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张良: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问,当年,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
他说,初衷是想联合西域众多小国共同抗击匈奴,尤其是大月氏,他们跟匈奴干过一架,输了,大月氏老大的脑袋都被单于拿来做成酒杯了,算是不共戴天之仇,当时汉武帝觉得这是个机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抓紧派人去大月氏搞联盟,就派了张骞当使臣。
我问,张骞当时在宫中是什么职位?
他说,侍从官,可以理解为生活秘书。
我问,当时西汉朝内对西域了解多少?
他说,基本是物理绝缘,知之甚少,多是一些传闻。
我说,所以张骞算是帮西汉开了天眼。
他说,把他理解为侦察兵比较贴切。
我问,张骞跟哥伦布,哪个更有意义?
他说,都有意义,应该这么说,没有外来先进文明,本地种族也许永远也发展不出新技术新文明。若非说有点差别,那就是西域是两方争夺,哥伦布是探索未知世界。
我问,当时的西域,众多国家,是独立的,还是掌握在谁手里?例如那个传说中的楼兰。
他说,类似我们中原诸侯国的模式,他们虽然各自为国,但是是奴隶制国家,隶属于匈奴控制。
我问,匈奴为什么那么难打?
他说,你看地图就行了,我们主要是农耕,以中原地带为主,他们是游牧,东到大兴安岭,西到哈萨克斯坦,都是天然大草原,我们各自都有赖以生存的据点,他们也攻不下来,我们也攻不上去,主要是太远了,你知道西安离乌鲁木齐有多远吗?差不多2500公里,即便是今天,你开车要多久?要两三天吧?何况我们那时期行军全靠步行呢?这么长的战线,根本补给不了,长线作战很脆弱,希特勒若不是在苏联拉那么长的战线,也输不了。
我说,所以,我们与匈奴一直都是偶有冒犯又互不干涉。
他说,差不多是这么个状态,打得厉害了就和亲,当时中原地带很小,你看雁门关在今天的什么位置就行了,在山西忻州。
我问,整体上,他们怕我们,还是我们怕他们?
他说,我们怕他们多一些,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背着牛肉干能吃老久,就是具有远程作战的能力,而我们不行,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要下令修长城的缘故,若是他们怕我们,该修长城的就是他们了。
我说,实际上,他们占了我们的土地,也待不住。
他说,当皇帝跟开公司是一样的,扩张是人之天性,所以我们也想拿下匈奴,匈奴也想拿下我们,我们不考虑草原对我们有没有用,他们也不考虑中原对他们有没有用,反正就是想吃掉对方,从而扩张控制权,你看今天的大企业,哪个说不扩张了?都在没命地扩张。
我问,为什么今天的国家,普遍不扩张了?
他说,依然在扩张,只是扩张的方式变了,例如英国输出的是英语以及本土文化,美国输出的是美元,日本输出的是技术与品牌,韩国输出的是娱乐文化,就是疆域面积已经不是最重要的竞争点了,你看日本品牌,在全球建厂,在全球销售,这就是他们的扩张,为什么我们在努力地做一带一路,也是文化输出、贸易输出,等于无形中扩大了疆域以及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我问,张骞出使西域花了多久?
他说,十多年,这哥们其实挺倒霉的,刚出家门,就被匈奴活捉了,活捉了以后就想驯化他,给他娶上媳妇之类的,他也佯装安心在那边过日子了,就这么过了十年,他不忘初心,逃跑了,继续西行,他想去找大月氏国,说服他们联合大汉王朝共同抗击匈奴,费了老劲,终于找到了,结果大月氏说,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过去我们的确跟匈奴有仇,但是今天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各自为安,没仇了,你回去吧,于是这哥们又在西域各国间转悠了一圈,倒也说服了几个国家亲汉,回程时,又被匈奴抓去了,又软禁了一年多,才回到长安。
我说,那真是歪打正着。
他说,真正打开西域局面的人,叫郑吉。
我说,很少听说这个名字。
他说,历史记录很少,出生地不详,墓地不详,他是会稽人。
我说,会稽山那里。
他说,不是,是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当时会稽的省会在吴县。
我问,郑吉是贵族吗?
