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以來,民間即有祭祀扁鵲之俗,扁鵲由一介布衣,上升為受百姓膜拜的神人。 至宋代,宋仁宗封扁鵲為神應侯、神應公,為其築廟,太醫局将其作為醫學行業主祀之神,以岐伯從祀;南遷之後,宋高宗等于臨安府依在京舊制修建神應王廟。 金代部分醫生沿襲尊扁鵲的習俗。 迨至元代,官方以三皇為醫家之祖,以十大名醫從祀,其中無扁鵲。 明初沿襲元代之制,明嘉靖年間,曾從祀的18 位名醫,扁鵲位列其中。 關于先醫祭祀之禮,清代基本沿襲明制。 總之,明清時期扁鵲在太醫院祭祀先醫之祀中,失去主祀身份,被看成醫學的傳承者之一,降為從祀的地位。
扁鵲
司馬遷《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記載了扁鵲治 愈許多危急的疾病,如治療虢太子假死之病,将魯公 扈與趙齊嬰2人的心互換。 扁鵲本是一介布衣,但 因其醫術高超,能治愈奇疾,故民間将其神化。 自漢 代始,民間即有為其立像祭祀者,且其地位不斷上升,宋代以前,扁鵲有被百姓稱王的記載。 王鄂撰寫 《國朝重修鵲山神應王廟》碑文記載:扁鵲廟,“五季之亂,數經殘圮。 周顯德中,安國軍節度使陳思讓為 重修之。 是時碑刻,已有稱王,未知封自何代”。 從碑文可知,扁鵲在被宋代皇帝封王之前,已被稱王,但由何代何人所封,文獻缺如。 有專家推測,有 可能是百姓稱其為王,而不是皇帝加封,表達了百姓 對扁鵲的尊崇。
扁鵲研究醫學
扁鵲于宋代被朝廷奉為醫學行業之神,源于宋 仁宗的一場疾病。 宋景祐元年(1034),翰林醫學許 希治愈宋仁宗趙祯的疾病,宋仁宗應許希所請,将扁鵲封為神應侯,為其築廟祭祀,并于其旁興建太醫 局。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15載:“始上不豫,侍醫 數進藥不效,人心憂恐。 魏國大長公主薦翰林醫學 許希,診曰:‘針心下包絡之間,可亟愈。’左右争言 不可。 諸黃門請身試之,無所害,遂以針進,上疾愈。 九月戊子,授希翰林醫官,仍賜绯衣、銀魚及器币。 希拜謝已,又西向拜。 帝問其故,對曰:‘扁鵲,臣師 也,今者非臣之功,殆臣師之賜,敢忘所師乎!’乃請 以所得金創扁鵲廟,為築廟于城西隅,封神應侯。
嘉祐八年(1063),宋仁宗53歲時,進一步冊封扁鵲為神應公。 之是以加封扁鵲,是因仁宗患病久 治不愈,故征召醫術知名的郓州觀察推官孫兆、邠州 司戶參軍單骧禦前診脈,對診治不力的醫官宋安道降罪,同時加封扁鵲。 仁宗皇帝當時想到了29年前,曾護佑他的神醫 扁鵲,是以,此次亦想借助神力,故加封其為神應公。 《宋史· 職官志三》載:“列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 國公,曰 郡 公,曰 縣 公,曰 侯,曰 伯,曰 子,曰 男。”人間的封爵有等級之分,被皇帝冊封的神 靈也是有等次之分,仁宗皇帝期望通過對扁鵲進一 步加封來達到愈疾的目的。
宋仁宗畫像
俗語雲:有病亂投醫。為了愈疾,仁宗皇帝還冊封過道教神仙。 他曾夢見 3位神人自言其姓号,像衛士一樣翊衛在他周圍,醒 後,疾病症狀減輕,遍求神祠而未找到這3位神仙, 後得于其所受箓中,故“加号上仙隐影唐将軍曰道 化真君、上靈飛形葛将軍曰護正真君、直使飛真周将 軍曰定志真君,仍于在京宮觀營建殿宇”。 遺憾的是,這些措施均未奏效,“辛未晦,上暴 崩于福甯殿。
南遷之後,南宋皇帝仍舊将扁鵲視為官方祭祀 的醫學行業神。 宋高宗時期,于臨安府太醫局内奉 祀神應王,同時祀岐伯。 《宋會要輯稿》載紹興十七 年(1147),臨安府扁鵲祠建神應王廟。 其載曰:“神 應王廟。 廟在兩浙路臨安府扁鵲祠。 高宗皇帝紹興 十七年,别建太醫局于臨安府,依在京舊制修建殿 宇。 十八年畢工,奉神像于殿,并奉善濟公(即歧伯 也)于東庑。”《宋會要輯稿》載宋光宗紹熙四年 (1193)九月二日,诏“太醫局奉安神應王善濟公,每遇春秋二祭,太常寺差官行事。 并九月九日神應王生日,令臨安府支錢二百貫文,充祠祭、齋醮使用,逐年準此”。
