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那些人(一) 左舜生

一、 左舜生简介

左舜生(1893年-1969年),名学训,字舜生,湖南长沙人。1912年入上海震旦大学,与曾琦、李璜等人是同学。 1919年,左舜生与曾琦、李璜、陈启天等人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接替王光祈任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主任,联络散居国内外的一百多位会友,照料会友的往来、通信、以及著作的出版事宜。同时他还负责编辑《少年中国》,鼓吹国家主义思想。同年,左舜生出任中华书局编辑,主持新书部,先后编印《新文化专刊》、《教育专刊》、《少年中国学会专刊》。1924年同曾琦、李璜等十几位少年中国学会会友在上海创办中国青年党机关报《醒狮周报》,鼓吹国家主义,进行反苏、反共宣传。《醒狮周报》由曾琦编辑,左舜生任经理,负责校对与发行。创办《醒狮周报》的经费由发起人共同承担,稿件也多由发起人供给。少年学会从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文化学术为主的社会活动,但在少年中国学会内有像毛泽东、李大钊、邓中夏等少数共产党人,他们比较重视政治活动。所以在《醒狮周报》上出现了双方关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激烈辩论,继而引起了国家主义与共产主义之争。在这两次争辩中左舜生始终坚持社会活动,赞成国家主义。1925年左舜生参加了中国青年党,开始走上政治活动的道路。1926年任中国青年党中央执委会常委。1927年《醒狮周报》不能在上海公开出版,青年党人由公开活动转入地下,这期间左舜生专心在中华书局工作,埋头于看书校书。1928年4月左舜生先生代表青年党,与国民党蒋介石总裁交换信件,重申国共患难之信念,信件公开发表,青年党从成立到这个时候得到全国的公认,这也是我国政党关系步入民主道路的开始。1928年8月青年党在汉口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青年党的时局方针是“拥护政府抗战,促进民主政治”,左舜生当选为常务委员,主持宣传工作。1928年左舜生在汉口创办《国光旬刊》和《 新中国日报》,以扩大抗战宣传。1930年左舜生在上海创办《铲共半月刊》,并以笔名在《铲共》上发表文章,提醒朝野各方注意共产党的复活。1931年创办《民生》周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常在《民生》上鼓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并发起抗日急进会。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左舜生辞去中央书局职务,主办了《申江日报》,鼓动民心士气,并被上海四十公团推选为代表,前往北京,劝说张学良、吴佩孚出兵抗战。1935年左舜生任中国青年党中央执行委会委员长。“七七事变”前夕,左舜生先生出席庐山谈话会,拥护政府全面抗战决策。国民政府为了团结全国人民一致抗战,于1937年国民政府设立国防参议会,继而又设立国民参政会(1938.7-1947),左舜生曾任过参政会主席团主席及驻会委员,并于1945年7月与傅斯年、黄炎培、章伯钧等6位参政员访问延安。1948年,左舜生任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出席了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并当选为主席团主席。1949年4月左舜生从上海到台湾,9月从台湾去香港,此后长期居住在香港。1969年9月14日因病到台湾,住入荣民总医院治疗无效死亡。

纵观左舜生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左舜生是一位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政治家,此外,左舜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性历史人物。他的思想代表着当时一部分政治家的思想,对当时思想界有较大的影响。

二、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左舜生的政治思想受到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局限,左舜生从7岁开始读私塾,到24从震旦大学辍学,期间虽然就读过专门的外语学校,但是他系统的学习过儒家经典,接受了正规的传统教育的训练,并具有良好的国学基础,所以说儒家思想在左舜生的思想当中留下了严重的烙印。在左舜生的政治思想当中,无论是左舜生倡导的国家主义,还是反日抗日思想中,爱国主义思想占有显著地地位,而这与传统爱国主义思想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大一统”思想及其影响下形成的知识分子应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左舜生的民主共和思想并非全是和西方提倡的民主共和完全一致,其中也包含了像孔子的“民本思想”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的民权思想。

三、爱国主义思想

1923年12月2日,中国青年党在法国巴黎玫瑰村共和街召开了成立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家主义派的核心人物曾琦、李璜,还有何鲁之、李不趣、张子柱等十二人。会议通过了曾琦起草的《中国青年党建党宣言》,其中确立了中国青年党的宗旨为:“言夫对外,则力争中国民国之独立自由为旗帜。……至于对内,则以推倒祸国殃民之军阀,实现全民政治为信条。”李璜在《谈谈我们》一文中,把中国青年党的宗旨概括为“本国家主义之精神,采全民革命之手段,以外抗强权,力争中华民国之独立与自由,内除国贼,建设全民福利的国家为宗旨。”而余家菊则认为在达到“全民政治”,“全民福利”之前,必须要完成的一件事情,便是“完成中华民国之国格”,即“外求独立”与“内求统一”。由此可见,中国青年党在成立之初,就坚决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其主要领导人们一致认为,一个拥有完全国格的国家,应当是一个对外能独立行使其主权,对内能维持其意志的统一性。所以面临日本的侵略,中国青年党坚决抗日,极力维护中国的独立,面对国共双方矛盾的激化,中国青年党试图缓和,以保障中国的完整性。作为中国青年党的领导人之一,左舜生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思想,包括抗日思想及和平建国思想,其中抗日思想在左舜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占有核心地位,他的抗日思想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武力抗日思想、反对建立伪满洲国思想、全面抗日思想。

