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作为千古最聪明的人,他有什么读书法呢?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荆州,与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观其大略”就是诸葛亮最为明显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就是快速略读,将文章的主旨、结构快速搞清楚,不必拘泥与字词之间的细节,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快速读完一本书,而不失其大意。

由于诸葛亮的成就很大,使得许多人都推崇这种读书法,这种读书法也优势明显,比如说,可以花较少的时间,阅读比较大的数量,时间久了,阅读数量的差距就会显现的非常明显。

那么这种读书法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就是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读?

我们知道读书实际上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大脑的输入带宽决定了信息输入的时间和数量,即大脑在规定时间内处理的信息数量。

而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法,实际上是以牺牲不重要的信息保证关键信息输入的一种读书方法。用“20/80定律”来解释就是花20%的时间学了80%的知识,剩下20%的知识就不必过问,从定律来说是不划算的。

这种读书法还依赖于阅读者和阅读对象之间水平的差距。我曾经说过,阅读就像走路,有的书读起来像在平坦的路上走,不怎么费力,读起来也轻松。有的书读起来像下坡路,大概翻翻就知道作者想要说什么,有种居高临下俯视作者的感觉。还有一种书读起来就像爬坡,会费老大的劲,才能爬到山顶。如果作者水平远远高于读者,读起来相当于攀登峭壁悬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诸葛亮自身水平够高,读起书来自然有种居高临下的轻松。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法要么只掌握80%的知识,要么读的书层级和水平较低,不值得深入细读。

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运用这种读书法呢?

这就得分情况了,我认为,如果阅读者的水平低于阅读对象,则最好老老实实逐字逐句精读,上坡时虽然没有关注沿途的景致,但只要爬上去,进入新的高度,如画的风景将会净收眼底。

如果阅读者与阅读对象处于同一水平,则完全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得其大概即可。毕竟同等级的知识,知道再多,也不会有在认识上有质的飞跃。但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起庞大的知识储备,虽然在深度上不足,但在广度上很有意义。

如果阅读对象水平低于阅读者,一天读个十本八本意义也不大,随便翻翻取一两点有用知识即可。

总结一下,如果是提高认识水平的书,即增加知识深度的书就不适合诸葛亮“观其大略”的阅读方法。如果是拓展知识广度的书,这种方法是最为有用和有效的阅读方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