扁鵲行醫
宋理宗時重建太醫局,并由理宗皇 帝親書匾額“神應”。 《鹹淳臨安志》卷12 載:太醫 局“至紹定間重建。 殿曰‘神應’,奉醫師神應王,以 岐伯善濟公配。 講堂曰正紀,皆理宗皇帝禦書 扁”。 《夢梁錄》載:“醫學,在通江橋北,又名太醫 局,建殿扁曰‘神應’,奉醫師神應王,以岐伯善濟公 配祀。”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時扁鵲已成為神應王,但其何時被那位皇帝封于為王,未見明确記載。 總之,扁鵲自漢代被神化,至宋代被皇帝封為王,且被朝廷作為醫學行業之神于太醫局祭祀。
考之《金史》,未見太醫院祭祀扁鵲的記載。 但金代統治者并非漢人,對中原 文化不是很熟悉,且金人吸收中原文化需要一定的 時間。 扁鵲作為醫學行業之神, 金朝統治者并不熟悉,顯然也沒有興趣祭拜。 但金朝統治下的部分醫生仍然尊崇神應王扁鵲。
迨至元代,元統治者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對中 原文化亦不甚熟悉。 元朝統治者在醫學行業之祖的 祭祀方面有了新的政策。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九年 (1272),诏随路設立醫學;至元二十三年(1286),令 諸路建立醫學三皇廟,祭祀伏羲、神農、黃帝,每路、 州、縣依儒學例,各設教官掌誨醫生。 以醫為業者, 每月初一、十五均需至三皇廟祭拜并讨論醫學,《元 典章》卷9曰:“各路并州縣,除醫學生員外,應用系 隸籍醫戶,及但有行醫之家,皆是醫業為生,拟合依 上,每月朔望去本處官聚集,三皇廟聖前焚香。
扁鵲治病行醫
元代從祀的十大名醫,《明集禮》卷16 載:“元以俞 跗、桐君、僦貸季、少師、雷公、鬼臾區、伯高、岐伯、少 俞、高陽十大名醫從祀,國朝因之。”該書始撰于 洪武二年(1369),洪武三年(1370)書成,其時離元朝滅亡不久,其所載從祀十大名醫之名應與元代相 同樣可信。 由上可知,扁鵲并不在元代中央政府所 定從祀的十大名醫之中。 總之,元代皇帝将三皇定為醫學之祖,并下令由郡縣官方通祀三皇,由黃帝時的臣子俞跗等十人從祀,此為元代新制。
在醫學之祖的祭祀方面,明朝初年承襲元制。 明朝建立之初,仍沿襲元制,郡縣通 祀三皇。 十大名醫從祀,其中無扁鵲。 以上情形自 嘉靖年間有所改變。 明嘉靖年間,從祀的名醫增加 了10餘位,其中有扁鵲,但他失去主祀的身份,被朝庭降為從祀,成為醫學的傳承者之一。 洪武四年 (1371),朱元璋認為以醫藥祀三皇是亵祀,令天下 郡縣停止祭祀,僅在三皇陵寝祭祀,恢複官方對三皇 以帝王身份進行祭祀。 顧颉剛先生雲:“把三皇和 其他先代帝王同等待遇,不另立廟,隻祭于陵寝,可 算是一件合理的舉動。 但世宗嘉靖年間又建三皇廟 于太醫院了。”實際上,至永樂皇帝朱棣,已經改 弦更張,更改了其父朱元璋的主張,不僅在京師建三皇廟,且以十大名醫從祀。
扁鵲廟
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 二月,重修太醫院三皇廟,仍祭十大名醫,且增加了 18位名醫。 增加的18位名醫, 其中包含扁鵲,處于從祀的地位。 “複增伊尹、神應王扁鵲、倉公淳于意、張機、華佗、王叔和、皇甫谧、抱 樸子葛洪、巢元方、真人孫思邈、藥王韋慈藏、啟玄子 王冰、錢乙、朱肱、劉完素、張元素、李杲、朱彥修十八 人。”加之前所述十大名醫,共28位名醫,分列東西兩庑,每年仲春、仲冬上甲日,遣禮部堂上官行禮。
總之,自漢以來,扁鵲被神化,被民間百姓立像 供奉、祭祀,享受民間膜拜。 至宋代,扁鵲被皇帝封 為王,且被太醫局以醫學行業之神的身份配享主祀, 以岐伯從祀。 元代官方做了更改,将三皇做為醫祖祭祀,從祀的十大名醫中亦無扁鵲。 明清時期扁鵲成為太醫院祭祀先醫之禮中從祀的28位名醫之一, 被看成是醫學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