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钢的琴:浮光掠影诗意斑斓,致敬那些为了爱和尊严努力活着的人们

您好,我是子陌,有幸在这里与您相遇。您的每一次点赞、关注、收藏和转发都是我创作之路前行的动力,感恩彼此的相伴,让我们一起墨润书香。

“最无奈的年代,最深情的告白。”那些描写小人物生活的故事,总能不经意间触动你我心底最柔软的思绪,让你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艰辛的同时,又会让你欣喜于看到那些在艰难困顿生活里和时代洪流下,不屈于命运,勇于进取和抗争的人们身上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正是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激励和温暖着我们。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正是这样一位代表性的小人物的故事。

钢的琴:浮光掠影诗意斑斓,致敬那些为了爱和尊严努力活着的人们

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上世纪90年代,正处于国企改制时期,应政府政策要求和市场经济需求,国有企业被大规模改革、停产,「下岗分流」铺满那几年的新闻报纸。数十万的企业被关停、超过两千万的工人被下岗。

时代浪潮下,是一批批脸上写满苦闷和迷茫、被区区一两万乃至几千块钱买断工龄的工人们。

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方式,直戳当时中国的工业心脏——东北;也狠狠击中了正面临离婚的钢厂工人,陈桂林(本故事主人公)。

钢的琴:浮光掠影诗意斑斓,致敬那些为了爱和尊严努力活着的人们

「光荣」下岗后,陈桂林和几个朋友自谋出路,组建了一支乐队,流窜于各种婚丧喜庆场上,弹喜事,拉丧曲,日子有些窘迫,但和其他工友相比,已经算是有了「出路」。或者说,是有了「活路」。

与此同时,妻子小菊却不堪生活重负,移情别恋,跟了一个有钱的商人。之后,小菊光鲜回归,要求与丈夫陈桂林离婚,并且与其争夺独生女陈小元的抚养权。

钢的琴:浮光掠影诗意斑斓,致敬那些为了爱和尊严努力活着的人们

“谁能给女儿一架钢琴”成了争夺抚养权的关键所在。陈桂林希望将女儿培养成一名优秀的钢琴家。为了得到女儿的抚养权,他忍受种种压力,多方筹措为女儿买钢琴的钱,在四处受挫无果的情况下,于是便决计铤而走险,和女友淑娴以及当年钢厂的好哥们夜入学校偷钢琴,然而却又被人发现被抓。

当所有的办法都失败后,桂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于是叫上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说干就干,他又找来厂里退休的老工程师做翻译,找来留苏工程师提供设计图并研究钢琴架构,找来厂里原来的钳工和电焊工浇筑打磨钢板。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又热火朝天的「造琴计划」,在鞭炮声中拉开了序幕…

钢的琴:浮光掠影诗意斑斓,致敬那些为了爱和尊严努力活着的人们

经过一番努力,最后终于在“退役小偷”、“全职混混”、“江湖大哥”、“猪肉王子”等一群落魄兄弟的帮助下,造出一部“钢”的琴,展现了一群男人为了尊严而战的感人一幕。

钢的琴:浮光掠影诗意斑斓,致敬那些为了爱和尊严努力活着的人们

这个以20世纪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最后通过身边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琴的故事便是来自于张猛的电影——《钢的琴》。

他是中国导演中的一个异类,被视作是第六代文艺片导演,却不靠参加国际影展博得眼球。擅长讲故事和对演员的把握是他的强项,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对生活独道的理解,为我们诠释了一个个笑中带泪,关照现实的感人故事。

钢的琴:浮光掠影诗意斑斓,致敬那些为了爱和尊严努力活着的人们

小人物,现实感,温情幽默都是他一贯风格。在他的故事里有悲但不沉重,有喜但不浮夸,小人物故事里融尽了生活的悲喜交加,人生百态,让人们透过这一个个的故事和故事里人物的命运品悟人生的真谛,感受人性温情的美好。

这部低成本小制作的电影,豆瓣评分尽高达8.4分,甚至可以匹敌同一年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

当中国电影把镜头聚焦大格局、大制作、大IP时;当一堆青年导演还痴迷于对黑色幽默和非线性的模仿时;当国产电影人深谙「成功模板」又日趋老练时。张猛独立出走,特立独行,摒弃形式和文本上的炫技后,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语言系统,青涩,又恰到好处。

