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芬
坐落在順德大良中心城區的清晖園,與番禺的餘蔭山房,佛山的梁園,東莞的可園一起并稱為嶺南四大名園,被認為是嶺南園林的傑出代表,而且位列四大之首。
清晖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然而,今天,當我們近看清晖園時,有可能完全體會不到當時園主造園時的構思。筆者不才,第一次走進清晖園,感覺到的是不着要領,近觀清晖園的工藝品質,也頗為失望。
及至回過頭來補做功課,仿佛尋得一二線索,不知有沒有道理?
小窺清晖園
論及這個話題,得從清晖園的曆史說起。
清晖園的前身為黃氏花園,是順德第一位狀元黃士俊修建的家祠和周邊建築,黃士俊曾作為太子太保,保着大明末代太子逃到順德,結果太子在甘竹灘溺亡。到了清朝乾隆年間,黃家衰落,庭院荒廢,當地進士龍應時将園子購買下來并傳于其子龍廷槐和龍廷梓。龍廷槐将所得黃氏故園的中部改建為清晖園,原來黃家的建築悉數改建,龍家一門三進士也讓清晖園成為科舉福地。龍廷槐的兒子龍元任還專門請江蘇書法家李兆洛書寫了園名“清晖園”。黃氏故園的另一份由龍廷梓所有,在清晖園兩側,由他的兒子龍元僖建為龍太常花園和楚香園。再後來,龍太常花園又轉賣給了一位曾姓商人。
龍廷槐所得部分,真正的清晖園
解放以後,時任廣東省委書記陶鑄着令對清晖園加以修複,把左鄰的楚香園、右鄰的廣大園和龍家住宅(介眉堂)、競勤堂(楊宅)等整合而成一個園林,基本恢複了當年黃氏故園的範圍。重修期間,園内的碧溪草堂、紫洞船廳、惜陰書屋等一系列建築物恢複了原來的樣式,保持了原有的獨特風格。
澄漪亭,可以看到水塘的岸線全部是直線
西式彩色玻璃配滿洲窗
1984年,清晖園加建了一座規模頗大的園林式酒樓,楚香樓成為當時最進階的食府,并增加了政府招待所和飯堂等設施,主要承擔了接待重要上司人的任務。
1996年,當時的順德市政府為發展順德旅遊,對清晖園進一步修複和擴建;清理了與園林功能不相符的附屬招待所、飯堂等設施,加建了紅蕖書屋、一勺亭、九獅圖石林、北入口門樓等等。
2001年底,楚香樓被拆除改為兩層的清晖藝廊。
2004年,紅蕖書屋翻新成為狀元堂,作為亞洲藝術節文化部長論壇會場。
是以說,單從園林角度,真正清晖園最精華的部分應該是現在公園中核心區6600平方米的的部分。至于後面22000平方米的公園範圍很多都是在原始資料不足的情況下後建的。
作為旅遊景點的清晖園
傳統中國造園講究層次,清晖園的空間序列同樣頗為考究,讓人感受到明顯的“啟、承、轉、渡、合”。
起:清晖園以入口門廳為起點,入園即“開門見池”,直奔主題,有别于許多園林“欲揚先抑”,“柳暗花明”,通過石、樹、牆、巷等做障景的造園手法。環池而行,從澄漪亭到六角亭,形成一個可遊可憩,動靜交替的線路。
承:進入中部庭園,綠蔭匝道,奇花異木,亭台樓閣,相映成趣。有别于前區水庭的開敞,多了幾分恬靜。
登上船廳,俯瞰内院,綠面相接,屋面栉比,便又引起人們繼續深入園中,尋幽探密之趣。
轉:從竹苑轉入宅院空間,竹徑通幽,閑坐于筆生花館,頗有獨坐幽篁,靜後而思,禅宗入定之意境。側耳細聽,雨打芭蕉,撫琴輕唱,粵韻風華,一派鳳城宅園之意境便淡顯于前。
渡:從歸寄廬踱出,平庭内池魚暢遊,樹影橫斜,繁花似錦,形成一段和煦的過渡空間。
合:步出中部庭園,面方池古亭,觀青杉翠柳,心神爽朗,酣暢淋漓,成為景觀序列的尾聲,也呈現清晖毓秀的古園勝境。
舊園的假山石和太湖石趣味迥異
遺憾的是,經過無數次改造,現在的遊園線路直接進入真硯齋前的庭院,不管向哪個方向移動,都會反複穿插于新園舊園,當年園主人建園的構思,園林的整體感和層次感蕩然無存。
舊園平面圖,門房、門廳在園子的西南拐角處(圖中右下角)
再說點其它體會吧,從舊園來看,還是比較展現嶺南園林西風漸進,洋為中用的特點,比如幾何形的水池,園中無一曲路。而新園裡仿佛沒有這般特點,雖然個别建築取了一些頗有禅意的名字,給人的感覺還是形散神亦散。
舊園中的西式門樓
真硯齋前的八角形水池和園中的直徑
清晖園一角
為清晖園發行的郵票
參考文獻:
《中西合璧的順德清晖園》王成晖 孟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