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寫過一系列的地域審美,主要跟大家聊的是各地基因對外貌特征的影響,我看大家對這方面的熱情真的很高。
但其實我們身上受地域因素影響的不隻有“臉”,是以叔決定從今天開始,以一個新的角度——形體特征,再次聊聊各地的地域審美。
想起聊“形體”這個話題,其實是因為那天我突然想到:如今大家已然能對臉的“風格”有很多寬容度了。無論是大氣厚重地母臉,還是嬌媚清純臉,都各有各的閱聽人。
但沖突的是,我們可以了解并欣賞“臉”因地域基因不同帶來的不同美感,卻一直無法将這個思維複制到“身材”上,迄今為止,我們對于“美好身材”還隻有那一套标準。
事實上,我們的身材中同樣蘊藏着地域基因的表達,大家有自己的無法改變的生存習慣、先天身材風格特征、更适配的方向和上限,是以有些地域的人群并不必一味地追尋所謂的“流行身材審美”。
基礎條件:曆史、遺傳、生存決定
由北至南,今天我們就先由黑吉遼三省彙成的東北族群開啟形體地域特征的第一篇章。
很多人提起東北人的形體特征,第一個想到的還是體格明顯比别人更高大魁梧,中氣十足,是走在路上人人都不敢惹的類型。
這種既定印象是從哪來的呢?其一是曆史人口基因混合影響的。
東北地區自古以來存在三大族系,扶餘族系、黑龍江和外東北起源的通古斯族系、科爾沁和大興安嶺起源的蒙古族系。除扶餘族消失過早無從考證外,通古斯語族人和蒙古語族人一律都是比當時的華夏人,也就是中原人更高大。
蒙古族人與通古斯族人示例
不過如今現代東北人身上具備的古東北人基因已經不足5%了,因為東北寶藏般的土地,使得它在近代又不斷地曆經着大量的移民、遷徙、原住民族與外來民族産生了基因交流,讓現代東北人混合了多樣化的特征。
19世紀,受災害影響,關内尤其是山東、河北一帶的百姓紛紛跑向東北遷徙,想在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尋求活路,這是著名的中國曆史上的人口大遷徙——闖關東。
于是東北當地人,尤其是吉林、遼甯一帶,逐漸混合了山東人的外形基因,加強了高大的骨架、大氣端正的外形特征顯現。
父母皆是東北人祖籍山東濟南的鞏俐vs純純山東人的張雨绮
其二,是地域因素、寒冷條件影響下的伯格曼法則。
伯格曼法則是由德國學者伯格曼提出。他認為恒溫動物會按照“生活在寒冷地方的個體其體積比生活在溫暖地方的個體體積大”這樣的規律演化。因為随着體積體重的增加體表面積的比例則相對變小,有利于防止體熱的散失。
胖成球的東北虎
對于這個法則,有人也會提出反對意見,但從《中國體質人類學》一書中測量統計出的資料來看,叔持贊同觀點。
東北方言漢族的先民進入東北地區後,生活環境、飲食習慣都發生了變化,後代基因一定也會因為這種變化而産生更利于生存的相應特征。
測量顯示,北方漢族,尤其是東北族群鼻背通常高、胸廓呼吸圍度大、胸圍偏寬,這是因為在寒冷條件下生長,高鼻背和較大的呼吸圍度能夠讓冷空氣有充足的時間加溫。
關之琳的高鼻背(祖籍遼甯沈陽)
測量顯示,東北族群的身高、體重、脂肪含量、瘦體品質均大于南方漢族,尤其是女性體脂率會明顯高于南方女性,這也是因為在嚴寒的環境中,較高的體型更好儲存脂肪,抵禦嚴寒。
和林志玲站在一起也不輸個頭和肩寬的小宋佳,哈爾濱人
另外,地域形體特征也一定離不開飲食,飲食也離不開環境。
因為地域偏寒,東北人愛炖菜、肉菜,口味偏鮮鹹,東北人就算吃蔬菜,也要蘸醬吃,“一碗醬,能蘸二裡綠化帶”,别人的踏青是登山野餐,東北人的踏青是上山挖婆婆丁。
《那是蔥》
