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六年,朝廷派往西北平亂的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康熙接到奏報,急召胤禛和胤禵密議,一場争奪兵權的好戲又拉開了帷幕。
西北兵敗,康熙皇帝為何緊急召見胤禛和胤禵?
因為當時的胤禛監管戶部,而胤禵監管兵部!正如邬思道對西北局勢的分析那樣,西北的兵敗和傳爾丹的指揮失當并沒有多大關系,關鍵在于後勤糧草的短缺,在于兵部對西北戰事的頻繁催促和橫加幹涉。
也就是說,西北兵敗并非全部由“八爺黨”造成,胤禛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是以,康熙皇帝才會急召胤禛和胤禵商議對策;是以,這個“代朕出征”的大将軍王也隻能是“四爺黨”或者“八爺黨”的某位皇子。
經過邬思道的點撥以後,皇四子胤禛決定舉薦胤禵出任“大将軍王”:
于公,胤禵深通兵略,足以勝任;更重要的是,胤禵帶兵出征才不至于後援受制、重蹈覆轍;
于私,胤禛可以利用此舉換取年羹堯的“陝甘總督”,用以鉗制西北大軍;
于皇位争奪方面,胤禛舉薦胤禵更能讓康熙皇帝看到自己的“人君氣宇”,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皇位繼承人身份。
于是,皇四子胤禛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就是如何讓“胤禵擔任大将軍王,年羹堯擔任川陝總督”。隻是,這個工作有着幾個不好處理的關鍵點:
1、這場交換規劃的是不錯,但胤禵就一定同意交換嗎?
2、“兵者,國之大事”,豈能用來交易!胤禛又該如何向胤禵提出這個交易呢?
3、在儲位虛懸的關鍵時刻,皇四子胤禛将年羹堯推到“陝甘總督”的位置上,又該如何打消胤禵的懷疑。也就是說,胤禛該如何打消胤禵對自己舉薦目的的質疑呢?
在整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皇四子胤禛一直都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個體,就智慧權謀和心機謀算而言,幾乎沒有任何人能和其相提并論;更恐怖的是,他還能将這種“修煉成精”的權謀智慧巧妙隐藏,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見效果,必會增加絕對的奪嫡砝碼。
這一次,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點,皇四子胤禛選擇了“為母祝壽”的絕佳機會!
将年羹堯送來的東西分給胤禵一半後,胤禛和胤禵入宮拜壽,德妃對着一尊玉菩薩像說道:
“這菩薩竟是整塊的玉雕成的,可不好找啊!”
來看皇四子胤禛的說法:
“額娘,這是十四弟花了好大功夫,從幾千裡外請來的。論孝心,十四弟比我還強!”
胤禛的這句話最起碼能起到三方面的作用:
1、替胤禵說話,塑造一個兄長的正面形象,讓胤禵先念着自己的人情;
2、讓胤禵羞愧,替胤禵遮掩“孝道有虧”的事實,讓胤禵不好意思拒絕德妃随後的要求。
3、營造一種和諧的“自家人”範圍,為胤禛随後的舉薦奏請奠定語言環境。
聽到胤禛這樣說,德妃意味深長地看了胤禵一樣,這尊菩薩像乃至所有的壽禮到底怎麼回事,德妃不可能不清楚;胤禵素日裡有着何種“孝道”表現,德妃更是一清二楚。是以,德妃看向胤禵的這一眼,既是責備,也是敲打,更是提醒這個“拎不清事兒”的兒子:胤禛才是你的親大哥,别心裡沒數!
然後,德妃又給出了具體的語言敲打:
“論孝心,你們都好!其實,這孝心也并不在這些東西上。要緊的是,你們好好替皇上分憂,為朝廷出力,為娘争面子。要不是你們兄弟替我争氣,哪來這麼多人送禮賀壽啊。前不久,大阿哥的生母,納蘭娘娘六十整壽,竟沒有一個人去叩壽,還是我過去陪她說了半天兒的話。”
德妃,為何會被康熙皇帝晉封為“形同副後”的皇貴妃?
肯定不是因為敢于沖撞康熙皇帝的皇十四子胤禵,而是因為敢于“空手奪白刃”,顧全大局的皇四子胤禛。
那麼,又是誰在為德妃争氣?
肯定不是仿造“調兵手谕”的胤禵,而是前往江南募捐、甘為孤臣追繳國庫欠款的皇四子胤禛。
最後,德妃為何要提出“納蘭娘娘”這個負面典型?
納蘭娘娘,為何落得如此悲涼的境地?不就是因為皇長子胤禔積極參與奪嫡的負面效果嗎!
