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悲惨世界》| 行善的坏人、纯洁的妓女、善报的作恶者

这是一部让我几度泪目几度愤怒的巨著,雨果是一位讲故事的魔法师。所有的描述、所有的独白、所有的情节设计......都能让读故事的人,真切带入。

当良心与法律发生正面冲突时

是法律变得无关紧要

还是良心变得一文不值?

雨果的小说对于我来说很大的魅力在于它们大多不是普世的那种结局,通俗点来说,如果将《悲惨世界》一比一还原拍摄成电影或者电视剧的话,它是过不了审的。

骗子、强盗、虐童、偷尸、杀人......几乎是无恶不作,极端无耻的客店老板唐纳德,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大笔钱,去了美洲做起了黑奴贸易。

始乱终弃造成芳汀悲惨命运开始的男人在20年后成了名利双收,却依旧寻花问柳的律师。

......

当然,这部书不是描述作恶的飞黄腾达,为善的穷困潦倒的“悲惨世界”,相反,书里面总透着一股“爱”的光芒,总让人觉得苦难总会到头的,世界还有希望。

而雨果的“嘲讽艺术”也再次在《悲惨世界》里的开头篇章便展现出来,他在描写主教看到某位贵族的讣告,其冗长的讣告充满了各种封建贵族尊称;主教叫了起来:

“这死人的脊骨实在太结实啦!他背上的担子这么重还撑得住。这是一副多么显赫的头衔担子呀!”

当看到这句精准吐槽时,我没控制住笑出声,因为太容易让人联想起我遇见过的那些沽名钓誉的各色“厉害角色”。

《悲惨世界》| 行善的坏人、纯洁的妓女、善报的作恶者

人类应该庆幸,书籍让我们有了跟前人交流的机会,过去那些熠熠生光的一切,他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消磨死亡,反而越发生动。

当我透过文字试图以自己浅薄的思想去和几百年前的文豪进行对话时,偶尔会惊讶地发现:人性毫无进步;当年文章中描述的那些劣性,几百上千年,在现世仍能找到共鸣。当然,人性的闪光点也丝毫没有退步,我只是有些唏嘘,未来即使进入极高度的所谓文明社会,乌托邦也永远只是美好的幻境。

《悲惨世界》| 行善的坏人、纯洁的妓女、善报的作恶者

马德兰这位成功的企业家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做着他的慈善实业:修学校、扩充医院、帮助穷人,当人们见到马德兰的行动时,却猜疑他做这些善事是为名为利。

一些人觉得他是“敛财迷”,当发现马德兰的钱用于服务社会时,又有人说他是为了谋取市长职位的“野心家”,当马德兰对市长职位固辞不受时,又传他是为了“荣誉勋章”。

读起这一段,我只有一阵“亲切熟悉”的悚然感,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一个给妻子买花的男人会被人指指点点说他一定是做了对不起妻子的事情;

一个努力工作的年轻人会被同事指指点点说他是“勤奋婊”、爱表现;

年轻漂亮的职场高管女性少不了遭受“被潜规则”的非议;

人,好像只要还活着,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可能附加着各种各样的“动机揣测”,而且永远无法避免,很多也无法申辩,我忽然感到“盖棺定论"的这个词充满着老祖宗的智慧。

《棠阴比事》记载过一个故事:孙章在传达皇帝圣旨时发生谬误,改变了原本对囚犯的处罚结果,汉明帝因为孙章与囚犯是同县,怀疑孙章这种做法另有隐情。郭躬劝谏说:“君子不逆诈。刑不可委曲生意” ,大意是指君子不预想别人心存欺诈,定罪也应该依据事实,不可以牵强附会。

君子不逆诈,以此话为鉴。

《悲惨世界》的原名法语是:Les Misérables,直译是:可怜\悲惨的人们。既然如此,整本书的简介应该可以概括为各种悲惨人物的故事:

#偷窃面包而受了19年牢狱之灾的苦刑犯#

#被始乱终弃最终沦为妓女的女人#

#因自以为的正义不再是正义而自杀的警察#

#为共和国战斗而死的青年人们#

在书里面,他是一个真实的偷窃罪犯,也几乎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行善者,他的善是无差别的,即使面对恶人唐纳德的过分行径,他也没有做出任何报复的行为。

他践行着圣经里面的那句:“如果别人打你的左脸,就把右脸也伸过去,如果别人要你的外衣,就把衬衣也给他。”

很高明的是,关于冉阿让的善良描写得非常真实,在面对可以逃脱让别人当替罪羊时,他也有过自私的想法,有过挣扎,他给自己找过高尚的理由去逃避承认身份,读这段描写,会觉得他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不是神,善良是一种选择的结果。