他們永遠離不開一個“大”字。不管你是大兄弟還是大妹子,晚上都要請你去吃個大鍋包肉和爛糊的大排骨炖豆角,積的大酸菜炖上大骨頭,吃完再整一提大綠棒,給你“大”的蒙登又明白的。
抖音東北菜部落客饞人太是那個了
多食、食鹹的傳統會導緻更愛進食,腹部囤積脂肪,軀幹寬,四肢細,追根溯源,這也離不開生存和地域條件影響。
東北人的平均形體
在基因、地域等條件影響下,東北人也逐漸擁有了自己的平均形體特征。
黑龍江的男性女性在三個省份中身量相對更高挑。他們的平均形體均為整體身高超中等,長軀幹,軀幹在身體中占很大比例,胸廓偏寬,中肩型較多。
黑龍江雞西市的高偉光有着很高的坐高,哈爾濱市的阚清子即使很瘦胸廓也并不窄細。
黑龍江哈爾濱的張譯、黑龍江綏化的張天愛,都不是太寬的肩型。
其中,黑龍江地區男性的平均形體多為寬骨盆結構,搭配中肩型,如果控制不住發胖整體就會呈現敦實效果,但如果用寬肩型服裝修飾,就很有大哥味兒,非常符合共和國長子的家鄉氣質。
而黑龍江的女性平均形體比較靠近中骨盆結構,中肩+中骨盆+超中等身高,大多飒爽高挑且并不五大三粗,是以說不要靠刻闆印象去定義東北女孩。
郭珍霓、董璇
吉林男性女性的平均形體也為超中等身材,平均身高較黑龍江略低,也屬于長軀幹型,不過比較不同的是,吉林無論男女均為中等肩型,且胸圍均沒有黑龍江男女平均值高,可能是因為沒有黑龍江那麼靠北而慢慢演化的。
男女整體的氣質都更有克制美和精緻感一些。
當然,也不乏寬肩、健壯、的侵略性氣質,大的基因特征還是沒變。
吉林長春的彭冠英
不過經由資料統計,吉林男性的平均頭圍在與黑龍江男性身高不同(略低)的情況下仍就保持持平,可能意味着在同樣身高下,吉林男性的頭身比要略大些,不過這應該是偶發機率。
遼甯男性女性的平均形體是變化最大的。雖然地處東三省的最南端,但是男女平均身高卻都已進入“高型”(不過是高型的最低值),此外其餘特征,除肩型、骨盆和前兩省一樣同屬“中型”,腿型這一條衡量額外變成了中腿型(前兩者均為亞短腿),整體算是最符合大衆審美下的勻稱适中定義。
172的關之琳算是一個超美例子。
窄高、腿長的确實不少。
東北平均形體審美
無論地域,其實黃種人一直很難有極其明顯的超大骨架特征,或魁梧外形,前文根據人類學統計出的東北人平均形體資料也在驗證這一點。
但為什麼大家總會對東北人産生魁梧、健壯的印象呢?
資料統計顯示,東北族群無論年輕時期,還是中老年時期體重都處于全國最高位。但叔細看這之間的波動幅度發現,其實東北族群的男女性體脂變化還沒有偏靠南的成都、漳州等地人群的體脂波動大。
這說明,東北人有可能隻是體重基數(骨架、瘦體品質)大而導緻視覺印象偏胖。
是以我們也要思考:在如今的身型審美統一、追逐纖瘦身材的情景下,流行的通過“戒碳水、健康飲食而達成的體态調整,是否真的就能套用在東北族群身上呢?是否這樣的方式真的适合這一嚴寒地域維持健康的基礎條件?是否這種降低體脂的調整,也能改變基因骨骼?
沒有醬的蘸醬菜能讓東北人發瘋
答案很顯然,它就不能。
我們直接從美的層面來看,其實這個形體的标準根本不用那麼一緻。
四肢纖長的軀幹型身材,在正确的穿衣、審美下同樣也具備美感,俄羅斯人就可以欣賞女性的健碩和力量感。
也是瘦體品質高的身型
更何況,随着城市化和現代東北人長期居住在有暖氣的房屋中,這種身型特征也早就不夠“典型”了。提東北即魁梧,提東北即粗魯、五大三粗等印象,早該被摒棄。
标準不用一緻,解決路徑也不用一緻,北方人群不必非得身量纖細,南方人群也不必有着同樣的高個子大骨架。
因為我們地大物博,是以才會産生不同樣的形體人群,大家有着多樣的身材基因,遵循着自己的特征産生不同的美感。
因為不同,我們的美才會是最多元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