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煎堆補天,自古有之,泉州保留了很多唐宋遺風。古人稱為“煎䭔”,這個“䭔”字,就是一種面食,從古代中原一路馳騁而來。
中原人不再食“䭔”的時候,泉州人有很多“䭔”可食,“麥䭔”、“蚝䭔”、“豬油䭔”、“滿煎䭔”......,當然,這個“䭔”字實在難懂,于是就簡化成了同音字“堆”。
農耕時代,靠天吃飯,春夏之交,天不賞臉,老是下雨,于是便有了在端午煎堆補天的習俗,祈求老天爺給點陽光,讓農作物有個好收成。
而煎堆,煎的就是面食“䭔”。泉州人有中原的血統,血液裡流淌的都是麥穗,即使是在以水稻為主食的南方,祖宗們依然在重要節日裡用面食來祭祀。
端午祭祀,誰都知道要把粽子投江以緬懷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早些時候的泉州人,除了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外,還會将麥堆也一起投入江中,這就是泉州特有的民俗“投堆”。
當然,“投堆”風俗已了無蹤迹,但可見煎麥堆是泉州端午補天祭祀的一項重要食物。
今天我們就來煎麥堆,雖然端午已經過了兩天,但晨起,我依然想吃這道美味。
準備食材:中筋面粉50g、糯米粉25g、糖20g、雞蛋1個、清水80ml。
面粉和糯米粉的比例是三比一,糖根據各人的口味添加,今天做的是一兩人份,如果是祭祀的話,那就按照這個比例增加分量。
操作過程:
1、把所有材料都放進一個大碗裡。
2、加入清水,攪拌均勻。
3、攪成糊狀,不要存有顆粒。
4、不粘鍋倒入适量的油。
5、把面糊倒進鍋裡,要中火,溫度不能太高,我用的是電磁爐,溫度調到1400度,這個要看各人電磁爐的脾氣哦。
如果是用氣燒,那得是中火。
溫度太高面糊很容易焦,溫度太低,麥堆太軟也不成型。
6、翻面,一分鐘起鍋。
是不是超級簡單?前後不超過15分鐘,一碟非常美味的煎麥堆就做成了,今天做的不是祭祀用,量少,隻能打牙祭。
麥堆因為加上了糯米粉,是以口感會很軟糯,淡淡的甜,它的功能不局限于端午祭祀補天,它适合随時登上你的餐桌,你什麼時候想吃,什麼時候可以做。
你可以熱一杯牛奶,把麥堆當成早餐;你也可以泡一壺茶,把麥堆當成茶配。
麥堆鑽進了你的生活,鑽進了你的記憶深處,無論你走到哪裡,你都會記住,老家泉州過端午,一定要煎堆補天!
這裡是“草草啖鹽說蜜”,圖文原創,力求給大夥呈現原汁原味的地方美食。原創不易,拒絕盜文盜圖,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