【抗日思想】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后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对这一危机,国民政府企图依靠国联的力量抑制日本的侵略行动,实质上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共产党极力号召抗日,但“左倾思想”在党内蔓延,实际上并没有把重点放在抗日活动上。在这一时期,处在国共两党之外的中国青年党主张停止内战、武装抗日,并积极参与到淞沪会战和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活动中。关于如何抗日,在青年党领导人中有着不同的意见,曾琦建议以讨伐伪满叛逆的名义进军东北,收复失地。刘天予主提出“以全民武装的持久战略抵抗日寇的横暴军队”;常燕生主张实行“野战抗日”;余家菊建议建立一支国防军,左舜生、陈启天主张实行“全民总动员”。

九一八事变之后,左舜生主张对日作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左舜生与陈启天等在上海创办了《民宪周刊》,并数次在《民宪周刊》上发表文章,宣传对日作战的主张。左舜生看到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他认为日本在出兵中国之前,已经下定决定,经过认真的考察,一旦出兵绝不会仅仅为了侵占吉辽两省,在达到更大的目的之前,日本不会停止用兵,所以“假如我们要不抱着一个与日本算一回狠帐的坚决态度,则不仅是吉辽两省有名存实亡之忧,就想要在最近的中日交涉上稍微有一点挽救,恐怕也是不能的事。” 11月,国民政府召开了国难会议,左舜生看到了这是敷衍残局的一个工具,并不能通过团结国民组织抗日活动,因此拒绝出席。随后,左舜生参加了由章炳麟等人组成的中国民国国难救济会,并申述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日本侵略是因为中国没有实现民主立宪,因此要求国民党解除党禁,进行立宪。12月5日,左舜生在《民宪周刊》上发表《主战》一文,这篇文章从一下三个方面论述了主张对日作战的原因:第一,认为只有对日一战,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才能举国爱戴的最高领袖。他认为,中国从甲午战争之后就没有真正的对外战争,这造成了中国人才特别是最高领袖人才的缺乏。第二,只有维才可以借战。反对将东三省拱手让与日本,那样会造成中华民族颓废和最终的衰落,对日作战后中华民族还有可能不灭亡,对日妥协,必定会使中华民族灭亡。第三,对日作战可以使中国变成现代化国家。中国还没有现代化国家的条件,只有面对对外战争重压,才能看清并消除自身的弊端,使中国变为现代化国家。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没有立即采取抗日活动,使民众感到绝望,因此,左舜生呼吁全民自主抗日,他说;“我们不必叫口号,也不必发传单,不必贴标语,也不必打通电,更不必再向政府请愿,最要紧是国民自动起来抗日,让他们干他们的,我们要来干我们的。”(12)他认为,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处于混乱的局面,这需要国民自动来改变,目前而言,最需要的是人们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参加对日作战,不用考虑粮饷和军械问题,有自发组织地发动抗战活动。1932年1月,左舜生发表《壮烈的东北义勇军》一文,指出东北沦陷则平津沦陷,平津沦陷则中国沦陷,踊跃支持东北义勇军。淞沪战役后,左舜生通电全国,为十九路军请求支援。10月,青年党发刊《申江日报》,由左舜生负责,其中大部分社论都是由他撰写,借由此报,他鼓舞了广大国民抗日救国的士气。

反对建立伪满州国。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地区,并将其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为了更好地对其实行殖民统治,日本开始预谋利用溥仪建立伪满政权,作为由自己掌控的傀儡政权。在这一政权的谋划阶段,左舜生就看到了日本的野心,他先后在《民宪周刊》上发表《日本人所谓的关东州》和《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两篇文章,说明了关东地区是日本在日俄战争后,接管原本俄国在辽东地区的租赁权,还分析了当前日本在这一地区的管理范围和势力范围。随后,左舜生在1931年11月,又在这一刊物上发表《日本利用溥仪复辟的严重性》一文,指出日本处心积虑简历满蒙帝国的野心。他强调:“一旦事实已成,日本乃以每年数百万的岁费,供给这位童騃的酋长,而一切军政、财政、交通、金融、警察的大权,则完全入于日本人的掌控。名义上是民族自决,满人治治满,实际上则东北三省,已完全夷为朝鲜第二!”左舜生看到了日本人的野心,同时也谴责国民政府不抵抗的行为,呼吁国民组织起抗日活动,彻底打破日本建立伪满洲国的阴谋。

