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畢加索誕辰140周年:畫家、浪子、不羁的挑釁者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道俄羅斯《側面》周刊網站10月25日發表題為《畫家、浪子、不羁的挑釁者畢加索誕辰140周年》的文章,作者是亞曆山大·紮伊采夫。全文摘編如下:

10月25日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畫家之一畢加索的140年誕辰。他的名字已成為先鋒派藝術和名利成功的象征,即便是徹底的藝術門外漢也耳熟能詳。不使用“最”字打頭的形容詞,便無法準确描述他烈火烹油、鮮花着錦的一生:20世紀最高産(至少創作了15萬幅作品)、最具影響力、最富有的畫家。畢翁的畫作價值連城,盜賊最愛下手:警方尚在追蹤下落的失竊真迹便接近1500幅。他活得長久,内心強大,精力充沛,無論是作畫還是追求心上人,皆遊刃有餘。

天才

畢加索不僅身高與拿破侖相似,好勝心也難分伯仲。母親從小便為他打“雞血”:“如果當兵,你定會成為将軍;若當教士,你将是羅馬教皇。”他是家中長子,出生時命懸一線。據說當時大家都以為他救不過來,未想嗜煙如命的叔叔薩爾瓦叼着雪茄,沖着他的臉頰吞雲吐霧,他被嗆得咳嗽了兩聲,總算活了過來,是以家人對他倍加寵愛。

據說,小畢加索說出的第一個詞不是媽媽,而是鉛筆。父親魯伊斯·布拉斯科是畫家,也是美術老師,經常通過畫鴿子來養家糊口,是以畢加索創作的和平鴿,其實飽含對父親的懷念之情,哪怕兩人對人生、對藝術看法迥異,永遠争吵不休。

生性不受拘束的畢加索對父親的限制相當抗拒。而布拉斯科所推崇的古典主義,又恰恰是畢加索用畢生創作去讨伐的。他最終選擇了母親的姓氏。當然,這更多出于現實考量。在西班牙,畢加索這個姓氏聽上去似乎更為卓爾不群。

至于古典主義繪畫技法,天賦異禀的畢加索在15歲時便已掌握得爐火純青了。他那時的作品像《最初的聖餐》和《科學與慈善》,令成熟的畫家都自愧弗如。

王者

16歲時,畢加索考入皇家聖費南多美術學院。一年後,他自覺已打通了作畫的任督二脈,再無可學,便毫不留戀地離開了。他重返巴塞羅那,加入了當地的畫家團體,經常出沒于四隻貓咖啡館,并在那裡舉辦了人生中的頭幾回畫展。

1900年,他跟同為畫家的摯友卡薩吉瑪斯一同前往巴黎,随身帶着“我是王者”的自畫像。那裡的一切都令畢加索着迷。雖然一句法語不會,但這絲毫未妨礙他們徜徉藝術海洋。

然而,點燃畢加索創作激情的并非陌生的藝術,而是個人生活所受的沖擊。1901年,卡薩吉瑪斯因戀情受挫而輕生,畢加索悲痛欲絕,一改往日風流不羁的作派,變成了憂郁多思之人。他試圖通過瘋狂地畫畫,來消解胸中塊壘。他甚至還與導緻卡薩吉瑪斯飲彈自盡的熱爾梅娜發展出一段戀情,試圖以此探究死亡的秘密。從中不難窺見他的執拗性格:一往無前、千方百計得到想要的一切。

涅槃

如果說畢加索的繪畫技藝學自父親,那麼靈感啟蒙則是由母親完成的。她每晚都給兒子講自編的故事,情節均來自日常所見。畢加索将所思所想視為創作的首要源泉與素材,并終身服膺于這一原則。

恸失摯友後的心緒流轉,孤獨、煎熬、痛苦、失落,在畢加索藍色時期的畫作中展現得淋漓盡緻,這是他創作生涯中的首個重要階段,代表作為《喝苦艾酒的人》(1901)、《生命》(1903)、《悲劇》(1903)。

