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 績效管理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關鍵業績名額
企業的生産過程是勞動者運用勞動工具改變勞動對象的過程。在企業生産的三個基本要素(勞動力、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中,勞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确的統計、分析、預測勞動生産力名額,對于企業有序地組織生産、充分開發、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有着重要意義。
關鍵績效名額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它把對績效的評估簡化為對幾個關鍵名額的考核,将關鍵名額當作評估标準,把員工的績效與關鍵名額作出比較地評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目标管理法與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結合。關鍵名額必須符合smart原則:具體性(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達性(attainable)、現實性(realistic)、時限性(time-based)。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标準比較鮮明,易于做出評估。它的缺點是對簡單的工作制定标準難度較大;缺乏一定的定量性;績效名額隻是一些關鍵的名額,對于其他内容缺少一定的評估,應當适當的注意。
例如:
序号
kpi名額
權重
名額定義/公式
說明
1
開發天數
70%
計劃完成天數/實際完成天數*100%
此“開發天數”是指一段時間内所有的開發天數
2
文檔(分析、開發、使用文檔)
15%
文檔的規範性、實用性、合理性
為了提高和規範開發流程,要對配套文檔加以規範
3
bug比例
10%
先制定一個總的标準bug比例準則,例如每1000行代碼的2個bug,計算公式:标準bug數量/(實際bug數量*難度系數)*100%
應該根據不同的bug來區分指定相應的難度系數
4
修複次數
5%
功能正式釋出後要修複的次數,如果不需要修複則此項滿分,否則分數為:1/(1+修複次數)*100%
5
加減分項(額外工作、建議、态度、創新性、代碼品質)
這些名額相對主觀因素加大,可以作為加減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