这部没有营销和流量,就票房而言,只有「匆匆一瞥」的600万的电影,其身上却洋溢弥漫出难得的国产气质。

也就是这样一部票房区区600万的电影,入围第28届电影中国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及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张猛也凭借该片入围第28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其功力和作品之精良可见一斑。

钢的琴:浮光掠影诗意斑斓,致敬那些为了爱和尊严努力活着的人们

《钢的琴》一路拍摄下来却困难不断,最难的时候,剧组拍到一半没钱了,最穷的时候账面只有47块,秦海璐自掏腰包,帮剧组渡过了难关。这事,在之后被提起时,秦海璐也只是淡淡的说:如果不拍完,废胶片堆在那儿,你会觉得很惋惜。张猛犹如影片中的陈桂林,一路为了个人尊严而不断奋斗。

在他的悲天悯人里,带着举重若轻的黑色幽默,带着粗粝魔幻的工业朋克风格,带着看透世情的豁达,也带着参透深刻的温和……

这些看起来有些冒险,又有些简陋。但正是这种简陋的随意,迸发出的灵感碎片,成就了这部饱含时代特征、令人至今难以忘怀的电影。

电影里,他将那个人人拮据,所有人都挑着生活的重担,所有人都遍体鳞伤的时代和小人物的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真实而充满烟火气。

钢的琴:浮光掠影诗意斑斓,致敬那些为了爱和尊严努力活着的人们

在现实与超现实之中,那份有意无意渗透出的荒诞感,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横向延伸,也是对时代缩影的纵向挖掘。电影勾连起那段沉封已久的记忆,通过角色串联起中国的土地,绘制了一幅心酸又温柔的岁月变迁图,讲述了小人物的真实命运在大时代洪流下的跌宕浮沉。

陈桂林,他既是那个倒霉磕碜、生活拮据、骑着小破电动车的工人,也是那个在雪中抽着烟,独奏一首《致爱丽丝》的「体面音乐家」。

钢的琴:浮光掠影诗意斑斓,致敬那些为了爱和尊严努力活着的人们

灯光,布景,台词,摄影,景别,视点,构图,色彩,再加上那些略显违和的苏俄风格配乐,整部电影被蒙上了一层温情和伤感,其中的暗影浮光、诗意斑斓,只可意会,难以言表。东北人导演张猛用自己独特的浪漫感记录了这样一群失落的中年人,也记录了那样一个失落的90年代。

电影中,拆掉象征时代烙印烟囱的桥段无疑折射出面对突然的转型,那些数十年如一日待在工厂的工人们那种茫然失措,和突然断了活路的措手不及。

他们有的在家待业,有的变成赌徒,有的变成锁匠,有的变成屠夫,有的下海经商,有的沦为小偷…他们不再年轻,没有文凭,没什么积蓄,少了点重头开始的时间和资本。

钢的琴:浮光掠影诗意斑斓,致敬那些为了爱和尊严努力活着的人们

他们刻板,除了工厂的那一套,再没其他更好的出路。他们失落,颓丧,失去底气,失去力量,却也倔强。但有一点,从未改变。他们始终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弥补被时代拋弃的窘迫,他们用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人精神,向自己的子女,向这个时代,证明着自己的尊严。就像陈桂林的那句话: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一双手在和一个时代的博奕中,写满浪漫,写满戏谑、写满无力,也写满了倔强。一群人,在翻天覆地的变化里,即便身不由己,也依旧选择,「相信希望」。

钢的琴:浮光掠影诗意斑斓,致敬那些为了爱和尊严努力活着的人们

一部真正好的电影或作品,不太需要靠奖项来证明,长期的风吹雨打,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愈发煜煜闪光!

影片中那些小人物的生活与宿命,对命运的不屈与倔强,与时代洪流下为捍卫尊严和寻找自我,不也是千百个你我的缩影和写照吗?

愿你我能如他们一般,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同时也致敬那些为了爱和尊严拼尽全力活着的人们!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美文共赏,子陌期待与您共勉,非常感谢!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