當時的皇四子胤禛一直隐忍不發,暗中奪嫡,而皇十四子胤禵則跟在皇八子胤禩身後上蹿下跳、積極謀劃。德妃到底在敲打誰,一目了然。
隻是,德妃為什麼要敲打胤禵呢?
雖然深居後宮,但德妃對于前朝政事,尤其是引起朝野震動的西北戰局肯定有所了解;更何況,自己的親兒子還監管兵部,她肯定會對朝廷戰事更為留心;再加上胤禛随後提出舉薦胤禵的想法後,德妃并未就戰事情況予以追問;這些都能證明德妃對西北戰局的充分了解。
而此時康熙皇帝打算“擇一賢者,出任大将軍王”的旨意已經下達,德妃自然想讓胤禵這個帶兵出身的兒子成為這個具有特殊含義的“大将軍王”。
是以,德妃敲打胤禵的目的就隻有一個:我能有今天的輝煌,全賴你四哥争氣;你想要出任“大将軍王”,也必須讓你四哥舉薦才行!
其實,德妃的真實想法,胤禛早就心裡有數,畢竟德妃真正疼愛的兒子就隻有胤禵一人而已。一個最合适胤禵擔任的顯赫差事出現了,德妃肯定會要求胤禛出手相助。好了,既然德妃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胤禛又早有打算,也不用藏着掖着了,直接說吧:
“額娘,既然您老人家這樣說,兒臣有件事得先請求了額娘,然後才去辦!”
來看德妃的回應:
“什麼事,如果是朝廷的事,可不能跟我說,咱們大清朝有規矩,後宮可不能幹政啊!”
德妃的回應,是不是有點“欲蓋彌彰”的味道,是不是有着“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
胤禛則如此說道:
“是!可這件事,兒臣必須先讓額娘知道!兒臣想舉薦十四弟出任大将軍王,十四弟深通兵略,又管了多年的兵部,隻有他出任大将軍才能平定西北叛亂,為皇阿瑪分憂。再說這件大功勞,兒臣也不想讓人家給奪了去!”
細細品讀,胤禛的這句話水準之高,令人歎服:
論公,胤禛将舉薦胤禵的原因歸結到“深通兵略”、“監管兵部多年”;
論私,胤禛又将舉薦胤禵的原因歸結到了“一母同胞”之間的互相關愛、互相提攜;
更重要的是,胤禛舉薦胤禵是嚴重按照德妃剛才的交代,是“替皇上分憂”、“為朝廷出力”。
更重要的是,趁着生母大壽的時機,胤禛提出舉薦胤禵的奏請,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效果:生母大壽,胤禛和胤禵之間“兄友弟恭”的情形才是最大的孝道表現。
有了這句話,德妃心領神會:
“雖說出外帶兵是辛苦事,可我不能光顧疼兒子,耽誤了朝廷的大事;何況,禛兒這樣想既為了朝廷,又為了自己的兄弟。禵兒,還不謝過你四哥!”
要說德妃能生出胤禛和胤禵這樣的皇子,也屬實不簡單,一句話撇開了自己“幹預朝政”的罪過,一句話拉近了胤禛和胤禵的兄弟感情,一句話讓胤禛的舉薦成功、讓胤禵隻能接受。
好了,前文提及的三個問題關鍵點,全部實作了:
我為什麼舉薦胤禵?不是因為要交換年羹堯的“陝甘總督”,而是要聽從額娘的交代,為皇上分憂,為朝廷出力,為額娘争氣!
胤禵為啥要接受這個舉薦?生母在此,胤禛如此照顧你、關愛你,你還敢不知好歹?
隻是,用“舉薦胤禵”來交換“陝甘總督”的交易又該如何提出呢?
隻要胤禵接受了胤禛的舉薦,隻要胤禵打消了對胤禛的質疑,他會主動提出交易的。别忘了,此時的胤禛監管戶部,負責西北糧草的供應,為了讓胤禛繼續支援自己,胤禵也會主動提出交易!
好了,胤禛舉薦胤禵前往西北帶兵,既削弱了“八爺黨”的勢力,又挑撥了“八爺黨”的内部關系,還暫時減少了胤禵這樣一個強有力的奪嫡對手。而且,胤禛的“人君氣宇”、“顧全大局”又讓康熙皇帝堅定了傳位信心;更重要的是,出任“陝甘總督”的年羹堯還能從根本上制約胤禵的西北大軍,絕對保證胤禵不會對自己的繼位造成威脅。
等到年羹堯将糧草及時供給給胤禵以後,胤禵才看到皇四子胤禛的巨大威力;才明白皇八子胤禩隻是“疥癬之疾”,皇四子胤禛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奈何,一切都晚了!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于《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并不以曆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