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作為基層法院的派出機構,處于司法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推進鄉村振興的最前沿,也是化解沖突糾紛、服務人民群衆的第一線,更是人民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最生動實踐。
春來秋往,寒暑交替,法庭幹警踏遍轄區村莊的田間地頭、街區巷陌,用行動捍衛群衆合法權益,将百姓心結一一化解,以“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方式講述着“小法庭大作為”的法治故事,被群衆親切稱為“家門口的法庭”。
河北省邯鄲市漳河店人民法庭始建于1958年,位于成安縣漳河店鎮漳河店西村,緊鄰邯大公路,轄漳河店鎮、北鄉義鎮兩個鎮,北臨肥鄉區,東北臨廣平縣,東臨魏縣,系四(區)縣交界處,轄區面積50.65平方公裡,65個行政村,人口9萬餘人。轄區主要以農業産業為主,青壯年外出務勞工員較多。法庭内現有五名從業人員,包括一名員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兩名書記員和一名司法警察。近年來,漳河店法庭始終以新時代人民群衆司法需求為己任,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群衆,積極回應人民群衆新要求新期待。
走到百姓中方感百姓惑
用耐心巧解家事“千千結”
每一個小家都連着“大家”,家事審判事關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和諧,事關社會的穩定與安甯。2021年以來該庭共受理案件221件,其中家事糾紛案件占受理案件總數近30%。
“家和萬事興,隻要有百分之一的調解希望,就盡百分之百的努力。”“法官多跑路不累,人民群衆接受調解結果,糾紛得到有效化解,親情鄉情得到延續才是我們最終目的”,這是該庭幹警在辦理家事案件中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這也是法庭幹警一直秉承的家事案件辦案理念。
“走,到家看看去”,在處理一起夫妻因瑣事産生沖突的案件中,法庭幹警走進當事人家中,在與當事人的聊天和了解當中,逐漸掌握案情和争議内容,你一言,我一語的交談中,事情講清楚了。時間已臨近中午,夫妻不約而同說“留下吃飯吧”,言談之間,話講開了,沖突也化解了。
“謝謝好意。你們多溝通交流,有事兒也可以給我們打電話”
在訴前調解工作中,發揮基層組織作用,聘請村幹部、紅白理事會長作為訴前調解聯絡員,針對不同對象,靈活掌握,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用的“訴前調解十法”,即真情感動法、怨屈宣洩法、降溫疏導法、借用說情法、親情融化法、換位思考法、計算成本法、過錯剖析法、折中平衡法。在調解過程中,該庭采取關口前移,走進當事人的家中、鄰裡及村幹部處,多方了解當事人的情況,盡可能多地調驗證據,努力彌補家事案件因當事人舉證不足的缺陷,為有效化解糾紛打下基礎。同時,借助發揮人民陪審員熟悉社情民意,合力化解家事糾紛。
法庭開到家門口為民服務零距離
用便民提高群衆滿意度
“法庭來我們村開庭啦?“
巡回審判的到來總能為小村莊帶來别樣的“熱鬧”。針對外出務勞工員較多,留守人員比重大和部分當事人因務農、交通不便等原因不能到法庭所在地參加庭審的情況,法庭結合群衆需求,設立巡回審判,開通“綠色通道”,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解決沖突糾紛,通過這種方式減輕群衆訴累,還能讓群衆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别看我對法律不熟悉,但事兒的道理和對錯,我可是明白得很”。
“我們歡迎鄉親們參加巡回審判,也希望把庭審‘曬出來’的方式,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援,大家有什麼話,盡管講···”
王某與李某系朋友,王某從李某處借款1萬元,約定的還款期到了後,王某未能按時還款,李某起訴後,法庭決定把庭審搬到村委會,在得知王某确因家庭原因未能及時還款後,李某說“我之前一直沒聯系上他,現在知道他也不容易,可以緩緩”。王某則當場還款了5000元,剩餘款項達成還款協定,保證三個月内分期還清,庭審之後,一場朋友之間的借款以雙方握手言和結束。
哪裡有需求,法庭就設在哪裡。漳河店法庭總能用自己的方式和群衆打成一片。每一次的巡回審判總是一次現場普法,是一次傾聽群衆呼聲,讓群衆零距離感受司法服務的“法治公開課”。
”沒想到你們直接跑到這兒來了“。
”我們過來看看“。
穿過鄉間小路,剛走到果樹旁,來不及休息,随即就另一起因相鄰權糾紛進行調解。
剝絲抽繭細調解定紛止争解民憂
用公平丈量正義
“法庭是和老百姓打交道的第一線,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當做自己的事兒,要辦好每一起案件,化解好每一起糾紛”。
“群衆的事情無小事“,法庭幹警始終把調解工作貫穿工作始終,把做好群衆工作、解決群衆的急難愁盼作為工作目标。調解時,也并不拘泥于形式,或在法庭之上,或在庭院裡調解,有時則幹脆到當事人家中或田間地頭調解。思路的改變,帶來的辦案效果也是顯著的,群衆在訴訟中,感受到了法庭的親民、愛民,不論勝敗,他們會在心裡說一句:“這個法庭接地氣!”
村民李某以承包地面積與承包合同書中約定面積不符為由将村委會訴至法院,法庭從業人員第一時間前往争議地塊進行現場勘查,在雙方當事人的共同見證下,對80餘畝争議地塊耗時兩個多小時,全部測量完畢。通過現場勘查,幹警們對該案做到了心中有數,這也為後期的案件處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訴源治理顯成效多元關聯化糾紛
用擔當滿足群衆新期待
化解社會沖突,重點在基層。法庭堅持将溝通聯絡工作精确到“村”、延伸入“組”,為基層解決沖突糾紛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做到“簡單糾紛不出村”。通過定期排查了解存在的典型沖突糾紛和風險點,定期采取進村莊、以案說法、《民法典》宣講等方式,及時研判沖突糾紛資訊,以群衆聽得懂、看得見、易接受的方式參與基層治理,最大限度強化沖突源頭預防和源頭化解,
“第一時間溝通,借力助力聚力”,這簡單的兩句話也是該庭在長期化解糾紛、參與訴源治理時的生動總結。
針對常見的糾紛類型,法庭定期到鄉村與村幹部進行對接,在進一步了解村民法律需求的同時,答疑解惑,提高基層幹部解決糾紛和化解沖突的方式方法。“溝通是互相的,我們總會從辦理的每一個案件中學習到很多”,這是法庭幹警在辦理案件時常有的感悟和體會。
守一方百姓安居,護一城和諧穩定。
人民群衆的需求在哪裡,司法服務就跟進到哪裡。
法庭的小院内,喧嚣與安靜,人來人往,家長裡短,鄰裡之間各種糾紛,庭内庭外,在每個平凡的日子裡,成為了他們糾紛故事的見證人。
廣闊鄉村中,法徽綻光芒。
漳河店人民法庭将立足轄區實際,始終堅持以群衆滿意為标準,不斷優化便民利民舉措,提升司法服務水準,持續打造群衆家門口的法庭,為助推鄉村社會更和諧、更有序、更美麗貢獻司法智慧與力量!
來源: 河北長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