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考試的簡答題有原題課後練習,是以一個接一個地組織各章的簡答題,希望能幫助廣大的考試朋友。
1-1 什麼是管理?它的屬性是什麼?
答:管理是管理中最基本的概念,是指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内,通過規劃、組織、上司、控制等活動,協調一切可用資源的過程,以實作個人或組織的既定和有針對性的過程。其中: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是管理的必要條件;實作目标是管理的根本目标;協調資源是管理的本質。
管理具有雙重性,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管理也是科學和藝術的,而管理也是動态和創新的。
1-2 管理的職能是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答:管理的四個職能:計劃、組織、上司和控制。
(1)規劃功能是對未來活動的一種預先規劃,包括研究活動的條件、決策、規劃;
(二)組織職能是規定組織成員在工作中的合理分工和配合,包括組織結構的設計、人員配置、組織運作群組織監督;
(3)上司職能是管理者利用組織賦予的權力,引導影響和激勵成員努力實作目标的過程,包括指揮、協調和激勵;
(4)控制功能是一種管理活動,以確定組織的所有部分都能按照預定的要求運作并實作組織目标,主要是制定标準,發現偏差,發出糾正訓示。
1-3 管理 簡要介紹中國古代和西方的管理思想。
答:中國傳統管理思想萌芽于夏季,商行,前秦時期興起,春秋興盛,漢唐刻闆的戰國,宋元停滞,明清盛行,晚清衰落。
我國傳統的管理思想分為宏觀管理和微觀管理。治理研究适應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需要;在生産發展和經濟運作的基礎上,通過官員和人民的實踐,逐漸積累學生的學習。中國傳統管理思想的要點可以概括為:"下路",重人、人、守信用
犀利、現實、對策、節儉、法治。
西方管理思想主要經過四個階段,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早期管理思維階段。它起源于19世紀末之前;第二階段是經典管理理論階段。第三階段是行為科學的理論階段。第四個階段是現代管理理論的階段。
1-4 泰勒提出的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内容是什麼?
答:提高勞動生産率是科學管理理論的核心問題,也是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基本出發點。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是從管理、勞工的要求和管理體制建設三個方面歸納出來的。
從管理者的要求來看,科學管理理論展現在科學管理的四項原則中。
(1)對勞工操作的每個動作進行科學研究,以取代舊的基于經驗的方法。
(2)科學選拔職工,培養教育職工成長。
(3)與勞工密切合作,確定所有工作都按照已經制定的科學原則進行。
(4)管理層和勞工之間的工作和職責幾乎是平等的。
從對勞工的要求來看。科學的管理理論展現了經營管理的原則。(營運管理原則包括配額管理和工作标準化)
從管理體系建設的角度看,科學的管理理論展現在功能化原則、激勵性工資制度和例外原則上。
1-5 法約爾綜合管理理論的主要内容是什麼?
答:法約爾的綜合管理理論的主要内容有:
1、商業活動
法約爾認為,管理與管理是不同概念的管理意義,管理比管理更廣泛,企業的整個活動由以下六項基本活動組成。
(1)技術活動:指企業的生産、創造和加工。
(二)商業活動:指企業的購買、出售和交換。
(3)财務活動:指企業籌集和利用最适當的資本工作。
(四)安全活動:指企業為保護企業财産和人員所做的工作。
(五)會計活動:指企業的财産盤存、資産負債表、成本、統計等工作。
(六)管理活動:指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在這六項基本活動中,管理活動是核心,即企業本身需要管理,其他基本活動也需要管理。
2、管理五大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1)計劃:預測相關事件,并根據預測結果制定工作方案。
(2)組織:為勞動力、材料、人員和其他資源提供結構。
(3)指揮:上司藝術,使組織能夠采取行動以實作其目标。
(4)協調:連接配接,協調所有活動和力量,以保持組織各部門的一緻性。
(5)控制:根據實際執行情況檢查計劃和說明。
3、有效管理的14項原則
(1)分工 (2)權力和責任 (3)紀律 (4)統一指揮 (5)統一上司 (6)個人利益服從于整體利益,整體利益大于個人利益之和。(7)合理薪酬 (8)集中和三權分立 (9) 等級鍊 (10) 秩序 (11) 公平 (12) 人員穩定 (13) 創新精神 (14) 團隊精神
法約爾高度概括和總結了當時對管理理論和實踐的了解,基本完成了管理理論的架構,明确了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為管理科學理論的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他後來被稱為"管理過程之父"。
1-6 管理學簡要描述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主要論點。
答:馬斯洛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将人們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作需求五大類,并按其重要性和順序進行排序。
馬斯洛的需求等級理論在激發勞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以及提高勞動生産率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然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他隻揭示了需求、動機和行為之間的關系,并沒有提出激勵人們行為的具體方法;人類需求的層次也隻是一種機械的安排,沒有考慮到其多樣性。
1-7 管理 簡要介紹現代管理理論叢林中的主要管理理論和當代管理理論的新發展。
答:現代管理理論的叢林階段主要包括以下8種理論:
