教水準提升了,思政課教學把握得更加全面、更加靈活、更加準确。

劉靜說,像這樣的作文還有很多,每一個字,每一個标點符号,都是孩子們真情實感的流露。尤其讀到張一凡這篇作文的最後一部分,“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要聽黨話,跟黨走,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勤奮學習,踏實擔當”,她感覺特别欣慰。

保師附校:“黨建+大思政”全學科育人

保師附校是一所百年名校。“黨建+大思政”全學科育人的創新模式,讓學生學習入腦入心,學校育人創新入細入微。隻要仔細研學每一學科教材,就會發現與思政課深度相融的知識理論;隻要和孩子們融合在一起,就能發現孩子們與思政課之間最近的距離;隻要将知識理論與孩子們的興趣點深度融合,就能找到大思政課與全學科教學融合的密碼。

在科學課上,孩子們制作了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的模型地圖,并在親手制作的電動小車上插上五星紅旗,電動小車每經過一個長征中的重要節點,孩子們就能準确講述出長征路上的感人故事。讓有信仰的年輕人把信仰的故事講給更多年輕人聽,就這樣在一堂科學課上實作了。

在團課上的《信仰日記》中有學生這樣寫:“今年6月的一天,我們正在訓練,淅瀝的雨點兒忽然落下,隊員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下雨了,快,先保護國旗!’幾個人立即湊在一起,迅速将國旗摘下疊好,放在了辦公室裡。”

孩子們的成長背後,是學校教師團隊的刻苦創新。在融合大思政教學的影響下,保師附校推出“123456黨建+大思政”育人模式,以“一體兩翼三關聯,四史五式六故事”大思政模式為核心,建立起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薛紹)

來源: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