1937年7月7日晚,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的言辞拒绝,日军遂悍然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之后,全国人民一直要求对日作战,国民政府面对全国“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舆论压力,为了得到各阶级的支持,开始主动缓和与中国青年党的关系,而中国青年党为满足自身发展及全面抗战的需要,也转向与国民党合作,所以这一时期,中国青年党取得合法地位,国民党也得到中青年党拥护,开始全面抗战。

七七事变之后,左舜生全力主张停止内乱,一致对外。1937年8月11日,左舜生、李璜与蒋介石会晤,主要谈到国民政府对日抗战的态度,以及在野党派对政府抗日决策的意见,蒋介石要全面抗战,希望得到青年党的支持,左舜生表示只要抗日战争一起,必定全力支持。随后,奉蒋介石的命令,张群又约左舜生、梁漱溟等人召开会议,就抗日一事征求意见,在会上左舜生表示:“我们从八一三起,便已决定了十六个字的宗旨,即对蒋委员长‘战故拥护,和亦拥护,胜故拥护,败亦拥护’为此方能俾主帅指挥裕如,进退无虑。”这是青年党在抗战爆发之后,支持国民政府的开端。左舜生不仅同意青年党支持国民党,还呼吁其他党派支持国民党进行全面抗日战争。1938年3月,左舜生在长沙创办《国光旬刊》,目的在于鼓舞国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为国牺牲的决心。左舜生在发刊词中指出:“吾人以打到敌人为第一,认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凡属一党一派的利益我们都看得轻,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凡违反国家利益的任何言论与行动,不发现则已,如果发现,我们将不惜以全力以赴之周旋到底。”4月21日,左舜生代表中国青年党写信给国民党正、副总裁,蒋介石、汪兆铭二人,他表示:“仅有与国民党共患难之一念,外此都非所计及。”正式表明了拥护国民政府抗战的态度。7月1日,左舜生被选为第一节国民参政会参政员,7月29日在《国光旬刊》上发表《参政会第一期集会闭幕》一文,主张全国国民为对日作战要全面团结。

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一方面积极抗战,另一方面坚持一党专政、防共限共的立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不断发展,使国民党心存恐惧。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开始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国民党也随即开始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在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以后,开始制造博山、深山、平江、确山等一系列反共事件,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使这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面对这一情况,中间派政治力量极力为双方团结、共同抗日作出相应努力。这一时期,左舜生主张国共两党以大局为重,合作为主,避免冲突,共同抗日。1942年,5月6日,左舜生与周恩来、罗隆基等人见面,相互约定坚守抗战、尊重各方的武力,保证和配合人民有利于抗战民主的活动。1944年10月20日,左舜生在《民宪半月刊》上发表《国共调整的途径一文》,代表第三方谈到:“今天国内团结不团结的问题,乃是整个国家全体国民的一个生死问题,当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我们希望国共双方确认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他希望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前,国共双方要保持合作的态度和方式,确保国内的和平,能够一致对外,积极抗战,以最大的努力争取抗战的最终胜利。

【和平建国思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向全国宣布《停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第二次大战正式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了美苏两国主宰世界的格局,中国成为美苏两国争夺最为严重的中间地带,美国试图支持国民党政府变中国为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企图利用共产党取得政权,从而支持其与美国对抗。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加剧了国共矛盾,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的方针,企图用民主的口号引诱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的实权,共产党在正确估计战后国内外的形势之后,确立了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一时期,各民主党派的政治活动空前活跃,第三方势力积极主张国共协商,共同和谈当前问题,希望通过非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完成和平建国的最终目标。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左舜生积极促进国共协商,主张和平建国。1945年5月初,左舜生与褚辅成、黄炎培、王云五、傅斯年、章伯钧等七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曾一度集商,并一直希望国共恢复商谈。5月底,国民政府任命左舜生为七人委员会成员,专门负责与中国商谈的工作。6月2日,左舜生等人致函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央委员周恩来,要求访问延安,设法使陷于停顿之政治商谈得以继续,以便“从速完成团结,俾抗战胜利早临,即建国新奠实基”,6月18日,中共回函,欢迎左舜生等人人访问延安。7月1人左舜生等人从重庆出发赶往延安,虽然左舜生认识到如果国共两党的纠纷不得以适当的解决,必然影响到国家的前途,但同时他也清楚国共之间的问题,并不是这一次延安之行就能解决的。7月5日,左舜生等人返回重庆。虽然延安之行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国共两党之间的问题,但左舜生等人确实以缓和两党关系为出发点。12月25日,左舜生在《文萃周刊》上发表《从制止内战谈到政治协商会议》一文,呼吁国共两党不要错过互相让步的最后机会,希望两党可以互相坦诚,互相可以做出让步,以确保国内的和平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