在故事里,冉阿让是一个很难去判断好坏的人,他既是法律意义上的绝对的坏人,又是世俗意义上的绝对的好人。

对于冉阿让的评价,当我第二次翻阅时,或者雨果在一开始就给了他的态度。

永远不要惧怕盗贼和杀人犯,其实值得怕的只有我们自己。偏见是盗贼,恶习是杀人凶犯。重大的危险其实发生在我们心里,危害灵魂的东西才是最可怕的。脑袋,钱袋,都是身外之物。

警察沙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他心中保持着一份白纸黑字的正义感;在他的眼里,法律高于一切。

他的心里没有【情有可原】这四个字,直言即使是他父亲犯了罪,他也会立刻把他逮捕回来。所以当妓女芳汀与绅士冲突时,他立刻把芳汀带回警局,一点不顾是绅士先骚扰欺负芳汀在先,在他的脑袋里,只有XXXX条例XX条:妓女冒犯了上层绅士,需要监禁。

法律即正确,这点在他身上表现地非常完美。

最终,当这条金科律例被现实狠狠打了一巴掌时,他对自我认定的正义产生了怀疑。他既不能接受自己放过冉阿让,因为他是法律上的罪人,又不能接受自己逮捕冉阿让,因为他是救自己的恩人,他是个好人。

他崩溃了,最终自杀。

法律必须在改变面貌的罪人面前退却,而且还要向他表示歉意?

书里面前半段对于芳汀的描述非常美好,漂亮、单纯、对爱情专一、忠贞,所有关于女孩的美好形容几乎都用来塑造了芳汀的形象。

讽刺的是,这类人,沦落成了妓女。

我觉得她可怜,但却难以同情她。如果说造成她整个悲剧开始的人是那个不负责任的男人,那造成她悲剧往更深层次发展的是她自己对女儿不负责任的托付给唐纳德一家,这造成了她自己的悲剧,也造成了女儿童年的悲剧。

她卖掉头发,卖掉牙齿给女儿寄过去,当卖无可卖,而无耻的唐纳德又在不断编造要钱的理由,谎称她女儿得了猩红病时,她只能卖身。

芳汀身上有很重的苦难感,她似乎陷在苦难沼泽里,越陷越深,靠她自己是出不来的。

冉阿让“救”了她。

我们当尽可能地给没有知识的人创造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办义务教育是社会的罪过。当一个人心中充满黑暗,罪恶便在那里滋生,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而是制造黑暗的社会。

唐纳德一家几度让我出离愤怒,唐纳德夫人跟她的外表一样丑陋恶心,唐纳德自己则更无耻下作。

这是整篇完完全全作恶的人物,在他的身上,看不见一丝人性的道德。

极度戏剧化的是,唐纳德抱着敲诈的目的,带着自以为是的揣测去马吕斯家时,无意中竟然证明了冉阿让的高尚,化解了马吕斯对于冉阿让的误会。

唯一令人惋惜的是唐纳德的女儿爱潘妮,生活在一个自私自利、充斥着恶性的畸形家庭,爱潘妮成长成为了一个集小偷、骗子、乞丐、泼妇的集合体。让人意外的是,她对于爱情的表现却格外善良、勇敢,并为此而死。若非可悲得生在这个家庭,我相信,这个女孩会成长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姑娘。

在我们这样一个阴暗的社会里,向上爬,只能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慢性腐蚀剂。
《悲惨世界》| 行善的坏人、纯洁的妓女、善报的作恶者

读完《悲惨世界》,反复徘徊在我眼前的不是浓墨重写的主人公,反而是那个自杀的沙威警察。

我记起很小的时候读过的《夏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案子,现在只依稀记得大概的故事:被害人(家族的老爷)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而凶手却是个可怜人,家族的每个人都同情凶手,也都想杀死老爷,所以给每个人都帮助凶手做了掩饰,但福尔摩斯最终还是发现了真相,指出了真正的杀人凶手。

可福尔摩斯在了解了杀人缘由,了解了被害人的所作所为之后,做出了违背他职业道德的决定:在警察来之前,帮助罪犯重新布置了现场,帮助她逃脱罪责。

在福尔摩斯坐上马车离去时,凶手送给了福尔摩斯一束花,福尔摩斯:“我还是第一次收到罪犯送的花”

第二天的报纸却写着:“XX发生凶案,连名侦探福尔摩斯也束手无策,名声不保,但我们警方一定会将真凶捉拿归案。”

法律的初衷是维护正义

当正义与法律冲突时

当法律不再代表正义时

牺牲法律还是献祭正义?

inner peace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