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廉颇依然不与秦军决战,坚定地等待时机与变化,坚信持久战可以拖垮秦军。丹水东岸的壁垒对秦军来讲,犹如铜墙铁壁,秦军将士焦躁万分,却又束手无策。
秦昭襄王问应侯、相国范雎该如何破局,范雎向秦昭襄王献反间计,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散布谣言:“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赵孝成王闻之,将信将疑,派人催战,廉颇仍行“坚壁”之谋,不肯出战。
两军相持,拼的是两国的实力,如果赵军粮草不济,士兵的战斗力下降,壁垒就会被秦军攻破,到时军队的有生力量绝难全身而退,甚至会被秦军如羔羊般宰割,赵孝成王深忧于此。因此,胸膛里流着赵武灵王的血、血性锐气的赵孝成王决定换将,启用年轻精锐将领,趁着粮草供应还有保障之时放手一搏,与秦军大决战。
当时赵国的将领中,李牧还很年轻,尚未出头。赵括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自幼学习兵法,瘀与之战中赵括随父出征,多献计谋,表现出众。于是,赵孝成王拜赵括为上将,赐以黄金彩帛,增调20万精兵,持节去代替廉颇。蔺相如闻讯,劝谏道:“大王仅凭虚名而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死调弦柱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不听。按照《史记》的记载,赵括精通兵法,但不知变通,只会纸上谈兵,而且骄傲自大,一旦拜将,立即东向而朝,威临军吏,使将士无敢仰视,还将赵孝成王所赐金帛藏于家中,日日寻思购买合适的田宅。
扩展阅读:太行山里的鼠穴古道——赵奢一战成名
在赵括所率领的大军要起程时,其母上书赵孝成王,言:“赵括不可以为将。”赵孝成王主意已决,并向其母允诺:如若赵括不称职,不受株连。
七月份当月,赵括率领二十万援军到达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赵括到任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军中制度,又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命令军队渡河向秦军发起进攻。[1]
相传赵括过壶口关进入上党腹地,往故关急行军途中扎营于山麓,有八位将领对其主动出击的作战方针以死抗谏,自刎于山下。后来,那座山就被称为八谏山,流经该山的陶清河也改称八谏水。今天,在八谏山的西麓、八谏水的东岸还有个八义村。
秦昭襄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为主将后,为出奇制胜、彻底击败赵国,暗中调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王龁为尉官副将,令军中有敢走漏换帅消息者斩。 [2]
当赵军走出壁垒、大举进攻的时候,白起认为决胜的时机已经成熟。
经过事先周密的勘察和谋划,白起决定利用以今长平村为中心的丹水两岸南北六十余里、东西二十余里的有利地形布下口袋阵,诱敌深入。在光狼城东面、丹河以西,有一条与丹河几乎平行的野川河,野川河与丹河之间是一道巨大的黄土梁,为两河的分水岭。白起就利用这道黄土梁加强秦西壁的防御纵深,扎紧口袋阵。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2]《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赵括命令主力部队离开韩王山大本营进攻秦军时,白起派出两支“奇兵”部队逼近赵军主力,佯装战败溃退。赵括不知秦军的统帅已换成白起,命令赵军主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秦西壁垒),但秦军营垒非常坚固,赵军主力无法攻破。
白起成功地将赵括及赵军主力吸引到丹河以西后,命令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奇兵”部队由今端氏镇向东北溯固县河(端氏河、秦川水)河谷至秋峪岭(固县河源头,沁水县、长子县、高平市界山,位于今沁水县柿庄镇大端村秋峪自然村),直插仙公山(秋峪岭山峰之一,位于今长子县南陈镇,海拔 1390米)到其北面,然后折东南行,绕到丹朱岭、长平关北面,沿赵军百里石长城北侧一线,往故关、马鞍壑方向包抄,截断赵军大后方的粮道和援兵。
白起又命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强行突破已经放松戒备的泫氏、金门镇战略要点,向东北直插小东仓河河谷一线,取故关,与包抄百里石长城后路的“奇兵”部队会合,将赵军分割成韩王山、大粮山两部分,使小东仓河以北的以韩王山为指挥中心的赵军主力部队失去了大粮山的粮草和辎重补给,使小东仓河以南的大粮山赵军失去了与主将的联系。至此,白起完成了对赵军的包围与分割。 [3]
[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奇兵”,就是秦军的混成旅。今天,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还能看到这种由6000多兵马俑组成的军阵。军阵的前面有三排弩兵,为前锋,负责远程攻击;军阵的后面也有三排弩兵,为后卫,防止敌人从背后袭击;军阵的左右两翼各有两列士兵,一列朝前,一列朝外,防止敌人从侧面袭击;中间是主力部队,由 38 路纵队组成,步兵、战车交错排列。该阵守则坚若磐石、固若金汤,攻则万刃齐发、无坚不摧。
秦军的骑兵比赵军的骑兵更胜一筹,他们的马鞍两头微翘,已有现代马鞍的雏形,利于驰骋,配备的兵器也不是近距离搏斗的长矛或刀剑,而是远程强力射杀的弩,因此能完成分割赵军的任务。
赵军的战斗力在山东六国中无出其右,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之后,赵国建立起以骑兵为主、步战为辅的强大军队,吞灭中山国,又相继打败林胡、楼烦,并在林胡、楼烦之地建立了雁门郡和云中郡 [4]。此后,赵国收编了大量的中山、林胡、楼烦骑兵。赵国不仅有精锐的骑兵,而且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建有优良的战马基地。因此,有理由相信秦、赵赌国运的此长平大决战中,白起派出的包围、分割赵军的“奇兵”和骑兵,远远不止两万五千人和五千人,后续部队一定是源源不断,并经过激烈而残酷的搏杀,最终异常艰难地将赵军合围与分割。
[4]雁门郡约相当于今山西忻州市河曲、五寨、神池、宁武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黄旗海、岱海以南地。云中郡 约相当于今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以东,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以西,内蒙古大青山以南、黄河以南,长城以北地。
这时白起派出“轻兵”部队向赵军主力发动多次攻击,赵军主力交战不利。赵军主力此时前方受挫、后路被断、粮道被绝,战争形势急剧恶化。
赵括发现中计,主力部队已经被秦军完全包围,被迫下令停止进攻,将大军退回到丹河以东、小东仓河以北、百里石长城以南的韩王山大本营三角地带,紧急就地建造壁垒,顽强固守,等待大粮山的援军,并准备择机突围。
此时,白起并不急于发起围剿总攻,而是围而不打,只出动“轻兵”部队反复攻击被围困的赵军主力,折磨赵军主力的意志。
“轻兵”为秦军的特殊军种,即轻便战车,仍由四匹马拉动,但战车轻便窄小,战士配备戈、矛等近距离搏杀兵器,快速灵活,可与骑兵协调作战。
长平,那场“血流漂橹”的战争(4)两军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