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萬美元寶貝》:悲劇結局的背後,是點燃希望的愛的教育01、從弗洛伊德“本我、超我、自我”的理論分析瑪吉的性格特征對命運的影響02、弗蘭基對瑪吉愛的教育,彌補了其家庭教育中愛的缺失03、瑪吉與弗蘭基都有着相似的悲劇命運,我将結合現實生活經驗,談談我的思考

該電影很多人從夢想與現實的角度解讀過,女主角為了夢想甚至不惜放棄生命,讓人感到惋惜。抛開夢想主題,今天,我将從另一個層面來解構。

《百萬美元寶貝》是一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希拉裡·斯萬克等主演的劇情/運動類型的電影。2005年,該片于獲得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百萬美元寶貝》主要講述了拳擊教練法蘭基與渴望成為拳擊冠軍的瑪吉之間的師生、“家人”、摯友等多重關系,法蘭基幫助瑪吉實作夢想,瑪吉幫助法蘭基找回自我的故事。

主角瑪吉的人生經曆是可悲的,早年喪父,哥哥蹲監獄,妹妹神經錯亂,母親靠着社會福利維持生活。家庭不能給她愛與安全感,唯有拳擊教練法蘭基,他們在彼此的磨合中,互相感受到了愛與希望。

今天,我将從人物經曆出發,探讨導緻瑪吉悲劇命運的性格因素以及影片所折射出的愛的教育,文章第三部分,我會結合男女主人公的人生悲劇,給出我的思考與建議。

《百萬美元寶貝》:悲劇結局的背後,是點燃希望的愛的教育01、從弗洛伊德“本我、超我、自我”的理論分析瑪吉的性格特征對命運的影響02、弗蘭基對瑪吉愛的教育,彌補了其家庭教育中愛的缺失03、瑪吉與弗蘭基都有着相似的悲劇命運,我将結合現實生活經驗,談談我的思考

“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論是弗洛伊德最早在1923年的《自我與本我》中提出的。

本我:是由一切與生俱來的本能沖動組成,是人格的一個最難接近而又極其原始的部分。 自我:是人格中意識部分,是來自本我經外部世界影響而形成的知覺系統。 超我:位于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理想化的自我。

第一,瑪吉“本我”的主導是人格的基礎,既包含了人類原始本能和欲望,又促使她為了生存而努力奮鬥

瑪吉的人生是窮困潦倒的,她生于一糟糕的家庭,沒人真正關心她的需求。是以她30多歲還在餐廳當服務員,把客人吃剩的食物帶回家當晚餐。為了生存,在苟延殘喘的生活中單打獨鬥,這是她“本我”的展現。

在我看來,自認為生活沒有意義的瑪吉,依然選擇了活着,是因為,活着就有生活的希望。她吃客人剩下的牛排,當他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她也能笑着應對,都是因為自己貧窮,當尊嚴與生存擺在眼前時,為了活下去,“本我”的意思會下意識地選擇生存。

第二,瑪吉“自我”的主導源于自身作為人類後天學習而得,它遵循現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

每天靠端盤子撿剩菜勉強度日,這樣如同行屍走肉的日子,隻能算維持生命,卻稱不上真正的生活。

瑪吉要弗蘭基訓練她,面對弗蘭基的回絕,她說:“從我 13 歲開始,我就開始做女招待,一直做到現在。 拳擊是我生活中唯一的樂趣和希望。 而現在,您阻止我訓練,我的整個生活就毫無希望了! ”

她自認為生活的意義在于拳擊,是以,能夠忍受苟且的生活。

以及她不想一輩子都癱瘓在床,想悲壯地死去時,她對弗蘭基說:“我嘗過成功的滋味, 那一刻觀衆喊着我的名字,你給我的名字。 我是掙紮着來到這個世界的,現在又掙紮着離開。求你,我不想讓他們把我擁有的從我身邊一點點的拿走。”這都是瑪吉的“自我”展現,不再滿足于生存,而是驕傲地讓自我滿足。

現實生活中,追求夢想的人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且有意義的,甚至夢想高于一切。盡管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二者難以兼得。

