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編者按:

清末民初,四川禮州(西昌)人陳光前所撰《迪山日記》經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整理,2016年10月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該日記記錄了當時四川省、西康省的大量社會文化史料,具有較高民俗文化價值、文學研究價值、曆史研究價值和書法鑒賞價值。四川省涼山州史志辦公室原主任羅瑾對《迪山日記》進行了認真研究,7月4日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衆号、人民号、澎湃号、頭條号、搜狐号、企鵝号)推出羅瑾同志《迪山日記》系列研究文章的第1篇《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歡迎關注并在文尾留下您的閱讀感言。

涼山人閱讀的書籍

100多年前的涼山人在看什麼書呢?清末民初的西昌禮州人陳光前有記載。西昌禮州,地處安甯河谷,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活動,設定郡縣始于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蘇示縣。與邛都、遂久、靈關道、台登、大笮、姑複、定笮、會無、笮秦、三绛等十四縣同步,屬越嶲郡。東漢至蜀漢改蘇示縣為蘇祁縣,北國時,禮州置亮善郡領蘇祁縣,元代設建昌路轄禮州,屬羅羅斯宣慰司,禮州之名由此開始。清朝設甯遠府,下轄西昌縣,建禮州分縣,縣丞分駐,民國沿襲。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禮州。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今禮州鎮蘇祁社群(鄒森攝)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長征時周恩來同志禮州下榻處(賴文江攝)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禮州紅軍廣場(鄒森攝)

作為古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也是藏羌彜走廊上的重要節點,禮州自古以來人流熙攘、商賈雲集,重教興學、詩書傳家之風盛行。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禮州鎮上的行人(鄒森 攝)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禮州字庫塔(鄒森攝)

陳光前,字迪山,号耀先,籍貫西昌,世居禮州,系遜清增生,并舉孝廉方正。曾講學于亮善書院,受聘于禮州分縣丞私塾。後亮善書院正式改為禮州國小堂,陳光前先生為首任校長,并擔任國文教員。陳光前還先後到琅環、禮州私館任教,畢生奉獻給教育事業。清末明初,禮州十多名留日學生,絕大部分是他的門生。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禮州文昌宮,現禮州國小所在地(鄒森攝)

1936年,陳光前佐修民國《西昌縣志》,10月13日因病逝世,享年73歲,事迹列入縣志。他正直不阿,安貧若素,孝老撫幼。擅長書法,宗趙孟頫體,較為舒展流美,展現了趙體圓秀方正的特點,遠近知名,求書者較多。陳光前曾為禮州寺廟題寫匾對多件,經常幫助鄉親鄰裡撰寫春聯、挽聯、墓聯、墓銘,書寫折扇、房約、家神堂碑、醫理吊牌、木闆竈神牌等。陳光前“性嗜詩酒,手不釋卷”,詩文頗有文采,常常與文友詩文唱和。

陳光前從1906年開始記日記,直至1932年,27年每日一記,基本沒有中斷,名為《迪山日記》。日記内容豐富,在家常裡事中展現了川西南地區的民風民俗,折射出清末明初的動蕩局勢。作為目前發現反映涼山100多年前社會現狀唯一的個人日記,《迪山日記》描繪了一幅濃縮的涼山社會民俗珍貴畫卷。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迪山日記》書影(鄒森 攝)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迪山日記》内頁(鄒森 攝)

1907年農曆五月十七日,陳光前在日記中記錄道:“胡煥之來圖書八件,目錄列後:新中國圖一張、東洋曆史地圖、坤輿方圖一幅、歐洲列國戰事本末、實體易解、教育家言、世界探險、埃及慘狀、納爾遜傳。”這份書單,内容涉及國内外,逐一查閱資料,“新中國圖”“實體易解”“教育家言”無處查找資料,其餘書籍的探尋,令人大開眼界,其中,“坤輿方圖”的“牛氣”,尤其讓人不得不感歎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國之瑰寶——《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目前藏于南京博物院,是該院的鎮館之寶,也是國之瑰寶。陳光前先生在《迪山日記》中所記的“坤輿方圖”是否就是這幅全圖,或者隻是圖中的哪一部分,現已不可考。但是作為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彩色摹繪本,創造了幾個奇迹,有的至今還給後人留下懸念。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坤輿萬國全圖》(圖檔來自網絡)

