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山,是深沉,是内斂,也許這是大多數人對父親愛的了解。
王太利曾作歌詞:"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我願用我的一切換你歲月長留……"來表達對父親的愛和深深的崇拜之情。
而畢業于清華大學的施一公曾說過:"過去的48年裡,我唯一崇拜的人是我的父親,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父親對我的影響至關重要。"
施一公
施一公的爺爺施平出生于雲南省大姚縣,畢業于浙江大學農學院,從小便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奶奶楊琳是杭州學生革命活動的主要上司者,因特殊身份被國民黨政府以為是共産黨員而捕抓入獄。
在生下施一公爸爸18天後,她犧牲于國民黨的監獄裡。爺爺為了懷念奶奶楊琳,便給孩子取名施懷琳。
奶奶楊琳去世後,爺爺施平投身革命中,加入我黨組織參加抗戰,因無時間照顧年幼的施懷琳,便将他托養在親戚朋友家。一直到新中國成立,爺爺四處打探兒子的消息,才在老家河南找回了施懷琳,并将他帶回北京,留在自己身邊。
施懷琳育有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妻子生小兒子時,剛好趕上動蕩時期,經過幾番波折,才找到一所醫院,順利地生下孩子。
而那個時期剛出生的嬰兒取名字大部分帶有時代色彩,施懷琳覺得太老套,便給小兒子取名"施一公",希望他一心為公。
施一公也曾表示父親賦予他名字的寓意,在他一生中很多重要的關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他的選擇。
施一公與父母的合影
1969年,那年施一公還不到3歲,受到走資派爺爺施平的牽連,施懷琳不得不帶上妻兒背井離鄉。那天一大早叫來大貨車搬上家具和行李便啟程,一路上磕磕碰碰,開了十幾個小時,才到達小郭莊。
施一公住進了村民騰出來的牛棚裡,一開始不能接受難聞的牛糞味,母親隻能多次地沖洗和摘點香草去去味。但這間不起眼的小房子卻成為施一公腦海裡最幸福的第一個家。
在施一公的記憶中,每一個家最顯眼的地方都會擺放一個精緻的照片框,裡面是奶奶楊琳上大學時的照片,一張面帶微笑的黑白照片成了施懷琳懷念母親的寄托。
也許在施懷琳心裡,他認為以後可能回不了省城鄭州了,一輩子隻能留在這個小地方。住進小郭莊的施懷琳隻好開始學習幹農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背上扛着籮筐,手裡握着鐵鏟,撿着路旁的牛糞,用來給農作物施肥。
剛來小郭莊那會,村裡條件落後還沒通電,村民們為了省錢也舍不得用蠟燭或煤油燈,一到晚上整個村莊黑乎乎一片,偶爾隻傳來幾聲犬吠聲。
1969年,經得村長的同意後,父親和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扛着電線和樹幹拉起了電。那時起,小郭莊燈火通明,成了臨近幾個小村莊中第一個通電的先進村。
施一公曾回憶:父親施懷琳很好學也很聰明,很快就掌握了種植農田的方法,還向人家學習撐船,下海撒網捕魚,每次下大雨過後,父親都會帶上大姐和二姐去田地裡捉水蛙。
父親左手拿着長叉,大姐照着手電筒,兩人默契地配合着,順着水蛙的叫聲,把光柱照射在水蛙身上,這樣它就一動不動了,用長叉捕獲後扔進二姐背着的籃筐裡。
過不了多久,筐裡已收獲滿滿。第二天,父親便會做一桌美味的田雞宴。在施一公眼裡的施懷琳是個無所不能的父親,為了讓一家人住得更舒适,施懷琳找來高粱杆,水泥和石灰,把牛棚裝修成一個有模有樣的小房子,還隔成幾個小小的房間。
父親還自己打造了幾件實用的家具,有的現在還在使用。施懷琳還是個理發師,施一公在采訪時說過:在他上大學前的18年裡,沒有去過理發店,哥哥姐姐以及母親的頭發都是靠父親打理。後來父親也開始在小郭莊幫鄰居剪頭發,逢年過節家裡都擠滿了顧客。
對待來者,父親都從不拒絕。父親施懷琳從鄭州搬到小郭莊時捎上了一台上海牌縫紉車,是裡面最珍貴的一件。施懷琳不僅負責了全家一年四季的衣服,還會給村民們修補衣服,過年前一段時間,鄰居們會到布鋪裡剪上幾寸布材,讓父親幫他們做幾件新衣服。
那些比較貧困的人家,父親還會免費做幾件衣服送給他們。村民們為了感謝施懷琳一家的幫助,也經常帶去自己家的蕃薯,玉米等土産。
1970年,施懷琳到小郭莊唯一一所高中擔任數學兼實體老師,因講課風格有趣生動,深受學生們的喜歡。
1977年,中國恢複聯考制度,施懷琳便輔導自己家的孩子課程,幫助他們複習,最終幾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
1984年,施一公參加全國高中生數學賽,獲得第一名,被保送清華大學。
1972年,因父親施懷琳工作需要,全家搬到父親工作的那個小鎮。
離開那天,大部分村民都去告别,舍不得他們一家離開,母親便去超市買了些糖果分給小朋友吃。原本安甯幸福的生活,卻被一場橫禍打破了。
1987年,施懷琳在人行道上被一輛疲勞駕駛的小轎車司機撞倒。
司機把他送到醫院時,施懷琳處于昏迷狀态,但心跳和脈搏都正常。但醫院要求司機要先交500元才可以給傷者動手術。就這樣,四小時過去了,等到司機籌夠500元回到醫院時,施懷琳已經沒有了心跳。
施懷琳的離開,對當時在讀大三的施一公來說是一件打擊很大的事。施一公無法接受父親離去的消息,這對他來說就好比天塌下來的痛苦。那段時間,施一公經常睡不着覺,半夜三更獨自一人到寬闊的圓明園偷偷哭,怕觸發起家人的痛。
他甚至曾想過要報複父親出事那天醫院的當值醫生。而父親的離開,也讓施一公意識到父親在自己心目中有多重要,對自己的影響有多深。
施懷琳去世後,施一公漸漸地懂事,他承擔起照顧母親和姐姐的使命,和父親一樣關心父老鄉親們,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有困難的人。
1989年,施一公出國留學,在美國求學十餘載。在當官升職時,施一公放棄美國國籍,回到清華大學任教,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有理想,敢擔當的接班人。他一直在向父親學習,做一個懂得回報的人。
2009年,施一公帶着妻兒,母親和姐姐重回小郭莊,曾經那些鄰居都非常熱情地歡迎他們,牽着一家人的手久久不舍得放開,還邀請他們住上幾天。當聽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大夥都感到非常痛心,也對施懷琳過去的幫助表示感謝。
2015年是施懷琳80歲的冥壽,那年施一公剛好出差到杭州。回到酒店休息時,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父親,不禁流下了眼淚。
隻能給在天堂的父親寫下一封收不到的信:"父親,你走得太突然了,以至于我現在還不能走出那個陰影。你還沒好好享受一天好日子,也未能見證孩兒今日的成就。兒子拼命地努力,隻為對得起你曾經的教誨,不負你的期望。"
施一公在外留學獲得美國名牌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大學教授,2015年籌建西湖大學并成為校長。
而他今日的成就,離不開父親昨日的悉心教導,也是對父親最好的回報。不得不感歎,施懷琳是一位好父親,不愧是施一公最崇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