影片中瑪吉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都是互相牽制、互相依存的,看似每一種人格都有“原則性”的局限,但卻是她不同人生階段的真實反映,無論是本我的展示,還是對超我的追求,亦或是自我在二者之間的調節,這些行為都讓瑪吉對親情、人生的意義認識的更加深刻,以至于最後她心甘情願地接受死亡。

《百萬美元寶貝》:悲劇結局的背後,是點燃希望的愛的教育01、從弗洛伊德“本我、超我、自我”的理論分析瑪吉的性格特征對命運的影響02、弗蘭基對瑪吉愛的教育,彌補了其家庭教育中愛的缺失03、瑪吉與弗蘭基都有着相似的悲劇命運,我将結合現實生活經驗,談談我的思考

第三,瑪吉“超我”的人格是本我的對立面,它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受社會、道德的限制,形成遵循社會規則、道德底線的人格

瑪吉的家庭問題很嚴重,家人都沒有真正給予她愛,她自己的生活已經很困難了。但是,瑪吉經過辛苦的訓練,在她用自己的努力賺取了大量比賽獎金時,她沒有想過為自己謀求品質好一點的生活,而是要用錢改善為自己家人的生活。

她聽從了弗蘭基的意見買了房子,她把房子給母親後,她反而對瑪吉多加指責,指責為什麼直接給她錢,為什麼不提前告訴她,甚至于可能會毀了她領取社會保障金的機會。

盡管母親指責她,瑪吉依然說堅持自己會寄錢給母親,從道德層面來說,這是對家人的孝順,瑪吉遵從了社會規則,也是她“超我”的展現。

在我看來,本我的主導下的行為都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所引發的,如同我們每個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選擇與家人、朋友對峙,甚至反目成仇;相比之下,受道德、社會限制的超我主導,我們更加遵循道德原則行事,所有的一切行動都在道德限制和性本善下進行的,就像影片中,瑪吉一般,人性的善始終伴随着那社會契約的遵循。

一、瑪吉早年喪父,哥哥坐牢,妹妹未婚先孕,母親靠着社會福利維持生活,從小家庭就缺愛的她,一切隻能靠自己。

瑪吉用辛苦打拳擊的錢為母親買房,非但沒有得到支援,母親卻說她不切實際,“找個老公吧,麥琪,過正常的生活”。母親這樣說并不是關心瑪吉,而是擔心她再無法給自己寄錢,更擔心政府會是以停掉她的社會福利。

瑪吉對家人的關心從來沒有換來他們同等的對待,家庭中每個成員都隻會壓榨她,從來沒有給過瑪吉真正的關心,隻有打擊和諷刺。瑪吉癱瘓在床,家人來觀望她時,本以為是帶着一顆真心,當瑪吉向母親訴說自己在拳擊舞台上的精彩表現,母親還是一句“但是麥琪,你輸了”。即使拼盡全力,依然得不到家人的鼓勵,這令瑪吉很傷心。

即便瑪吉拳擊受了重傷,她的家人還為獲得她的遺産而争論不休。還要逼迫無法動手寫字的瑪吉用嘴叼着筆在遺書上簽字。

這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瑪吉的悲哀,所有人都指望着瑪吉給他們帶來好處,家人卻從來不曾關心她。這讓她不能依靠家庭,沒有家庭的愛,她隻能靠自己,這也是為何她樂觀與堅強的原因。

《百萬美元寶貝》:悲劇結局的背後,是點燃希望的愛的教育01、從弗洛伊德“本我、超我、自我”的理論分析瑪吉的性格特征對命運的影響02、弗蘭基對瑪吉愛的教育,彌補了其家庭教育中愛的缺失03、瑪吉與弗蘭基都有着相似的悲劇命運,我将結合現實生活經驗,談談我的思考

二、家庭對瑪吉來說,已經沒有了意義,而教練弗蘭基對她的關愛,彌補了家庭中所缺失的愛。

弗蘭基接受瑪吉的夢想,教麥琪學會出拳,學會躲避,學會保護自己。随着時間的推移,瑪吉與弗蘭基默契度越來越高,瑪吉在這看似冷漠的老人身上,找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懷,這讓她能夠忘記家庭的刻薄。

