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
人上了年紀,夜寐淺、時間短,睡眠品質不好。我經常天不亮就起床。按習慣,離榻先去書房閱讀一小時書,然後再去戶外運動。今晨做完成功課,整裝待發,盡管昨晚天氣預報說有霧,不利外出,我卻不以為然照例去散步。打開房門,果然霧氣撲面而來,湧入客廳。哇噻!滿眼滿院的白霧,籠罩了院牆附屬設施,把我隐沒其中,出巷入街,一直在霧氣裡穿行。那些熟悉的路樹、店鋪和高樓,都朦胧不清,像混沌初開的天地。
我憑着記憶,像瞎子沿着人行道走,步速很慢,擡腳低,生怕跌倒受傷。偶爾,迎面出現兩束螢光,伴着短促的汽笛聲,卻不見轎車的身影。我愁怅,霧氣形成路障,使過客小心翼翼,避免人車誤撞,卻抑制了奔馳速度,影響了行程。再看霧,宛如雲紗霧海一般,潔白飄渺,煞是壯觀。基于文學愛好,想要描述此景,卻又苦于沒有精準的詞語,便借用清代學者張維屏的話:“其白如雪,其軟如綿,其光如銀,其闊如煙:薄或如絮,厚或如毯,散或如煙,動或如練。先人洞察入微,描述的恰如其份。悠忽間,那如潮水一般安瀾的霧,随轎車奔湧而來,劈頭蓋臉,讓人促不及防。我疑惑,難道霧有動力麼?竟有如此明晰的運動方向和軌迹!于是,兩眼左右掃瞄,想從霧中尋找答案,把周圍的附屬物作為切入點,發現冷暖氣流在樓群、垂直高度以及樹林的作用下,演變成一簇簇白霧,貼着樹幹,攀着樹枝,摸着樹葉,從縫隙中徐徐升騰,在樹梢上逗留片刻,然後向四周擴散、彌漫,隻是一瞬間,霧氣越集越密,越積越厚,傾天漫地,把原本寬敞的山川籠罩起來,幾步之遙都難識物。天地融合了,萬物都被籠罩,難道是霧想掩蓋什麼嗎?
不是的,它沒有寓意,也沒有企圖,隻是一種自然現象。因為,霧不是從天而降,也不是由地釋岀,而是空氣中凝結的水汽。不過,霧與天地間的溫濕度有密切關系。白天太陽曬在水面上,水會把熱量儲存起來。到了晚上,水就會慢慢将其釋放。是以,靠近水面的空氣比較溫暖,而陸地濕度下降很快,待到黎明或早晨的時候,溫濕度就有了明顯的差異。當陸地上的冷氣流向水面時,就把富含水汽的空氣壓下來,結成一大片細小的水珠,形成了霧。
這霧,存留時間并不長。當旭日東升,照耀山川時,那濃霧便迅速褪去,玉宇澄清,城市山村清晰可見。隻有飄浮在山峰頂的霧霭,像蟒龍玉帶似的纏繞着,遲遲不肯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