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一本描写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书籍在英国伦敦横空出世后,顿时在欧美各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短短1个月的时间,这本书的销量就超过了10万册,众多西方媒体更是惊呼:这本书的内容,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震惊全世界。
时隔近80年,2016年7月,这本书重新发售,短短1年时间,这本“老书”就几经售罄,即便是加印30多次仍然供不应求,销量更是超过了300多万册,单是盈利就超过了2000多万。
红星照耀中国
不过,没人能想到的是,这本如此受追捧的“旧书”,在过去的80多年时间里竟被禁了3次,而且每一次被禁,都有不少人付出惨痛的代价,可即便如此,这本书依然成了无数中国人的信仰。而且在前不久,这本书还被列为了教育部推荐书籍。
这本屡次被禁却备受追捧的经典著作到底是什么?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他究竟在书中写了什么内容,竟会在80年间遭禁三次?今天冷哥就带大家一起走进一部被毛主席盛赞的经典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毛主席在评价《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外国人报道中国人民革命的最成功的著作!”而为了完成这部经典著作,斯诺差点送了命。
毛主席和斯诺
斯诺全名叫埃德加·斯诺,23岁的他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毕业之后,立即来到了时局动荡的中国,身为记者的他,希望用最真实的内容让全世界都听到中国的声音。
斯诺到中国的第一站是上海,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两个带他真正了解中国的挚友,分别是鲁迅和宋庆龄。自从“九一八事变”之后,斯诺对中国的战争形势就一直非常关注,他还多次到东北以及上海等地的前线进行采访。不过,斯诺来到中国后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到红星照耀的陕北,去看看那片“红色区域”的人和事。
自从1936年开始,国际上对于中国红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关注就越来越高,可是,蒋介石为了控制国际舆论,一直在想方设法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红军的真实消息进行严密封锁,所以世界上出现了很多颠倒黑白的说法,甚至不少国家开始以“共匪”两个字称呼中国共产党。
斯诺
斯诺虽然没有接触过中国红军,但是通过宋庆龄和鲁迅的描述,斯诺知道中国共产党绝对不是外界传的那样。可要想彻底改变外界的看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到那里去看看,写下最真实的文字,拍下最真实的照片。
在斯诺之前,曾有无数人想要抵达那片红色的区域,但是却无一例外都失败而归。一直以来,红区都被认为是一个外人不可能到达的“禁地”,可斯诺却不甘心,他尝试了各种办法,可最后全都希望渺茫,而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好消息传来了。
1936年6月,斯诺通过小道消息得知,负责“围剿”红军的张学良已经秘密停战了。这让斯诺立即看到了希望。不久之后,他又收到了一封毛主席用隐色墨水写下的亲笔信,斯诺当即决定,尽快出发,一定要用自己的文字,打破国民党对红军长达9年的信息封锁。
在出发之前,斯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先是到医院注射了天花、伤寒以及鼠疫的预防针,毕竟在国民党的描述里,延安是一个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地方。为了还红区一个“清白”,斯诺背了一个非常大的包,里边装着两部照相机、24盒胶卷以及几十个笔记本。6月中旬,在宋庆龄和中共地下党的协助之下,斯诺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期待已久却危险重重的延安之行。
斯诺长途跋涉,冒着生命危险,一步步地朝着西方媒体口中的“土匪聚集地”延安靠近,走到延安安塞一带时,斯诺恰巧遇到了一位“满脸胡须”的男子,令斯诺意外的是,这位“大胡子男子”却可以用英语跟他对话,可斯诺不知道的是,这位“大胡子”其实就是他迫切想见的周总理。
周总理
在周总理的安排之下,斯诺在陕甘宁红区进行了详细的走访,对红军根据地内军民的战斗方式、生活现状以及生产情况都进行了全面了解。最重要的是,斯诺对毛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不仅了解了毛主席的革命生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以及革命信仰,还掌握了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艰苦卓绝、令人潸然泪下的英雄事迹。
就在斯诺准备采访我军其他将领时,国民党的军队突然开始向延安靠拢,无奈之下,斯诺只得紧急离开。带着十几个沉甸甸的笔记本以及上百张珍贵的图片资料,斯诺依依不舍地跟毛主席、周总理道了别。
返回北京之后,斯诺更加忙碌了起来,他每天把自己关在一间小房子里,除了吃饭,其他时间从不出来。
斯诺和宋庆龄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前夕,一本多达33万字的经典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终于在英国伦敦正式出版,一时间,无数外国记者争相前往延安,全世界更是对中国红军以及中国共产党有了全新的认识。本以为这本书会唤醒那些执迷不悟的国民党人的良知,可没想到,这本在外国备受追捧的经典著作,在中国却遇到了数不尽的坎坷。
1937年11月,斯诺在上海偶遇了同为记者的中国文化界进步领袖胡愈之,在分别之际,斯诺特意将英文版的《红星照耀中国》当成礼物送给了胡愈之。在仔细阅读之后,胡愈之大为感慨,并且很快产生了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并出版的想法,可胡愈之没想到,这本书的出版过程竟会如此之难。
胡愈之
