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驚濤。受訪者供圖
本報訊(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羅虹實習生宋思蓉)10月16日,作為2021天府書展配套活動之一,《看曆史:大區域視野下的人文觀察》分享會在成都市軒客會·恒大廣場店舉行。著名作家蔣藍、李勇先、廖芸與該書作者、南充籍作家龐驚濤一起走進其用溫軟細膩建構的文學建築裡,于蜀中往事中見曆史文學天地,于涓涓細流中賞“龐”味“驚濤”。
龐驚濤坦言,這本書是在打撈大區域和小曆史背後隐伏的價值。蔣藍說,從《看曆史》裡,他捕捉到龐驚濤讀書思考到落地之後展現出來的一些不露聲色的進階感。李勇先認為,這本書兼顧曆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怎麼樣繼承優秀的曆史文化遺産,展現出了作者的現實關懷和深刻的曆史思考。
今年6月底,龐驚濤撰寫的曆史随筆集《看曆史:大區域視野下的人文觀察》,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京東、當當等網絡平台線上銷售。作為研究錢锺書的“錢迷”,為何會寫這樣一本關注蜀地區域史的曆史随筆集?龐驚濤坦言,“錢學”研究是他的主攻方向,但他對蜀地文史也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多年來,他一直默默地研究蜀地文史,這也是他撰寫的第一部相關書籍。
2017年至2019年間,龐驚濤以執行主編身份臨時參與被譽為“中國最美期刊”曆史人文雜志《看曆史》的編輯組稿工作,也正是在這期間,龐驚濤把閱讀和寫作的重心從對錢锺書生平及學術思想的研究轉移到對曆史的學習與研究上來。《看曆史》雜志以“古今見識,天下情懷”為辦刊宗旨,選題幾乎囊括古今中外的曆史。
“但我的學習研究顯然不能面面俱到,隻能在中國漫長而駁雜的曆史裡,截取其中一段來學習,中古與近古曆史中的非典型事件和人物成為我這次系統研究與學習的重點,我視之為小曆史學習和研究。”龐驚濤說,這本曆史随筆集中的作品除了大多數在《看曆史》雜志以卷首語或主題策劃配稿方式首刊之外,少部分刊發在《書屋》《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四川政協報》等報刊上,共30餘篇,19萬餘字。這次結集呈現出來,正好是他對曆史随筆寫作何為以及何能的一點思考。
“整本書,我以成都為中心,将‘小曆史’學習的觸角,延伸到更為廣闊的大區域之中。其中也涉及很多南充的故事,關注那些非典型事件中的曆史人物幽微敏感的情感與心理世界。”龐驚濤說,比如: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有“龍陽才子”之稱的詩人易順鼎由水路經巴東、巫山、雲陽入蜀,開始了将近一年的蜀中遊。其中,為濃郁的三國遺迹和三國故事感召,首站就渡嘉陵江而遊曆南充。在南充,詩人受到友人的熱情接待,詩興高漲,在南充寫詩近十首。除此之外,龐驚濤還寫到了自己的家鄉西充縣《最後的古井》,講述了曾經發生在那裡的故事和對家鄉深深的眷戀。
著名作家、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評價,龐驚濤以“看曆史”的平行視角,帶領我們進入以蜀地為核心的曆史地理大區域,走進隐伏在曆史塵煙中的大事件與小人物,其所激發的史思與史感,綜合呈現的史觀與史才,再一次證明當下曆史随筆寫作确乎“其道不孤”、繼替隆焉。
當天,在分享會上,龐驚濤講述了自己創作的心路曆程,作家蔣藍、李勇先、廖芸也分享了圖書部分内容和蜀地鮮為人知的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2021天府書展期間,該書共銷售了上百冊。
■作品簡介
作家龐驚濤曆史随筆集《看曆史:大區域視野下的人文觀察》日前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龐驚濤在擔任《看曆史》雜志執行主編期間,以蜀地為中心創作發表的曆史随筆作品的集合,重點關注了李白、杜甫、王維、文彥博、蘇轼、陳廷敬等數十位曆史人物的蜀地履蹤和幽微心史,内容豐富通俗易懂,有較高的深度和思想性。
■作家簡介
龐驚濤,四川南充人,居成都。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資深傳媒人,蜀山書院山長,錢學(錢锺書)研究學者,出版有《啃錢齒餘錄—關于錢學的五十八篇讀書筆記》《錢锺書與天府學人》《看曆史:大區域視野下的人文觀察》和《青山流水讀書聲》,近年專注于地方文史研究。現為四川省作協散文委員會委員,2021年6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來源:南充日報社】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