第一,開創了中國繪制世界地圖的先例。

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長380.2cm,寬168.7cm,是明朝萬曆三十六年(1602年)宮廷彩色摹繪本。作為中國第一幅完整的彩繪經緯世界地圖,它以當時西方世界地圖為藍本,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将歐洲居于地圖中央的格局,依據中國傳統理念,把中國盡量放在世界地圖中央(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至今沿襲了這樣的繪制格局)。全圖共6幅條屏,内容分作三部分:主圖是橢圓形的世界地圖、四個角的天文圖和地理圖以及題跋解釋說明的文字,是當時世界上内容最全、最為科學、最為精确的世界地圖。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第二,展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

《坤輿萬國全圖》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窦與李之藻合作而成。馬泰奧·裡奇(意大利語:matteo ricci),漢名利瑪窦,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天主教耶稣會意大利籍神父、傳教士、學者。利瑪窦于1583年來到中國居住,在明朝頗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稱為 “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華傳教的開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并對中國典籍進行鑽研的西方學者。1582年8月,利瑪窦到達澳門,先後在肇慶、韶州、南京和北京居住(北京10年度過他的最後歲月)。

作為傳教士,為了能在中國順利傳布天主教,他把歐洲取得的科學和文化成就展示給明朝的學者和官員,讓他們深感震撼,開闊了眼界。

1584年,利瑪窦到達廣東肇慶,和肇慶知府王泮建立了友好、平等關系。萬曆十二年(1854年),王泮出資刊行了他繪制的《山海輿地全圖》。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王泮知府像(圖檔來自網絡)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王泮為官清廉,政績顯著,肇慶百姓為他建有“王泮生祠”(圖檔來自網絡)

1601年,利瑪窦抵京師,成為第一批允許進入紫禁城的西方人。他将《山海輿地全圖》獻給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深受明神宗喜愛。在北京,他和太仆寺少卿李之藻結下了友誼。1602 年,在李之藻等中國官員的支援和輔助下,利瑪窦重繪此圖,此圖的中國部分是李之藻提供詳細的明朝地理資料并協助繪制的,改名為《坤輿萬國全圖》,李之藻出資刊行,刻印于北京。1608年,明神宗下诏摹繪十二份,傳于現世,據專家研究分析,原本可能随葬明定陵。(【何新雜記】利瑪窦《坤輿萬國全圖》的繪制與流傳)(配利瑪窦、李之藻圖檔及《國家寶藏》20180204期短視訊)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利瑪窦(圖檔來自網絡)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李之藻(圖檔來自網絡)

第三,颠覆了中國對于自然的傳統觀念。

一是颠覆了天圓地方的觀念。中國傳統對于天地的認知是“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雖然東漢張衡《渾天儀圖注》言“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鄭和下西洋之後《明史·天文志》也有“地圓說”的記載,但是,無論是政治、文化還是信仰,無不由此引發開來,深入到生活之中。例如祭壇、陵墓、宮殿等建築,都是從天圓地方的觀念中生發出來的,古代貨币是外圓内方,古人在處事上講究外圓内方等等。利瑪窦在他的筆記中對當時中國人的這種觀念也進行了描述:“他們認為天是圓的,但地是平而方的,他們深信他們的國家就在它的中央……他們不能了解那種證明大地是球形、由陸地和海洋所構成的說法,而且球體的本性就是無頭無尾的。”《坤輿萬國全圖》所表現的地球為一圓球,小圖更闡釋了地球是一個球星的概念,完全颠覆了中國的傳統認知,向國人直覺展示了這種球形空間。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地球”一詞最早出現在這張地圖上(圖檔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

二是颠覆了中國是“世界中央”的觀念。傳統視中國為天下、為海内、為六合,天下之外為四夷,四海之外為諸夷,可《坤輿萬國全圖》上中國不再雄踞于世界中心—雖然為了迎合中國人的觀念,地圖将本初子午線向左移動了170度,使中國居于中心位置,但顯然中國與其他很多國家一樣散落在一個圓球上。(房衛《〈坤輿萬國全圖〉中國最早的彩繪地圖》)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坤輿萬國全圖》局部(圖檔來自網絡)

