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就各位,预备,砰!”随着裁判员的发令枪响,一条条“小飞鱼”齐齐跃入碧波池水,展开速度较量。站在场边,昔日“亚洲游泳王子”沈坚强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5月14日下午,静安区一师附小内的游泳馆、羽毛球和乒乓场地热闹非凡——来自上海7个区、30所学校的350多名小学生,把运动化为友谊纽带,感受首届上海市小学生“愉快杯”体育教育观摩展示活动的快乐。
连续二十年,游泳成静安学生必修课
担任展示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成员的王光,也是上海沈坚强游泳俱乐部成员。他感慨:“这次游泳比赛,有270多名游泳小运动员参与,水平不低。能有今天这一幕,离不开20年前静安区体教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
1998年,从日本学成归来的“亚洲游泳王子”沈坚强,一心想着要将游泳课引入上海校园。毕业于静安区民立中学的他,听闻2001年一师附小新建一所室内游泳馆,于是带着方案找到静安区教育局,双方一拍即合。
2002年,静安区开全市之先河,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沈坚强游泳俱乐部为静安学生量身打造游泳课。同时,静安区体育局特批成立沈坚强游泳俱乐部一师附小游泳队,借助学校师资力量,联手培养游泳新苗。
经过20年发展,静安开展普及游泳课,范围已扩大到近40所中小学,未来还计划区内全覆盖。据教练黄晓玲介绍,学生每周有一堂游泳课,两个学期共32节课,确保每个学生学会一到两种泳姿。迄今为止,已有近40所学校将游泳纳入体育课,每学年上游泳课总人数近1700人。游泳课分布于中小学各个年级,分别为四年级、初一和高一共三个年级。
静安区教育局相关人士认为:“有想法、有传承、有发展。我们有经费保障、场地保障、并有相关老师辅助,目的是让静安区的学生能在学习阶段掌握游泳这项基本技能,在体育锻炼中收获健康和快乐。”据悉,这一体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也为上海游泳队输送多名高水平青少年人才。
比赛为平台,提升学校体育发展氛围
“你现在一周上几节体育课,忙得过来吗?”在学生们做准备活动时,来自徐汇区汇师小学的体育教师小黄,向同样带队参赛的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教练员周敏捷询问。
不少带队体育老师一走进游泳馆和羽毛球场地,眼里流露羡慕神色:“静安一师附小有自己的游泳馆,在上海五年制小学里,应是唯一一家。我们平时学校游泳队训练,都要坐车去校外的社会游泳馆,或去体育系统下属游泳场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队直言,交流展示活动让体育老师们开阔眼界、提升业务。“上海寸土寸金。我曾经去一所市区的学校上课,发现操场很小。当天的体育课是田径短跑50米,操场形状不规则,跑道只有40米。怎么办?”这位体育老师介绍,最后他想出一个土办法,“找到操场之间的最长距离,正好有50多米。包括这样的展示活动,每个学校体育课的情况开展不一样,大家正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比赛现场的专业性,让参赛小队员、体育老师和部分家长啧啧赞叹。泳池边,发令员、技术检查、计时员、转身检查、检录、编排等专业人士分工明确,统一身着白色裁判服。担任组委会游泳项目技术代表的资深上海游泳人诸达乐开玩笑说:“我们的很多裁判都经常参与全国、亚洲甚至国际比赛任务,今天的游泳小将能感受世界一流的氛围和服务!”
一师附小体育教研组长尹志强介绍:“展示活动的游泳项目、乒乓球项目,由上海市游泳协会、上海市乒乓球协会选派裁判;羽毛球项目由静安区体育局选派裁判。校园体育要让孩子感受体育的魅力,通过参与运动来增强体质。比赛,就是让孩子们爱上体育,学会尊重裁判、尊重规则的最好方式。”
野蛮其体魄,运动恰是快乐之源
受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不少家长有着重文轻武的惯性思维:吃体育饭太苦,孩子好好读书才是正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更多家长对体育的理解更全面:参与体育运动并不代表要走竞技体育的专业道路,孩子参与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健全人格,更能保持身心健康。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静安区一师附小就在全国首创“愉快教育”。三十多年来,学校领导和教师有变化,但“愉快教育”的理念传承至今。如今,学校注重培育孩子的五种能力:能上网学习、能双语交流、能动手制作、能歌舞弈棋、能游泳打球。
游泳打球位列五种能力之一,体现学校对开展校园体育的重视。一师附小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品牌实验校,开创“游泳、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武术”等“一校多品”特色。
鲁慧茹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推行愉快教育的理念有40多年。小学6-11岁阶段,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发挥校园体育的教育职能,能让学生和家长意识到:在学校不仅只是文化课学习,参与校园体育锻炼身体,收获身心健康同样重要。我们的游泳进课堂坚持开展了20年,很多孩子不仅掌握了游泳技能,还通过游泳促进学习进步,身体更是棒棒的。”
国家层面一直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并提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认为:“上海校园体育推行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希望这次交流展示,进一步促进体育老师之间切磋交流:怎么训练才能进步更快、比赛组织如何更专业科学、开足体育课后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热情。当然,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要让更多孩子爱上体育课,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陈华 题图来源:海沙尔
来源:作者: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