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在2018年发布的批准信号,成为医疗AI玩家的"年终礼物",随着行业洗牌加速和市场环境的开放,"医疗与AI"的朋友圈将越来越活跃。
12月26日凌晨,朋友圈被一则新闻画面扫过:过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公益培训》中,FDA对医疗人工智能器械审批流程、指标、关键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据称在12月中旬开启了审批渠道。
自2014年左右以来,医疗AI一直在其中,玩家一直在努力应对有关新技术批准和登陆的政策谨慎。这种培训意味着,医疗AI领域的公司在申请三类设备审批时,不再是"无头苍蝇",方向明确。上海实业医疗信创始人纪欣感叹道:"审批部门开始制定推动医疗AI发展的流程,这是国家和行业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纪鑫看来,医疗AI误诊,作为医生学会积累经验是唯一的途径,创业公司不必太担心产品一时不能得到认可,却找不到错误;
医疗AI公司,做技术还是平台?
医疗AI公司应该专注于技术还是定位平台?在那之前,需要明确的是,医疗人工智能辅助筛查技术是否足够成熟,可以支持初创公司的成本承诺。
几个月前,国际知名的"癌症专家"IBM Watson被合作伙伴"误诊"并放弃的消息导致市场质疑医疗AI的可行性。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方面归因于其产品缺乏"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医疗AI产品在中国还不能完全成熟。
当早期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开始在医疗领域传播时,除了医生的"好助手"手术机器人外,相关产品与糖尿病视网膜筛查和肺结节筛查有关,是医疗AI领域的热点"明星"。"特别是在2016年和2017年,当国际上有可用于糖筛选的数据集时,产品训练有素,AI算法开放,医疗AI玩家只需要建立一个模型,使用标准数据库进行实践,做一些实验室工作,产品就可以出来了。纪欣坦白了。
纪昕称其为AI辅助诊断的第一阶段,但精炼成糖网筛选领域,一种被称为"临床产品"的产品远不止于此。
AI辅助诊断产品成熟度的市场关键指标之一是稳健性,这是从实验室产品到复杂应用场景的重要一步。以糖筛为例,在中国,三佳医院的相机品牌与基层医院有很大的不同,同一三佳医院内科的外科医生甚至不同的医生在同一科室拍摄了不同的眼底照片,这种复杂的国产糖网筛查AI诊断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年4月,FDA批准了IDx-DR,这是IDx开发的第一款用于糖筛查的AI诊断设备,这一消息激发了医疗AI大军的灵感。但纪欣表示,IDx-DR仅支持topcon NW-400摄像机的糖网辅助筛查。这意味着 IDx-DR 在国内使用时并不"可靠"。
回归AI辅助诊断的出发点仍然是作为"医生诊断的指南针"和"医疗链接的GPS",这不能替代角色,而国内医疗AI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鉴于目前医疗AI的智能化,简单辅助诊断技术的天花板显而易见。
在纪鑫看来,未来的医疗AI企业将分为两类。一个是纯技术企业,客户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调用或购买他们的技术并将其嫁接到医院,另一个是技术医疗公司的技术加服务,包括SSE,其技术/系统只是工具和服务的基本要素。此外,对于医疗AI产品,行业内还可能孵化出"代理"型的纯服务型企业。
"所以,上交所势必会走向平台,但核心技术和产品是医疗AI创业公司不容错过的门槛。季欣告诉平机会健康,"这包括医协的建设平台、眼科管理平台、转诊平台等,最终要靠平台服务、医院、政府、企业和患者跨线服务。"
补贴的"坑",还是要站稳脚跟
"商业模式"的探索一直是医疗AI市场的热门话题。尽管中国一些运行较快的医疗AI公司已经获得了II类设备的批准,但它们离"大规模套现"和"持续盈利"还很远。
纪欣坦言,受制于市场和政策的成熟,医疗AI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要"烧钱"。现在更值得考虑的是:如何"评估"补贴?
说到这个话题,我们还需要回到企业的产品资格申请中来。通常,医疗AI企业打磨出来的产品要提交检验,这个环节由中央检验法院负责。不过,在此之前,中国检验院并未制定医用AI辅助设备"测试"黄金标准,目前还没有关于单一疾病的数据库。从2017年开始,上交所医学快报与中国检验科学研究院合作,率先完善了糖网筛选AI产品的"黄金标准"和数据库,该数据库将于2018年5月完成。通过中国检验法院批准后,企业将医疗AI产品送往临床审查批准,最后将结果打包到FDA重新批准,之后可以获得II类或III类证书。
这个评估准确性和安全性的过程,IDx-DR,已经持续了七年。在这个过程中,医疗AI公司的数据、人才、计算和运营成本都很昂贵,考验着创业公司和投资者的耐心。"获得证书并不意味着公司的利润天窗是开放的。姬鑫说,"最终从医院这边收费,还需要通过医保局这个通行,通过医保局定价,然后进院。"
目前,据透露,中国检验科学研究院对糖网筛查和肺结核筛查这两大疾病的检测标准和数据库,包括医疗信函在内的医疗AI企业能够向前迈进的前几步,目前正在编制青光眼的相关标准。"除此之外,其他疾病的黄金标准和数据库不可用,初创公司无法回到下一个过程。"纪鑫说。
其次,初创企业在落地过程中无法避免"烧钱"。目前,医疗AI产品的落地方向一般是G、H、B三。政府层面,包括辅助医保智能审计、构建大数据监管平台、辅助CDC整合信息报表等;
由于与公立医院的联系,许多初创企业首先与当地政府建立伙伴关系,这更有利于他们登陆基层。目前,上海医信主要通过医协从公立三甲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自上而下的三级系统,除了为医疗机构提供AI糖网筛查技术外,还为医联提供信息存储云平台和转诊解决方案。
诸如此类的公立医院和政府服务在短期内不太可能为初创企业带来高额稳定的收入。"但医疗AI最害怕的是'赶快赚钱'。"纪鑫说。因此,他并不乐观地认为,面对巨大而激烈的"补贴战争",一些初创企业将能够找到从非主营业务中赚钱的方法。
"朋友圈"刚刚活跃起来
据euronews报道,2017年一度有100多家医疗AI初创公司,截至2017年7月31日,中国有131家医疗AI公司,类似的融资超过100家。虽然在2018年上半年,在医疗AI领域投资了18家公司,总价值超过31亿元,但纪鑫也明显感受到了少得多的热度,此后还有不少初创企业听起来更弱。
他将其归咎于企业家的"热点,缺乏评价",企业家在资本市场的冰冷环境中吃着"大米",但在投机者的冬天,"资本是最聪明的"。他说。
"除了技术之外,还有很多市场发展,在医学上想要真正深入。"纪鑫说。可以肯定的是,获得医疗AI初创公司产品的批准只是第一步,而考虑其商业化的更有益的方式是如何创新场景被抢占的方式。在眼科与糖尿病相结合的电路中,医疗AI的应用空间可以延伸到泛健康领域,涉及糖控药物上下到健康管理平台场景。
2018年的医疗AI电路已经逐渐耗尽了阶梯,但初创企业不能掉以轻心。重山资本创始合伙人孙超曾对平路健康表示,除了英美烟草,国内外以CT和MRI生产研发为主产业的设备巨头,近年来也在做一些"产业升级"。例如,在2018年,GE推出了其人工智能云成像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软件和硬件"进入医院服务端口可能是这一波参与者的下一个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