要想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首要任务就是先将这本书译为中文。在胡愈之的号召之下,很快就有11位精通英文的爱国志士聚在了一起,就这样,加上胡愈之共12个人的翻译团队就组成了。为了保证翻译的速度,胡愈之将这本书分成了若干章节,然后分头翻译。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胡愈之几人就完成了翻译工作,为了保证翻译质量,胡愈之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校对以及汇总工作,在他的努力之下,翻译之后的《红星照耀中国》跟原版相比毫不逊色。可看着已翻译完成的定稿,胡愈之却犯了难。
当时淞沪会战刚刚结束,上海已被日寇占领,上海街头几乎到处都是日本人的眼线,胡愈之接连拜访了好几家出版社,可全都遭到了拒绝。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局,根本没有出版社敢发行一本充满“危险言论”的刊物。
尽管遭遇了无数次拒绝,可胡愈之依然不甘心,最后,走投无路的他决定走一招险棋。不久之后,胡愈之在自己的住所门外挂起了一块不太显眼的招牌,上面写着“复社”二字。紧接着他又自己购买纸张,联系印刷馆。为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斯诺也提供了不少帮助。
斯诺不仅将毛主席一张照片的版权送给了胡愈之,还专门为中文版的《红星照耀中国》题了序:
毛主席
复社是由读者自己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质的出版机构。因此,我愿意把我的一些材料和版权让给他们,希望这个译本,能够像他们所预期的那样,有广大的销路,因而对于中国会有些帮助。
眼看着期待已久的《红星照耀中国》即将印刷出版,可胡愈之却陷入了犹豫。望着“红星”二字,胡愈之虽然热血沸腾,可他更清楚国民党特务对这两个字的痛恨,经过再三斟酌之后,胡愈之最终只得把书名改成了《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一面世,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短短半年时间,这本书就加印了5次,印刷数量近10万本。看完《西行漫记》之后,不少国人开始对延安产生向往,甚至有不少进步青年更是怀揣着革命梦想奔向了“红星”照耀之地——延安。可是好景不长,这本书就迎来了它的第一次被禁经历。
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的巨大影响,让驻扎在上海的日寇惶恐不已,他们不仅派出了大量兵力收缴书籍,而且还四处抓捕“复社”成员,甚至还对上海文化界的不少新闻人士进行严刑拷打。可直到日本投降,日寇们也没找到任何一位“复社”的成员。
与日本人相比,蒋介石对《西行漫记》更加痛恨,因为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红都延安的美好景象,而且还非常客观地评价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以及中国红军进行革命的目的。从多个方面向外界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的巨大贡献,彻底击破了蒋介石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蒋介石
当得知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全中国大范围流通时,蒋介石气急败坏地命令国民党特务立即查禁这本书,而且对斯诺的其他著作,也都限制了传播范围。
除了抗战期间外,《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在新中国成立后也遭到过两次被禁,一次是在建国初期,而另一次则是在上世纪70年代。直到2016年,一位名叫脚印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再次注意到了这本快要被遗忘的沧海遗珠,她本是希望让更多人通过这本经典著作了解到我们的真实革命史,可脚印没想到,这本书却给她带来了惊喜。
2016年7月,在脚印的协调之下,新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重新出版,刚开始,很多人都说脚印疯了,毕竟在当下这个经济社会,想必关注历史的人寥寥无几,可随着新书的发售,惊人的销量彻底堵住了质疑者的悠悠众口。
刚开始,脚印猜测《红星照耀中国》》的销量最多2万册,可没料到,随着新书的发售,2万本不到一周就售罄了,在之后的1年时间里,这本书被加印了多达31次,销量更是超过了300万册。这本书里究竟写了什么内容,竟然在被禁3次后仍然如此畅销?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大概分为五个大的部分,分别是红色中国、中国共产党的由来、长征、与中国红军在一起以及回到“白色世界”。斯诺以一种递进的方式,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完整且具体的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红军形象。而在所有部分里,最精彩的当属“长征”,其中的每一个英雄事迹都令人潸然泪下。
《红星照耀中国》讲述了红军主力如何突破敌人的“四道防御工程”,从福建到达四川的艰难过程;详细描写了红军如何强渡安顺场,三十位英雄如何舍生取义“飞夺泸定桥”;还非常细致地刻画了红军如何忍着饥饿跨越万丈雪山,如何在敌人围追堵截下每天行军70多华里。
飞夺泸定桥(漫画)
在“长征”这一部分的结尾处,斯诺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中国红军长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这支队伍所经之地的2亿多群众,非但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接连不断地加入到这支“为中国民族独立而战斗”的队伍当中。
斯诺用重若千钧的文字向全世界传达了一个事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就像是黑夜中的一颗闪亮红星,正在悄悄从世界东方升起,正在向整个中华民族洒下万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