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陵墓究竟在哪裡?

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陵墓究竟在哪裡?
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陵墓究竟在哪裡?
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陵墓究竟在哪裡?

一、陝西省黃陵縣的橋山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崩,葬橋山。”但是司馬遷并沒有說明橋山在哪裡,是以古往今來衆說紛纭。主流觀點認為,橋山位于今陝西省黃陵縣。據黃陵縣志載,該縣可以追溯到商代,屢經改名,東晉年間設中部縣,便長期以此為名,直到1944年才更名為黃陵縣。

據《關于黃帝與黃帝陵的若幹問題》一文介紹,早期黃帝陵的祭祀活動缺乏足夠的文獻記載,是以還得從唐代說起:從宋李昉《黃帝廟碑序》可知,唐代宗大曆中因陵置廟于城北橋山西麓,宋太祖開寶五年(公元972年)移建于今址。……直到明太祖洪武四年,進一步考定黃帝陵在陝西黃陵橋山,大興百神之祀,在特遣專官祭奠之時,對黃帝陵進行了維修(見明劉仕《黃帝廟除免稅糧記》,石碑見存黃帝廟碑廊)。

據考證,清代祭亭裡的碑為“古軒轅黃帝橋陵”,由陝西省巡撫畢沅所題。1939年,陝西省政府在黃帝陵設立管理所,蔣鼎文的《重修黃帝陵廟碑記》(現存于軒轅廟碑廊)記載了這段往事。重修工作從當年秋持續到了次年二月,“凡大門、享殿、圍牆,及匾缺者,均加葺補”。1942年曾拟定一份《修建黃陵計劃草案》,包括以下18項内容。這份計劃是以黃帝陵為中心來建設黃陵縣,涉及陵園本身、市政基礎、周邊交通等等,頗有前瞻意識,可惜因為所處的時代環境,該計劃隻完成了其中幾項工作而已。1944年,黃帝陵重修了陵園祭亭,亭中立有蔣介石題的《黃帝陵》碑(現存碑亭)。

新中國成立後,著名華僑陳嘉庚上書毛澤東,建議整修黃帝陵廟。1956年,黃帝陵祭祀亭得到整修,于是,黃陵縣政府請毛澤東題字。而毛澤東将題字一事委托給了郭沫若,是以郭沫若手書“黃帝陵”三個大字留存至今。

“文革”期間,黃帝陵缺乏管理,受到破壞。改革開放後,逐漸進行整修,基礎設施和周邊配套工程得到了加強和改進。1991年,陝西省政府成立整修黃帝陵辦公室,專門負責黃帝陵整修工程。祭祀大院建成後,已經多次舉辦國家級祭祀活動。至此,就是我們目前看到的黃帝陵了。

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陵墓究竟在哪裡?

二、中國河南新鄭市

根據《史記》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河南省鄭州市被認為為漢籍史書中記載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國之墟,是黃帝的故裡。漢代在此始建軒轅廟,曆史有毀有修。明代隆慶四年(1570年)修葺,于廟前建“軒轅橋”;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鄭縣知事許朝術于廟前立“軒轅故裡”碑。後又經2002年和2007年兩次大的擴建,形成現在的黃帝故裡景區。

2000年9月,軒轅廟被公布為第三批河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2006年6月,由河南省旅遊景區品質等級評定委員會公布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8年6月7日,“黃帝故裡拜祖大典”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充項目名錄。該市在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日共同紀念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新鄭市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2016-2020)将黃帝故裡景區打造為國家5A級景區。

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陵墓究竟在哪裡?
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陵墓究竟在哪裡?

三、河北涿鹿橋山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崩,葬橋山。”橋山究竟在什麼地方?

