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軍區是華東軍區所屬的二級軍區之一
蘇南軍區
1949年4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和華東軍區指令蘇南軍區籌備機關在泰州塘頭鎮威立。以蘇北軍區機關的二分之一人員和山東南下幹一部組成。原屬蘇北軍區警備第6、第7、第8旅及2個特務團,1個教導團歸蘇南車區建制,總兵力約3.9萬人。同月中旬,在南通平鎮等組松江軍分區機關。蘇南軍區籌建期間,在泰州周家棱地區進行了短期整訓和物資準備。
4月20日,國民黨南京政府拒絕接受中共代表團提出的《國内和平協定》。21日,毛澤東、朱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指令》。從20日午夜開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裡戰線上,開始了渡江作戰。在江蘇境内擔負渡江作戰任務的是第三野戰軍第八、第十兵團組成的東集團35萬大軍。籌建機關随大軍渡江後,27日,在無錫市正式成立蘇南軍區。蘇南解放以後,考慮到蘇南是新解放區,南京是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其工作環境和條件均與蘇北老解放區不同,故中央決定在江蘇實行小省制,除已建立的蘇北行政區外,在原江蘇省的長江以南地區,分别建立蘇南行政區和南京直轄市。4月26日和27日,蘇南行署和蘇南軍區以及南京直轄市的上司機構相繼建立。中共蘇南區委員會由陳丕顯任書記;蘇南行署由管文蔚任主任。蘇南行政區下轄鎮江、常州、蘇州、松江4個行政分區及無錫市直屬市和27個縣(市),總人口約1259萬。中共南京市委員會由劉伯承任書記。劉伯承還以軍管會主任的身份兼任南京市市長。南京市總人口約103萬。與此同時,無錫、鎮江、常州、蘇州等城市先後成立了黨政軍上司機構。
5月底,撤銷3個警備旅番号,旅部分别改為常州、鎮江、蘇州軍分區機關。保留警備第18、第19、第23、第24團,分别編為4個軍分區的警備團。訴散其他警備團和軍區特務第2團加上原蘇南各地遊擊隊2000餘人,組建27個縣總隊和209個區中隊。
6月,組建教導旅。
1950年,進行首次整編,蘇南軍區撤銷教導旅,成立華東警備第10旅。(10月,調歸淞滬警備司令部建制。)
7月,各縣.總隊改稱縣大隊,各區隊撤銷,并将文工團的評劇隊、榮軍學校調歸蘇南行署。8月撒銷軍區解放軍官教導團。
10月,軍區特務第1團撒銷建制。全區由5.6萬餘人縮減到3.8萬人。
根據華東軍區1951年1月指令,蘇南軍區于8月1日組建步兵第86師。3月,蘇南軍區教導團改編為随營學校。1952年6月,完成第二次整編。撤銷4個警備團、27個獨立營(縣大隊改稱),步兵第86師與福州軍區步兵第96師合編為鐵路工程第7師。
1952年12月,蘇南軍區與蘇北軍區合并成立江蘇軍區。蘇南軍區機關人員一部與蘇北軍區機關合并為江蘇軍區機關,另一部東調組建華東軍區上海國防建築工程指揮部(1954年6月,上海國防建築工程指揮部與華東軍區工兵處合并為華東軍區工程兵部)。
華東警備第6旅
1949年3月中旬,由蘇北軍區第1軍分區組建。旅長張克辛,政治委員陳直齋。轄第16、第17、第18團。旅部由軍分區機關二分之一人員和直屬山炮連組成。第1軍分區特務第1團改編為第16團,特務第4團改編為第17團,特務第3團改編為第18團。4月1日,警備第6旅劃歸蘇南軍區建制上司。下旬,率部進駐常州市。5月,旅番号撤銷,旅機關改編為常州軍分區,第18團改編為軍分區警備團,第17團團部改編為蘇南軍區炮兵團團部,第16團拆散調組各縣區武裝
華東警備第7旅
