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703字,阅读约6分钟。
如果复盘秦末汉初,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刘邦一共册封功臣、贵戚143人为列侯,按学者统计籍贯在沛县及周边丰、砀地区的就有51人;高祖时期可知籍贯的三公九卿17人,其中8人就是沛县出生的。
即使在今天,沛县也仅是个下辖4个街道的县城,但其超高的“成材率”使之成为了汉初的“人才基地”。
那我们就不得不问出那个问题:
为什么小小的沛县,
有萧何、曹参、樊哙这么多知名人士?
倘若没有他们,还会不会有其他人出现?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挑出来的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挑出来的。
简而言之,一个人的出身并不是成功的最核心因素。在国人的思维之内,人才就是考试选拔出来的。出一套题,在考场之中挑几个最聪明的,选出分高的“人才”。
但是,现实中并非如此,人的成长环境、经历和机遇尤为重要,人会随着给于其的任务和挑战快速成长。环境给你指明了方向,组织给你成长的空间、机遇帮你挺过考验完成蜕变,可谓缺一不可。
人生有点像一场游戏,一级一级打怪做任务升级,而不是给你一张试卷你做了100分,然后就把你定义为满级的勇者,安排赶去打大魔王。
林彪19岁时只是一个见习排长,而23岁已经成为红1军团第四军军长,仅仅4年而已。这不是考试或者天赋异禀得来,而是纷繁复杂的革命斗争历练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林彪(剧照)
现在的很多少年或许比当时的革命者更聪明、天资更高,但成就不了当年的伟业,因为没有遇到那个环境,没有一个历练的机会。
当年阿里创业的时候,选人标准一言难尽。用马云的话讲,只要“四肢健全,智力正常就行”,别说大学生了,大专生都得当宝,高中进去也不难,一流名校对阿里压根不屑一顾。
今天呢?被刷下来的重点院校也是不计其数,刷他们的阿里巴巴面试官,很多就是当年的高中生。你能说,那些高中生领导都是天才?或许有,但绝对不是100%。大多都是有了平台及历练,能力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乔布斯曾说过,如果是“今天”的苹果面试当年的他,根本进不了苹果。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
组织是人才成长的沃土
华为前常务副总裁费敏曾说,组织的力量是强大的,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犹如鱼和水、种子和土壤,离开了组织,再好的种子也发不出芽。
其实,很多人在组织里时,是感受不到组织的力量的,而离开后,却真实的感受到自己宛如大海上一叶扁舟,在狂怒的风暴中漂流。
例如,很多原先离开华为的人都有一个感觉,就像鱼离开了水,突然发现做啥都不行,都困难。反过来,其实他的好点子,如果借助华为的平台,哪怕动手晚一点,最后都可能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局面。
无可否认,优质的组织确实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红利、资源和机会,才能让我们避开很多弯路。
所以,倘若沛县没有萧何、曹参、樊哙,还会有其他人才出现。搭乘这艘巨轮,源源不断的小船不断积蓄能量,更新迭代,脱颖而出。
汉高祖刘邦(剧照)
个体与组织虽然相互成就,但是在大多数时候个体的成长会需要组织提供的养分和支持。
当我们沿着同一个航道,不断积攒经验,做得越来越顺手,周而复始,这样的一个循环可以帮我们平稳行驶一段时间。但是,一段时日后,会出现其他的风景,我们无从知晓,也缺少驾驭其他航道的能力。
这其实就是埃米尼亚·伊贝拉所提出的“能力陷阱”。
突破能力陷阱,可以尝试不同的方向。但是在一个健康高效的组织中,会尝试采用“轮岗培养模式”,帮助有潜质的领导人才“从干中学”和快速成长,利用岗位锻炼、领导反馈和重复实践来提升其领导力。
“轮岗机制”在军队的体现:
1899年,为解决参谋机关军官普遍存在的与世隔绝状态,美国第41任陆军部长伊莱休·鲁特提出美军轮岗制度,这个制度主要分为“工作岗位轮换”和“地区岗位轮换”。
前者主要指军政军令系统的岗位轮换,如基层部队、参谋机关和科研院校之间的人才交流;后者主要指发达地区与艰苦地区、本土与海外驻军的轮换。
常态化轮换调动了各级军官长期服役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打破了军政军令系统之间的界限,促进了各类人才的良性互动,为美军二战后历次改革提供了坚实保障。
再如碧桂园集团,因其拥有业内领先的“全产业链覆盖”能力,地产主业与上下游产业之间相互依托,高效联动,逐步从过往人才供应链升级为人才生态圈,实现优秀人才“内循环”——有了更多的磨砺机会和发展的可能性。
碧桂园集团业务生态圈
2020年起,碧桂园提出职业网格化发展,职业发展不但可以在地产主业纵向发展,也可以横向流动,实现跨领域、跨专业的多维发展,让员工发现更多可能。
在另一个新领域发现新的自己,获得新的成长。这是一次蜕变,亦是一次重生。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底层思维
当然,这也并非是说个人作用毫无作用。
组织很强大,但也不能让每一个人成才。毕竟过程中的困难都会接踵而至,甚至有一些比想象中的难于上青天。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组织的作用,帮助我们成长的不是那些纷繁的技巧,而是我们自身的“底层思维”。
底层思维系统其实决定着我们前行的方向以及认知边界,进而也决定了航海途中欣赏的是星辰大海,还是深陷泥沼险滩。
倘若将底层思维系统拆解为认知力和心力两个层面,那么认知力就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甄别、判断从而作出决策,心力则是愿力、专注力、创造力、洞察力,心力越强大,步伐走得也就越稳健、越长远。
儒学强调仁、礼、内圣,心学其实可以理解是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和补充,更强调主体自我的儒学,突出自信、自强、自律、自为等。
倘若将心力归纳成一个核心模型,可以为:致良知→事上练,难上得→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知行合一。
在这个闭环中,人的认知力会得到一次系统性的提升。心学闭环是一个持续的、不断走向更高点的系统闭环,上一个闭环的终点就是下一个闭环的起点。
这样不断螺旋上升,能帮助个人成为1.0到2.0再到3.0版直至更高阶的跃迁。
结语
沛县为何人才辈出?这是一个真命题,也是一个伪命题。
人才是锻炼出来的,刘邦也不是天生就能管理一个大国家。樊哙一开始也只不过是市井之人,如果没有历史机缘,或许终其一生也只是“金牌屠夫”。
但是,组织可以极大的锻炼人。回想多年以前的自己,你会发现现在的自己和曾经的自己变化极大,甚至会感觉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仿佛经历了一段奇妙旅程。
旅程中充满了逆境和险阻,“心力”不断被磨砺,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解锁着未知的难题、跨越沟壑。这个过程中支撑着我们的很多时候都是组织的能量。
回归我们的标题,其本质上仿佛在问:
离开了组织,你是谁……
参考资料:
1、吴世春,《心力,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2、笔记侠,《别错把平台当能力》
✎
THE END
出品 | 思道未来编辑部
编辑 | 思道君 校审 | 芦苇先生
投稿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