戰國以前,沒有橋梁建築,中國文字中也無“橋”字。涿鹿橋山以其東峰天然形成的拱形穹窿,得名“穹山”。《山海經》記載為涿鹿橋山為“窮山”。此書以涿鹿縣南、北京西北的為坐标,面記靈山北為“軒轅之丘”。軒轅之丘北為窮山。窮山有軒轅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軒轅之台”。《春秋命曆序》也有類似記載。宋代的《太平寰宇記》明确指出大荒内的軒轅台就在妫州懷柔縣(今涿鹿縣)的橋山。明代的《大明一統志》、《宣府鎮志》、清代的《畿輔通志》等,同樣認為山海經中的軒轅台就在涿鹿的橋山。

司馬遷記載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冬“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8)司馬遷是扈從漢武帝元封元年北巡時,祭黃帝陵于涿鹿的。其在《史記·武帝紀》中自述雲:“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司馬遷“北過涿鹿”的一個“北”字,再明确不過的說明該“涿鹿”就是現在河北省的涿鹿縣,而絕不可能跑到陝西、河南等其他地方。

至于北魏皇帝,到涿鹿橋山祭祀軒轅黃帝的次數就更多了:北魏道武帝于天興三年(400年)五月己巳日“幸涿鹿,遣使者以太牢祠(黃帝)、帝堯、帝舜廟”;北魏神瑞二年(415年)明元帝于六月“壬申幸涿鹿,登橋山,觀溫泉,使使者以太牢祠黃帝廟;至廣甯,登曆山,祭舜廟”;明元帝又于泰常七年(422年)九月“辛酉,幸橋山,遣使者祠黃帝、唐堯廟,因東巡幽州”;神元年(428年)八月,太武帝“東巡廣甯,臨觀溫泉,以太牢祭黃帝、堯、舜廟”;文成帝于和平元年(460年)正月“帝東巡曆、橋山,祀(唐堯、虞舜)、黃帝” 。

唐朝末年,涿鹿稱做新州,五代十國,天下大亂,石敬瑭認了比他歲數還小的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親。想當個“兒皇帝”,就于天福元年(936年)十一月,将幽薊一十六州地連同祖宗陵地一起送給其小父親為禮物。是時的古涿鹿地在唐末已改稱新州礬山縣,契丹接收後,因涿鹿是曆代祭祀軒轅黃帝以及唐堯、虞舜二帝的地方,就取崇奉上古聖賢之意,改新州名為“奉聖州”。遼統和十三年(995年)八月壬辰,遼聖宗耶律隆緒下诏修廟以時而祭,奉聖州橋山黃帝廟、曆山堯 、舜廟并得修繕。此事後來傳到了剛即北宋帝位的趙恒耳朵裡,使這位既無能振兵收複失地,又一貫想以正統自居的北宋帝王,受到不小刺激。于是就搞起了什麼“天出雲瑞”,“地長芝草”,改元“大中祥符”,谥孔子,修廟宇,興封禅的鬧劇。并命王欽若、楊億趕快編撰《曆代君臣事迹》一書,要搞出一個地在宋轄的橋山黃帝陵來,好建廟以祭。但編書非一日可成,修廟更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于是,心急火燎的趙恒就用做夢的辦法解決了這個難題——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一月的一天,趙恒對他的輔臣們說:他做夢見到一位天神和其他六位神人降臨宮中,“朕欲拜六人,天尊止,令揖。命朕前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也,是趙之始祖,再降乃軒轅黃帝……後唐時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總治下方,主趙氏之族,今已百年……”于是,就在皇宮設牌位以祭黃帝。但是,元朝元貞元年,“祭祀軒轅黃帝氏,以風後、力牧氏之神配”仍在涿鹿橋山,元代詩人鮮于樞寫的《橋山》詩,也是涿鹿橋山,其詩對橋山東峰的拱形石橋發問道“當時混沌知誰鑿?他日崆峒強自名。”

