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中醫嗎?
千萬不要在群裡發起這樣的讨論,一旦發起,就很容易針鋒相對唇槍舌劍面紅耳赤,甚至引發撕X大戰。
關于中醫的争論由來已久,擁護派覺得:中醫經過了幾千年時間的考驗,醫治了古往今來無數人,身邊也有很多親戚朋友被中醫治好的案例,中醫值得信任!
質疑派覺得:中醫的藥理作用不清楚,各種草藥的化學成分和劑量難以算清,很多東西沒有明确的解釋,太玄學、不靠譜。
但以後,這樣的争論會慢慢消失,科學的發展終将帶來相信派和質疑派都覺得理想的答案,現代中醫正在迎來科學時代。
與西藥成厘清楚、劑量明确不同,中藥多由原始或加工的植物(包括種子、漿果、根、莖、葉、樹皮、花)、真菌、礦物和動物源性材料組成。但現代研究不斷發現和提取出中藥中的有效成分,一些來自中藥的成分已經被開發成現代藥物。
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成為我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青蒿素是從青蒿中提取的抗瘧特效藥,而中醫以青蒿入藥已有千百年曆史。石杉堿甲,是一種有助于改善記憶力和治療老年癡呆的化學物質,源于中草藥植物蛇足石杉。
近年來火熱的腸道菌群研究,揭開了更多中醫藥的神秘面紗。中藥調養身體,也許調的是腸道菌群。
人參
古裝劇裡達官貴人一身體不好,就想着炖個人參湯補補,是以人參到底補了什麼?南京中醫藥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人參裡的多糖能提高腸道對特定人參皂苷的代謝吸收,進而促進乳酸菌和拟杆菌的繁殖,有助于破壞的腸道菌群恢複正常。
中科院動物所金萬洙發表在GUT上的研究,首次揭示了人參提取物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肥胖的作用機制,原來人參提取物可富集腸道内糞腸球菌(E. faecalis ),促進其産生不飽和長鍊脂肪酸-肉豆蔻油酸(MA),進而激發棕色脂肪(BAT)的産熱活性,誘導米色脂肪的形成,這兩種脂肪細胞都含有能燃燒能量的細胞器,可幫助減少脂肪囤積,改善肥胖。
靈芝
2015年,一項來自台灣長庚大學的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發表,研究人員從赤芝(靈芝的一種)中提取出一種水提取物(WEGL),以該提取物處理之後的肥胖小鼠表現出體重下降、發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增加等。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小鼠的腸道菌群紊亂得以逆轉,代謝性内毒素血症的水準降低。
葛根岑連湯
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葛根芩連湯也被證明有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研究表明,葛根芩連湯能促成普氏栖糞杆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在患者腸道内顯著富集,而這一細菌水準與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呈負相關。
甘草
中醫中甘草常被用于治療咽喉痛和胃腸道疾病。甘草酸二铵是甘草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它可以降低厚壁菌門比拟杆菌門的比值,以及抑制脫硫弧菌等産内毒素的細菌生長,增加乳杆菌等有益細菌的豐富度,具有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中藥抗菌
很多中藥具有抗菌活性,包括地棉草、厚樸、苦豆子、魚腥草、黃檗、馬齒苋、苦參、金銀花、蒲公英、姜黃、黃連、人參等,它們可以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綠膿杆菌、幽門螺旋杆菌、鍊球菌、克雷伯氏菌、沙門氏菌、念珠菌等緻病菌的生長。
總體來說,中藥對特定腸道菌群物種的影響可分為促進、抑制、殺滅和新定殖四種類型,這能顯著改變腸道菌群的結構,而腸道菌群對人體健康的多方面影響已經被證明。
近年來,發表在Nature、Science、Cell、The Lancet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的大量研究結果證明:我國目前高發的糖尿病、肥胖、抑郁、潰瘍性結腸炎、腸癌、濕疹過敏以及類風濕等50餘種大病、慢病都是起因于人體腸道微生物失調失衡。
是以,研究中藥與腸道菌群的互相作用,系統地闡明宿主、腸道菌群、中藥之間複雜的影響機制,可幫助篩選出在中藥治療中有重要價值的微生物和活性化合物,幫助明确中醫藥治療疾病的一些作用路徑,讓中醫藥不再“玄學”。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世界上約有80%生活在開發中國家的人口依靠中草藥作為醫療保健的主要來源。即使在歐洲和北美的發達國家,中草藥作為補充和替代藥品,消費和需求也很大。
中醫藥是我國從古至今發展傳承下來的珍貴遺産,近年來國家也高度重視發展中醫、大力振興傳統醫學,腸道菌群研究結合中醫藥,可能助力腸道菌群助力中藥現代化,促進傳統醫學煥發新生機。
參考資料:
[1]Zhou S S,Xu J,Zhu H,et al. Gut microbiota-involved mechanisms in enhancing systemic exposure of ginsenosides by coexisting polysaccharides in ginseng decoction[J]. Scientific reports,2016,6.
[2]Chang C J,Lin C S,Lu C C,et al. Ganoderma lucidum reduces obesity in mice by modulat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J]. 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6.
[3]Xu J,Lian F,Zhao L,et al.Structural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during alleviation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a Chinese herbal formula[J]. The ISME journal,2015,9(3):55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