(1)管理過程學校:又稱管理職能學校、管理學院、管理課程學校,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哈羅德。Koontz和Cyril O'Connell合著了《管理學》(Management)。主要:"管理者做什麼,怎麼做好"
(2)經驗主義學校:又稱凱斯學校。管理的本質是一種實踐,不是在知識上而是在行,經驗主義學派展現的唯一權威就是結果。主要展現:定義管理,定義管理任務,注重組織結構,提出目标管理方法
(3)決策理論學院:管理就是決策,代表赫伯特·西蒙,西蒙用"滿意"原則取代了"最好"的原則。
(4)系統管理學院:這一理論在20世紀60年代最為普遍,它将系統理論、控制理論、資訊論等應用于工商業企業和其他組織的管理。以美國、蓖麻等為代表。目的:為了解決整個組織的效率問題,缺點是:在解決具體問題時管理略顯不足和略顯薄弱。
(5)社會技術系統學院:組織不僅是一個社會系統,更是一個技術系統,非常強調技術系統的重要性,技術系統是組織與環境連接配接的中介。由Trist及其在英國的同僚代表。
(6)管理科學學院:又稱定量科學學院,代表: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解決管理決策問題的複雜系統,可以利用電子計算機作為工具,用多種數學方法對管理問題進行定量分析,找到實作企業目标的最佳方案。許多問題仍然需要定性和定量的結合。隻有定性和定量的有機結合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7)資訊中心學校:資訊中心學校主張将管理者視為資訊中心,管理理論應圍繞這一概念形成。代表包括美國的萊維特,香農和韋弗
(8)權力變化理論學派:"權力變化"是指權宜之計。它代表了錢德勒,盧桑斯,費德勒,豪斯等人。它強調,在管理中,組織應适應内部和外部條件,針對不同的具體條件找到最合适的管理模式。缺點:功率變化理論上也存在一些缺點,如組織表面結構特征、深化不足、樣本太小等。
當代管理理論的新發展包括以下5個理論
(i)戰略管理理論:20世紀60年代,安索夫是美國第一個提出戰略管理概念的人,安索夫是一代族長,被譽為"戰略管理的祖先"。
戰略管理理論分為三所大學,即:
1.戰略規劃學校 - 在20世紀60年代,安東尼,安索夫和安德魯斯全範式,代表性的分析方法是:SWOT模型,波士頓矩陣及其變形工具。
2.環境适應學校 - 在20世紀70年代,環境适應學校的代表性人物是Minzberg,Quinn,Simon,Lindblum等人。代表性的分析方法包括SMFA和腳本分析。
3.工業組織學校- 20世紀80年代初,代表人物是美國管理科學家邁克爾·波特,他的核心思想是工業是企業經驗最直接的來源,每個行業的結構決定了企業競争的範圍,進而決定了潛在的利潤水準。它仍然是一個不成熟的學科,尚未形成統一的研究範式。
(2)企業文化理論:企業文化凝聚功能、引導功能、激勵功能、限制功能、輻射功能的五大功能
(三) 核心競争力理論:中心思想是,核心技術或能力是決定企業成敗的基礎,而不是僅僅關注代表人民的短期利潤目标:普拉哈拉德教授和加裡·哈默爾教授。核心競争力有三個特點:獨特性、價值性和可範性
(4)企業再造理論:企業再造,又稱"企業流程再造""業務流程再造"(BPR),其創始人由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Mike Hamer和James Ciampi創立,必須放棄既定的營運模式和工作方法,重新設計以工作流為中心的企業營運、管理和營運方式。
(v) 學習組織理論:學習組織理論的核心是"系統動力學",由麻省理工學院的Forrest教授創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是:自我超越,完善心智模式,樹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
1-8 管理 簡要描述管理的七項基本原則的主要内容。
答:(1)制度原則:任何組織都是由人、錢、物、時間、資訊等組成的,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系統的特點是:集體性,等級制度,相關性)
(2)以人為本的原則:顧名思義,就是以人為本的原則,即以人為本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人性原則的主要觀點:一是尊重人,要認識到員工是企業的主體,員工是企業運作的核心力量,沒有員工,就沒有企業。其次,依靠人,有效管理和建設的關鍵是員工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取得更有效的管理效果。第三,人的發展,現代管理可以使個人最完善地發展,個人的發展容易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是以可以被塑造和改變。第四,對于人來說,管理就是為人服務。
(3)責任原則: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率的過程。為了完成既定的生産或管理任務,管理者需要将任務配置設定給每個員工,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确定每個人的職位,并明确每個職位應承擔的任務。是以,分工是合理、責任明确的:責任的确定是建立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的。沒有分工,可能導緻職責模糊,管理混亂,工作設計和授權合理
(4)能級原則:指為了實施有效的管理,必須在組織中建立合理的能級結構,并按照一定的标準,将管理對象置于相應的能級結構中。
(5)效益原則:現代管理的基本目标是獲得最佳的管理效益,實作更好的社會效益。
(6)資訊化原則:資訊化作為組織的重要資源,是現代管理的基礎和基礎,資訊技術已成為現代企業的核心技術。管理資訊系統的三個要素被簡化和描述為:系統觀點、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應用,這是管理資訊系統的主要特征。
(7)适度原則:良好的管理要求管理者在處理組織内部的各種沖突和協調各種關系時,要把握程度問題。在管理寬度的選擇上,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在權力配置設定上,既不是完全集中,也不是絕對分散,我們必須在兩個極端之間找到最合适的點,适度管理,實作适度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