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權,于洪武元年“命中書省下郡縣,訪求應祀…聖帝明王、忠臣烈士、凡有功于國家及惠愛在民者,著于祀典”,洪武二年、三年,又“遣使訪先代陵寝,乃命各行省具圖以進 。洪武三年十二月“庚午,遣使祭曆代帝王陵寝,并加修葺”,卻未祭軒轅黃帝。為什麼呢?因為,古涿鹿因地震民亡幾絕,雖元末更名保安州,但一直無官署設定,無官具圖上報;而《冊府元龜》附會黃帝陵在陝西坊州,但到底在坊州下轄的洛川、中部、宜君的哪個縣?并不确定,是以也無具圖以進者,直到洪武四年十二月,到底該去何地祭祀軒轅黃帝,仍然定不下來,最後隻好由“禮部定議……中部祭黃帝”因當時中部縣無黃帝陵位址、無陵、無廟,隻好設壇以祭,此後,經三易其地,才确定在城北的谯石山。直到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宜君縣令範璐、中部縣知縣李暄、同洛川縣共同修葺黃帝廟時,都感到說黃帝廟在中部縣、其依據是西漢方士公孫卿所言的黃帝乘龍升天,大臣們拽掉了黃帝的衣冠所埋很好笑,都寫了《橋山》詩刊刻于《中部縣志》中。到了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由中部縣申請,報陝西省準許,并報民國政府内務部備案,改中部縣名為“黃陵”縣。

1983年春中國社會科學院以侯仁之教授為組長的一行十名學者赴涿鹿考查,确認涿鹿縣的礬山鎮一帶正是司馬遷、郦道元等人記載的“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的所在地。1984年6月黃陵縣考古學者高坤安等從河南、山東考查以後又專程到涿鹿縣,證明史書上說的“涿鹿之野”就是此地。

綜上所述,涿鹿是約定俗成的專用地名,正是“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的涿鹿。史書所稱的“邑于涿鹿之阿”就是今涿鹿縣礬山鎮西側古城又名黃帝城,此城遺址尚存。傳說是軒轅黃帝所都,正是《山海經》記載的軒轅之丘。

由此可見埋葬軒轅黃帝的陵墓,應是今河北省涿鹿縣的橋山,而不是在陝西黃陵縣城北。因為黃帝戰鬥在涿鹿,居住在涿鹿,死後,完全沒有理由要将屍體運往千裡之外的陝西安葬。至于陝西黃陵是黃帝的衣冠陵,還是其他形式的陵墓,這就需要進一步的考證了。

涿鹿縣古橋山,其東峰拱形石橋屹立如故;橋山南麓向陽坡地中,發現至少有14個古建築遺址,占地面積100多畝,這些建築遺址上的殘磚碎瓦堆積中有夾砂粗紅陶、暗紋黑陶片,有陶鬲、陶豆殘件、漢代繩紋磚、闆瓦、筒瓦、石質建築構件等,結合在黃帝廟基址上的龍形磚雕,在黃帝廟基址西面12米處發現的精美石斧,著名考古學家鄭光推測,此古建築群應是黃帝葬橋山後,後世為祭祀黃帝所建,有些建築遺物可早至距今4000多年。河北北方學院中華文明起源研究院、張家口市桑幹河曆史研究會,近幾年對橋山遺址進行調查研究,認為此為軒轅黃帝家族陵地的可能性極大。

是以,建議恢複曆史本來面目,在河北涿鹿舉辦的中華民族祭祖儀式,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名正言順的祭祖聖地。涿鹿縣位于環首都經濟圈,這裡與首都北京山水相連,是全國乃至全球華人尋根祭祖最理想的地方,也是真正的“橋山黃帝陵”所在地。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時刻,在北京和張家口聯合籌辦冬奧的有利時機,如能促成在涿鹿舉行公祭黃帝大典,既是河北的光榮,也是我們大力弘揚根脈文化的曆史契機。

作者:韓豐聚、張迎潮、尤秀斌

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陵墓究竟在哪裡?
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陵墓究竟在哪裡?
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陵墓究竟在哪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