被問及為何如此鐘情不幸題材,畢加索回答說:“愁苦的人兒最為真誠。”此類畫作自然買家寥寥,他索性将它們卷成一團,送給好友皮紹,後者是熱爾梅娜的丈夫。

畢加索異常熱愛生活,雖然他時常會陷入抑郁、一蹶不振。但他擁有如同鳳凰一般的涅槃力,總能浴火重生,再度投入到生活的熔爐中。

随着歲月的流逝,他對自己的涅槃力愈加深信不疑。

“磁石”

1904年,他經曆了人生中第一場轟轟烈烈的感情——奧利維耶。她是令衆多畫家趨之若鹜的模特與缪斯。妒火中燒的畢加索想獨占美人芳心,将她鎖在蒙馬特爾一處被稱為“洗衣船”的破樓的頂層房間裡。樓裡的房客來自三教九流,有馬戲團演員、騙子,也有像畢加索一樣的窮畫家。樓裡隻有一間洗衣房,還是涼水,但奧利維耶回憶說,那段時光中的自己最幸福。

一文不名的西班牙畫家如何能俘獲這位見多識廣美女的芳心?奧利維耶解釋說:“他沒有什麼蠱惑人心的特殊之處,但他幾乎在任何事情上都非常執着。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他的氣場、内心熊熊燃燒的火焰,這如同磁石,令我無力招架。”

淪陷的不隻是奧利維耶,矮個子的畢加索在情場上可謂所向披靡。甚至連教他法語的著名詩人馬克斯·雅各布都為他意亂神迷。

畢加索流連于衣香鬓影中不單是出于男性的虛榮或是為了追求刺激。她們是他創作的對象、靈感的缪斯。為他誕下女兒的瑪麗·泰雷紮·瓦爾特,便說他經常像個為藝術吞噬和折磨女性的怪物。

他的另一位情人、畫家吉洛回憶起與畢加索在一起的時光,最初如夢如幻,但激情消退後,她發現他不過是任性的老頭,仍在跟過往的情人暧昧不清。她選擇主動離開畢加索。據說畢加索相當崩潰,未曾想過自己也會被抛棄。吉洛後來出版了回憶錄,雖然筆下仍有愛,但仍将畢加索拉下了神壇。

攝影師多拉·瑪爾因為與他的戀情而精神崩潰,入院治療,接受法國的“弗洛伊德”雅克·拉康的電擊療法。

72歲的畢加索最後情定26歲的陶器作坊女工洛克,為她創作了數百幅肖像。她将他奉為“我的太陽、我的上帝”,兩人開始了離群索居的生活,不見朋友和兒女,直至畫家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飛躍

與奧利維耶的戀情讓畢加索擺脫了憂郁,他的畫作上開始出現明麗的色彩,他的目光也從行人和酒館食客變成了雜技演員,《站在球上的女孩》是他玫瑰時期最早的作品之一。

熟識的雜技團小醜轉行做了畫廊經紀人,介紹他認識了與法國藝術圈交往密切的美國人格特魯德·斯坦及其兄長萊奧。兄妹倆斥巨資買下他的《拎花籃的少女》。他還結交了衆多著名畫家與詩人,如野獸派先驅馬蒂斯和德蘭、立體主義畫派的布拉克、先鋒派作家科克托、超現實主義詩人阿波裡耐等。後者成為畢加索作品的積極宣傳者。

畢加索不斷更換缪斯,創作上推陳出新。他最害怕的是停滞不前、千篇一律。攝影令古典畫派變得毫無意義,印象派與現代派也展露鋒芒,焦慮中的畢加索從非洲藝術中汲取了飛躍的源泉,那裡的面具和雕塑粗砺原始,但卻散發出神奇的力量。他開始創作巨幅油畫《亞威農少女》,朋友們都被支離破碎的圖案、如同面具般可怕的面容驚呆了。殊不知它是畢加索發出的新畫派宣言書,标志着立體主義的誕生。

而後,他不斷完善立體主義,将現實生活中的物品如報紙、椅子也加入進去,令拼貼成為潮流。立體主義“打破”了藝術界,就如同畢加索在畫紙上改變了現實一樣。

動蕩

20世紀10年代初,畢加索連接配接遭遇不幸,先是父親去世,而後是深愛的情人古埃爾因癌症香消玉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仍在燃燒,他的内心及外部世界都坍塌了。所幸科克托介紹他與率俄羅斯芭蕾舞團在歐洲巡演的謝爾蓋·佳吉列夫相識。畢加索為後者的《遊行》擔任舞美設計,對芭蕾明星奧莉加·霍赫洛娃一見鐘情。