1949年3月中旬,由蘇北軍區第2分區組建。旅長吳光明,政治委員韋永義。轄第19、第20、第21團。旅部由軍分區機關二分之一人員和直屬山炮連組成。第2軍分區第4團(1947年11月,在興化黃莊抽調地方武裝組成第6團,1949年1月改稱第4團)改編為第19團,第5團(1949年1月,溱潼、江都縣獨立團合并編成)改編為第20團,抽調高郵、興化縣獨立團各一部和寶應縣地方武裝合并編為第21團。4月,警備第7旅劃歸蘇南軍區建制上司。下旬,率部進駐鎮江市,兼鎮江警備司令部。5月,旅番号撤銷,旅機關改編為鎮江軍分區。第19團改編為軍分區警備團,第20、第21團拆散分别調組各縣區武裝。
華東警備第8旅
1949年3月中旬,由蘇北軍區第軍分區組建。副旅長王治平,副政治委員劉鐵珊。轄第22、第23、第24團。旅部由軍分區機關二分之一人員和直屬山炮連組成。第22團由第9軍分區第7團改編,第23團由第9軍分區第8團改編,第24團由第9軍分區第9團改編。4月,第8旅劃歸蘇南軍區建制上司。下旬,率部進駐蘇州市,并兼蘇州警備司令部。5月,旅番号撤銷,旅部改編為蘇州軍分區。第23團改編為軍分區警備團,第24團改編為松江軍分區警備團,第22團拆散建制,調各縣組建縣區武裝。
華東警備第10旅
1950年1月組建。旅長朱傳保。轄第1,第2、第3團。旅部由蘇南軍區教導旅機槍團團部和機槍、炮兵團各2個連擴建。第1團由常州軍分區警備團改編,第2團團部由原警備第8旅第22團團部改編,并抽調蘇州軍分區各縣武裝組成,第3團由鎮江軍分區抽各縣武裝組成。2月24日,第1、第2,第3團依次改名為警備第28、第29、第30團。10月,華東警備第10旅調歸淞滬警備司令部建制,改編為華東公安第17師。
教導旅
1949年5月,蘇南軍區将已撤銷的3個警備旅的機炮連、機槍連集中組建蘇南軍區機炮團。6月下旬,機炮團分編為炮兵、機槍團。同時,蘇南軍區組建教導旅,駐常州。轄機槍團、炮兵團和教導團。旅直由機槍團團部抽調人員組成,炮兵團團部由警備第17團團部改編。1950年1月,蘇南軍區抽調教導旅機槍團團部及機槍、炮兵團各2組建華東警備第10旅。2月,炮兵團和機槍團的剩餘部分合編為機炮團。5月15日,機槍團撤銷,團部、直屬隊調嘉興航空站,第1營調警備第10旅,第2營(欠第5連)調常州軍分區,第3營(欠第7連)調軍區特務團,第4營調松江軍分區。6月2日,教導旅撤銷,旅部及直屬隊大部補入蘇南軍區機關及直屬隊。該旅所轄的教導團直屬蘇南軍區上司。
步兵第86師
1951年8月1日正式成立。政治委員程榮耀。轄步兵第256、第257、第258團。師機關、直屬隊由各軍分區及蘇南軍區土改大隊、蘇南軍區後勤部各抽調一部人員組成。步兵第256團以蘇南軍區警備第1團團部率2個營為基礎組建,步兵第257團以蘇南軍區警備第2團團部率第2、第3營組建,步兵第258團以蘇南軍區警備第3團第2營、軍區警衛營1連等為基礎組建。1952年5月,步兵第86師與福建軍區步兵第96師合并,改編為鐵路工程第7師(第85師所屬3個團合編為第7師第21團),開赴内蒙古興安嶺雅克式圖裡河地區,撥歸中央軍委鐵道兵建制。
特務第1團
原屬蘇北軍區建制。1949年4月,劃歸蘇南軍區建制。1950年10月,特務第1團撒銷建制,1個營改編為無錫市公安部隊,餘分撥各軍分區及軍區後勤及警衛分隊。
特務第2團
原屬蘇北軍區建制。1948年11月,第9軍分區以如東警衛團為基礎組建第7團。12月,上升為蘇北軍區特務第2團。翌年4月,調歸蘇南軍區建制。5月,特務第2團拆散建制。部隊調歸松江軍分區組建各縣區武裝。
教導團
1949年3月,從蘇北軍區教導團劃出一部組建蘇南軍區教導團。4月,調歸蘇南軍區建制。6月,劃歸蘇南軍區教導旅建制上司。轄4個大隊:第1大隊3個中隊為于部隊,第2、第3大隊共7個中隊訓練新兵,第4大隊由原常州軍分區教導隊改編。1950年6月,教導旅撤銷。教導團直屬蘇南軍區上司。1951年3月,教導團改編為蘇南軍區随營學校。1952年初,複改為蘇南軍區教導團。6月上旬,改編為蘇南軍區文化補習學校,接收編餘幹部。11月,文化補習學校與蘇北軍區文化速成國小合編為江蘇軍區文化速成中學和速成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