第四,展示了當時地理天文發現的成就。

《坤輿萬國全圖》反映了15世紀和16世紀歐洲航行的發現所獲得知識的地圖。顯示了五大洲:歐洲、利比亞(非洲)、亞洲、美洲和謠傳的南方大陸麥哲倫之地,以及四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利瑪窦在地圖上加上了精巧的中文注釋,反映了西方對當時各個國家的資訊,包括誤導資訊。比如他将尼羅河描述為 “世界上最長的河。它流入海裡要七個月。在這個國家全年都沒有雲或雨,因而居住的人精通天文學。” 除了對特定地方的注釋以外,地圖還包含了非常準确和精巧的地理學和天文學資訊,包括對地球的大小和形狀的叙述,對晝夜長短變化的解釋,顯示了行星到地球距離的表格,以及插入了從兩極(包含北極和南極)對地球的極投影地圖以顯示地球是圓的。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該圖對于中國地理的描繪是極其詳盡的,李之藻增補了大量關于中國的地理資訊,超出對于其他國家的描繪,對于中國省份、重要城市都有詳細标注;地圖還描繪了中國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黃河、長江,詳細表現了其發源地、流經的省份。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發拉底、尼羅河、伏爾加河、印度河都出現在圖中,是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世界地圖。這些地理資訊豐富,集中了當時中西方最先進的研究成果,在古代沒有航拍和衛星定位的情況下,基本反映了當時的實際情況,堪稱當時世界上最為精确的世界地圖。這個奇迹是如何發生的,至今給後人留下了懸念,是以這幅地圖被西方稱為“不可能的黑郁金香”。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第五,包含的資訊非常豐富。

《坤輿萬國全圖》長380.2厘米,寬168.7厘米,圖文并茂。圖首右上角題“坤輿萬國全圖”6字。主圖為橢圓形的世界地圖,四角附有小幅的天文圖和地理圖:右上角有九重天圖,右下角有天地儀圖,左上角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圖和日、月食圖,左下角有赤道南地半球之圖和中氣圖,以及題跋解釋說明的文字;另有量天尺圖附于主圖内左下方。各大洋繪有各種帆船共 9艘,鲸、鲨、海獅等海生動物共15頭,南極大陸上繪陸上動物共8頭,有犀牛、象、獅子、鴕鳥等。山脈用立體形象,海洋刻畫出密密的波紋。全圖的文字,大約可分為五類:一是地名,有1114 個地名;二是題識,有利瑪窦、李之藻、吳中明、陳民志、楊景淳、祁光宗共 6 篇;三是說明,包括全圖、九重天、四行論、晝夜長短、天地儀、量天尺、日月蝕、中氣、南北二半球等的說明;四是表,有總論橫度裡分表、太陽出入赤道緯度表;五是附注,對各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進行解說。

蜀地史迹|100多年前涼山人看的書有多牛?——《迪山日記》研究之一

第六、影響廣泛而久遠。

《坤輿萬國全圖》原為6幅,後來裝裱為1幅。此圖在地理學和制圖學界具有重要位置,經多次翻印摹抄,影響深遠。

李之藻原刻版《坤輿萬國全圖》共有7件,目前都儲存在國外:梵蒂岡教廷圖書館、日本京都大學、日本宮城縣立圖書館、日本内閣文庫、法國原克萊芒學院、意大利博洛尼亞天文台。日本摹繪本藏于日本東北大學附屬圖書館狩野文庫。

《坤輿萬國全圖》在國内有3個藏本: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1603年刻本《兩儀玄覽圖》,今藏遼甯省博物館;康熙十三年(1674年)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制作《坤輿全圖》,藏于河北大學圖書館。

讀《迪山日記》,看明朝“世界地圖”,感覺400年前的世界文明之旅,感歎中華文明的無窮魅力!

完稿于2020年6月23日

參考文獻1.《一幅濃縮的川西社會民俗畫卷》,馬小彬;2.《西昌市志》;3.《禮州曆史沿革概述》,張正甯;4.《央視〈國家寶藏〉新釋〈坤輿萬國全圖〉》,李兆良;5.《坤輿萬國全圖: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房衛;6.《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銳尺;7.《坤輿萬國全圖——應該回歸的真相》,青典智庫;8.《坤輿萬國全圖,中國最早世界地圖,讓明朝沸騰卻被清朝舍棄》,推窗望月。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文/圖:羅瑾(四川省涼山州史志辦公室原主任)方志四川部分圖檔、音視訊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檔、音視訊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來源:封面新聞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