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redis是帶有持久化這個能力了,那到底持久化成到哪裡,持久化成啥樣呢???這篇我們一起來尋求答案。
一:快照模式
或許在用redis之初的時候,就聽說過redis有兩種持久化模式,第一種是snapshotting模式,還是一種是aof模式,而且在實戰場景下用的最多的
莫過于snapshotting模式,這個不需要反駁吧,而且你可能還知道,使用snapshotting模式,需要在redis.conf中設定配置參數,比如下面這樣:
上面三組指令也是非常好了解的,就是說900指的是“秒數”,1指的是“change次數”,接下來如果在“900s“内有1次更改,那麼就執行save儲存,同樣
的道理,如果300s内有10次change,60s内有1w次change,那麼也會執行save操作,就這麼簡單,看了我剛才說了這麼幾句話,是不是有種直覺在
告訴你,有兩個問題是不是要澄清一下:
1. 上面這個操作應該是redis自身進行的同步操作,請問是否可以手工執行save呢?
當然可以進行手工操作,redis提供了兩個操作指令:save,bgsave,這兩個指令都會強制将資料重新整理到硬碟中,如下圖:
2. 看上面的圖,貌似bgsave是開啟單獨線程的,請問是嗎?
确實如你所說,bgsave是開啟次線程進行資料重新整理的,不信的話我們來看看代碼,它的代碼是在rdb.c源檔案中,如下:
從上面的代碼中,有沒有看到一個重點,那就是fork方法,它就是一些牛人口中說的什麼fork出一個線程,今天你也算終于看到了,其實redis并不是單純
的單線程服務,至少fork告訴我們,它在一些場景下也是會開啟工作線程的,然後可以看到代碼會在工作線程中執行同步的bgsave操作,就這麼簡單。
3. 能簡單說下saveparams參數在redis源碼中的邏輯嗎?
可以的,其實在redis中有一個周期性函數,叫做servercron,它會周期性啟動,大概會做七件事情,如redis注釋所說:
上面的紅色字型就是做了我們所關心的save操作,看過方法的注釋,接下來我們來找一下具體邏輯。
從上面這段代碼邏輯,你應該可以發現以下幾點:
<1>. saveparams參數是在server對象下面,而server對象正好是redisserver類型,如下圖:
從上面圖中 *saveparams 的注釋上來看,你應該知道*saveparams是saveparam類型的數組,那現在是不是有強烈的好奇心想看一下saveparam
類型是怎麼定義的的呢??? 如下圖:
可以看到,saveparam參數裡面有兩個參數,seconds就是儲存秒數,changes就是改變量,而這二個參數就對應着我們配置檔案中的900 0 這樣的
配置節,想起來的沒有哈~~~
<2> 然後我們通過if發現,如果終滿足,就會最終調用rdbsavebackground來持久化我們的rdb檔案,簡單吧。。。
好了,大概就這樣了,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