弗蘭基在最後一場拳擊賽上送了瑪吉一件綠色戰袍,戰袍上繡着高盧語“莫庫什勒”:我的血肉,我的摯愛。

瑪吉在意識到自己再不能重回戰場後,想讓弗蘭基幫助自己死去,他做不到。瑪吉說:“ 我已經見識了整個世界,人們高喊我的名字,我上過雜志,我體驗過為夢想拼殺的過程,也體驗了疼痛與愛,我得到了我想要的。”這些都是她以前不敢想的,猶豫很久,弗蘭基才下定決心幫瑪吉注射了藥物,麥琪臉上是一直笑着的,這笑容直到弗蘭基轉身走進黑暗裡,還是那麼燦爛。

因為,當家人抛棄自己,責怪自己的時候,唯有弗蘭基,把她當做女兒一般,關心她,教育她。弗蘭基對她的愛,彌補了家庭中所缺失的那一部分。弗蘭基給了她愛的教育,給了她想要的一切,是以,當自己人生無望的時候,她才能快樂地離開。

從家庭方面看,瑪吉與弗蘭基都是受家庭冷落的人;從性格特征看,瑪吉與弗蘭基都有着倔強與固執;從人生經曆來看,倆人都沒有真正的快樂。從人物的悲劇中反思現實,我們能得到許多啟發。

①重視親人的地位,多給予家人以陪伴

作為出色的拳擊教練,弗蘭基享譽拳界,也訓練出過優秀拳手,可是,他依舊不開心。因為他為了追求夢想,忽視了身邊的親人,直到最後,都沒能與自己的女兒和解。

每天,他堅持到教堂忏悔,給女兒寫信,彌補自己的過錯,可是他始終沒等到女兒的回信,信總是被退回。

這一切,都是因為執着于自己的事業與夢想,把親人的陪伴排在了第二位,才導緻這樣的結局。生活中,夢想與事業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讓人快樂的東西,是家人的支援與陪伴,否則,事業再好,内心也是空虛的。

②竭盡全力為夢想拼搏,但是不要傷害自己的身體

影片中瑪吉為夢想拼搏的精神與行動很讓人感動,她是用生命在付出。在賽場上,被打斷了鼻梁,忍着痛苦讓教練把它接回去,受了重傷也不讓教練放棄比賽,堅持自己可以赢。一個女人,到30多歲還在堅持着夢想,别人的冷眼嘲笑都沒有使她退縮,非常敬佩。

打拳擊是非常危險的訓練項目,追求冠軍固然可敬,但若搭上自己的生命,實在不值得。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權衡夢想與自身身體的利弊,人活着,有無限種可能,可是為此搭上一條性命,痛苦的,不僅是自己,還有身邊的親人。是以,身體應該放在首要的地位,再談夢想。

《百萬美元寶貝》:悲劇結局的背後,是點燃希望的愛的教育01、從弗洛伊德“本我、超我、自我”的理論分析瑪吉的性格特征對命運的影響02、弗蘭基對瑪吉愛的教育,彌補了其家庭教育中愛的缺失03、瑪吉與弗蘭基都有着相似的悲劇命運,我将結合現實生活經驗,談談我的思考

③真正的快樂在于内心,不在于表面

女主人公瑪吉的人生一直很窮困潦倒,租着廉價的房屋,吃别人剩下的飯菜充饑,即使總是被人拒絕,她依然堅持在拳擊館求指導。在别人眼裡,她過着如此苟且的生活,怎麼可能快樂,可是,得到他人的肯定,能夠參加比賽,是她最大的快樂。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苦于生活的壓力,人際關系的繁雜,這些讓我們感到不快樂。可是,在我們為生活奮鬥,為理想奮鬥的過程中,身邊人的一句肯定,一句鼓勵、支援、關懷的話語,都可以讓我們感動。我們能從中感到快樂,快樂隻是一種角度,快樂其實很簡單。

總結一下:

《百萬美元寶貝》這部電影很讓人感動,悲劇的結局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從小小的人物身上,我們能感受到平凡人物為了夢想所付出的努力與艱辛,以及人物之間相處的一絲絲感動。

本文從人物的經曆出發,重點分析了人物的性格形象,從中了解到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人不一定總是會成功的,總會有失敗的時候。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的真正需要,尋找到自己的快樂,足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