佳吉列夫告訴他:“跟俄羅斯女子不能調情,隻能迎娶。”畢加索略加思忖,便在巴黎的亞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按東正教儀式與奧莉加完婚。跟俄羅斯貴族女孩喜結連理幫助畢加索跻身上流社交圈。但他很快便厭倦了浮華,而奧莉加讓他潦倒的畫家朋友吃了閉門羹。

兩情相悅時,畢加索為讨奧莉加歡心,甚至開始創作比較寫實的作品。1921年,他們的兒子保羅出生了。畢加索心花怒放。他一直為佳吉列夫的芭蕾擔任舞美,作品變得明麗起來。這也契合了當時歐洲的思潮,戰後的人們格外渴望甯靜美好的生活。

但畢加索的生活注定不會長久風平浪靜。他與奧莉加的感情很快出現危機,他的油畫開始充滿動蕩不安的元素。超現實主義時期來臨了,17歲的妙齡少女瓦爾特給46歲的畢加索帶來了新的靈感,為她創作了《夢》、《裸體,綠葉和半身像》、《坐在窗前的女人》。畢加索還開始玩雕塑、寫詩。

反戰

1937年,在德國納粹轟炸巴斯克重鎮格爾尼卡後,畢加索創作了同名作品《格爾尼卡》。14年後,他又揮毫完成了另一幅反戰傑作《北韓大屠殺》,譴責美國軍隊的悍然入侵。

1937年,他創作版畫《弗朗哥的幻夢與謊言》和同名詩歌,痛斥沾滿鮮血的西班牙獨裁者,并将發行畫作明信片的收入全部捐給共和國政府。

1944年,畢加索加入法國共産黨。1956年,他成為第一位在莫斯科舉辦畫展的當代西方藝術家。當時恰逢蘇聯“解凍”初期,牽線者是他青年時代結識的俄羅斯作家愛倫堡。

愛倫堡甚至說服畢加索領取了1962年的“列甯獎金”。當年,赫魯曉夫在馬涅什廣場的蘇聯先鋒派藝術展上痛批作品及畫家,令畢加索深感憤怒。他甚至公開表示,這堪稱為給世界奉獻了先鋒派傑作的國家之恥。

當時,愛倫堡已經拿着獎章抵達巴黎,他開始勸說桀骜不馴的友人:接受該獎能保護蘇聯年輕畫家免遭迫害,既然莫斯科已授予全球頭号先鋒派畫家列甯獎金,它怎能禁止國内的先鋒畫派?

畢加索最終接受了蘇聯政府的頒獎。

留痕

暮年的畢加索,靈感與激情并未枯竭。他似乎在拼盡全力,阻擋死神的召喚,畫更多的畫,追求更年輕的女子。但同齡人相繼撒手人寰,他也于1973年4月8日永遠合上了雙目。

畢加索是全面開花的天才,他總是斬釘截鐵、從無遺憾地改變風格、題材和表現手法。他推崇多樣性,有自己的口頭禅:“讓風格滾蛋去吧!難道上帝有風格嗎?”

畢加索深受歡迎的另一原因是他精準地捕捉到時代的風口。20世紀是戰争與革命、社會摧毀與建構的年代,畢加索用畫筆為時代留痕。

正如後現代主義先驅格特魯德·斯坦所說,在那一時期的畫家中,唯有畢加索真正懂得且感受到了時代的脈搏。其他的畫家,哪怕像馬蒂斯這樣的巨匠,都沒有完全讀懂變化,還是用老眼光解讀世界。畢加索知道舊時代一去不複返,注定被新事物取而代之。

他喜歡談摧毀,但他是非常睿智的毀滅者,對古典藝術和前輩畫家口誅筆伐的同時,他又從他們那裡汲取了一切養分。他說:“優秀的畫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竊取。”他對待現實也是如此的“巧取豪奪”,從不模仿,隻管為自己的作品直接攫取所需,他的世界已成為現實的一部分,而非對現實的臨摹。

來源:參考消息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