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主要总结自《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第5章——Java中的锁。
一、AQS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简称AQS),队列同步器,是用来构建锁或者其他同步组建的基础框架。该类主要包括:
1、模式,分为共享和独占。
2、volatile int state,用来表示锁的状态。
3、FIFO双向队列,用来维护等待获取锁的线程。
AQS部分代码及说明如下:
这里主要说明下双向队列,通过查看源码分析,队列是这个样子的:
head -> node1 -> node2 -> node3(tail)
注意:head初始时是一个空节点(所谓的空节点意思是节点中没有具体的线程信息),之后表示的是获取了锁的节点。因此实际上head->next(即node1)才是同步队列中第一个可用节点。
AQS的设计基于模版方法模式,使用者通过继承AQS类并重写指定的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功能的锁。可重写的方法主要包括:
二、通过ReentrantLock学习AQS的使用
1、公平锁的获取
2、公平锁的释放
更新状态值state,之后唤醒同步队列中的第一个等待节点,unparkSuccessor(Node node)。
三、公平锁和非公平锁
ReentrantLock默认的锁为非公平锁,其主要原因在于:与公平锁相比,可以避免大量的线程切换,极大的提高性能。
先看一个非公平锁的例子:
运行结果为:
这段代码(每个线程2次获取锁/释放锁)的运行结果我一开始没有想清楚,之前我是这么想的:
Thread0先获取锁,之后sleep 100ms,那么等待获取锁的同步队列为:
head -> thread1 -> thread2 -> thread0 -> thread1 -> thread2。
从运行结果可知,第二次获取锁的还是thread0,但是锁的释放release(int args)却总是从同步队列的第一个可用节点开始,那就把thread1从队列中移除了,逻辑明显不对了。
后来重新看了代码,比较了非公平锁和公平锁之间的不同时,才终于明白。
非公平锁获取锁最大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线程可以无视sync同步队列插队!一旦插队成功,获得了锁,那么该线程当然也就不用在排队了。所以以上程序的同步队列应该为:
head -> thread1 -> thread2。
非公平锁源代码主要的不同点有2点:
thread0第一次释放锁之后,会立刻通过lock.lock()操作继续尝试获取锁。非公平锁的lock()方法会直接尝试获取锁,无视同步队列,因此很大概率会再次获得锁;如果失败了,那么执行nonfairTryAcquire(int acquires)方法,该方法和tryAcquire(int acquires)最大的不同在于,缺少了hasQueuedPredecessors()的判断,即不需要判断当前线程是否是同步队列的第一个可用节点,甚至也不需要判断当前线程是否在同步队列中,直接尝试获取锁即可。
四、ReentrantReadWriteLnock
理解了AQS的原理后,读写锁也就不难理解了。读写锁分为2个锁,读锁和写锁。读锁在同一时刻允许多个线程访问,通过改写int tryAcquireShared(int arg)以及boolean tryReleaseShared(int arg)方法即可;写锁为独占锁,通过改写boolean tryAcquire(int arg)以及boolean tryRelease(int arg)方法即可。
由于AQS中只提供了一个int state来表示锁的状态,那么如何表示读和写2个锁呢?解决办法是前16位表示读锁,后16位表示写锁。由于锁的状态只有16位,因此无论是对于读锁或者是写锁,其state最大值均为65535,即所有获得了锁的线程的拿到锁的总次数(由于是重进入锁,因此每个线程可以拿到n个锁)不超过65536。由于读写锁主要的应用场景为多读少写,所以如果感觉读锁的65535不够用,可以自己改写读写锁即可,比如分配int state的前24位为读锁,后8位为写锁。
读写锁还提供了一些新的方法,比如final int getReadHoldCount(),返回当前线程获取读锁的次数。由于读状态保存的是所有获取读锁的线程读锁次数的总和,因此每个线程自己的读锁次数需要单独保存,引入了ThreadLocal,由线程自身维护。
http://www.cnblogs.com/everSeeker/p/558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