他说,这个还真不是,他就是许三多系列,从列兵开始,一步一步,最终当上了省长,专业术语叫西域第一任都护,可以理解为第一任建设兵团总司令。
我说,张骞比他名气大多了。
他说,是的,但是真正打开西域局面的,就是郑吉,跟匈奴打了这么多年仗,当时的领导层也明白了,因为我们距离匈奴太远,即便把他们打跑了,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战线太长,我们无法推进,这就如同我们的南海线一般,为什么越南、菲律宾总是搞事?因为在过去距离太远,超出了我们的巡逻半径,除非怎么着?我们在那填海造岛,建机场,设补给站,那么我们的巡逻半径接着就大了,三沙市就是这么设立的,同样道理,我们怎么才能跟匈奴打持久战?就是必须要采取屯田策略,不是我们运粮草过去,而是我们直接过去开荒,过去种田,设立农业基地,可以脱离中原的补贴了。
我说,由此,丝绸之路开始了。
他说,过去其实一直也有贸易,但是仅限于邻国之间,大跨度的贸易没有,因为沿途小国太小,他们格局也小,他们觉得收关税哪有直接抢劫来得快?郑吉就起了一个协调作用,设立标准,设立护航,打通了航道。
我说,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他说,是的,从郑吉起,已经2000多年历史了。
我问,为什么史书对郑吉描述这么少?
他说,他常年在西域,就如同今天驻非洲大使一般,国内媒体接触的少,自然描述的就少,这个很正常,张骞除了名啥也没得到,而他孬好不说当了第一任总司令,也可以说是省长,我还是之前的那个观点,一个人有没有真本事,就看他在当时有没有被重用,能被重用就肯定有不平凡的一面。
我问,他是怎么一步一步从士兵到将军的?
他说,整个人,运气也很好,他遇到了恩师外交家、军事家常惠,从小兵一路提拔,几乎都是常惠推荐的,后来呢?原本是副局长,结果局长被双规了,就这么扶正了,后来老单于死了,匈奴内部有矛盾,匈奴骨干之一直接带着部队投靠了他,不管是主动劝降的还是被动纳降的,都算大功劳,不战而胜,这人是有真本事的,否则常惠不会这么看重他。
我问,作为一个目睹了中华文明近两千多年变迁的老人,你是如何看待历史推演的?
他说,历史不是简单的唐宋元明清朝代更迭,而是要从地理角度去推演,从中原到草原再到西域再到雪原再到海洋,是五大版块的联动,汉武帝最大功劳之一,就是打通了河西走廊,到郑吉后来建立西域都护府,至此,西域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
我问,西域30多个国家里,为什么楼兰最有名?
他说,两个原因吧,一是与口述人有关,把西域人种、风俗描述的有神秘色彩,例如你们现在的湘西旅游口号,神秘湘西,这玩意有啥神秘的?都是人编的,楼兰是众多小国里最小的一个,只有万多人口,类似一个村子那么大,当时最大的国家叫乌孙国,大约有六十万人。二是近现代各类作品里,老是喜欢写什么楼兰姑娘,另外各类探险的喜欢去找什么楼兰古城遗址。
我说,主要是名字好听。
他说,当时名字都是翻译过来的,都很好听,龟兹,康居,大宛,于阗……
我问,你纵观了这么多年,你觉得战争有没有进步?
他说,有进步,未来,几乎所有战争都是斩首行动,就是老百姓该上班上班,该旅游旅游,战争与老百姓无关了,这就如同自动驾驶一样,可以使普通人更安全。
我问,去苏州,能否找到郑吉的蛛丝马迹?
他说,现在有郑吉痕迹的地方,应该只有新疆的轮台县,有个他的雕塑,博物馆也有相关的文字记录,别的地方,几乎找不到了。
我问,西汉有没有比较有才华的文官?
他说,有,刘歆。
我问,他貌似也改了不少史书,是不是把百家争鸣给改得更符合当权者的胃口?
他说,经常有人向往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认为那时风气开明,百家争鸣,其实呢?先秦时期有百国,平均起来差不多也是一对一,绝对不存在一国有百家,若是有这种国家存在?也早灭亡了。换句话说,要大一统就必须“思想”高度统一,这就是为什么反复提到核心价值观,若是核心价值观都不同,那不四分五裂吗?
我说,有空给我讲讲刘歆的故事吧。(校正:问这句话时,刘歆你是怎么读的?)
他说,好。
我问,歆这个字读什么?
他说, xīn。
我说,谢谢。
他说,不用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