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我之前科普文的学友应该知道:冥想,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大脑的锻炼。所以,就像我们去健身、或做其他体育锻炼一下,练习的时长是有影响的。
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花下去的时间总会有收获的。能多练习、效果自然会越好。
但大家应该也看出来了,这里有一个“方法正确”这个重要的前置条件。如果方法不得当,练习的方向不正确,时长就没有意义了。
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说,“只要练得久了,效果就一定好“;也并不是花时间最多、最多最努力的人,成就就一定高!
方法和时长都同步考量才有意义。学习任何其他的东西,道理也是如此。
我把这个基于正确方法的切实练习,称为“有效时长”。
所以,如果你做的是无效练习,那么很可能你明明花了时间,只是实现了放松、或增加了休息。
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根本不是锻炼了大脑,只是增加了胡思乱想。
“有效时长”才是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
那么,怎么样做,才能保证冥想中的“有效时长”呢?
很简单:在每次冥想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本次练习的目标、对我个人的意义,以及过程中具体需要做那些事。
胸有成竹,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始终是最重要的。
比如,在做专注类冥想前,你可以这样告诉自己:“这次我练的是专注冥想,目的是让自己练就‘轻松专注’、‘不被情绪带跑’的能力。”
“我要做的事情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定好的目标——呼吸上;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不分神;如果分神了,只需温柔地将注意力拉回来,继续专注就行了。”
你的目标越明确,你的信心就会增加。即便在练习中出现偏离,你也能很快就意识到,并重新调整动作,调整到有效的练习上。
这样练,才会有“练得越多,效果越好”的效果。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同样练习时间内的“有效时长”也会越来越多。
至于“每天多久练一次”的问题,最好的答案是:你能开始,就是最好的练习。没有所谓最好的频率,你能接受的频率就是最佳的频率。每天你能练的时间就是最好的时间。
至于单次冥想练习的时长,我的建议是:先保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再尽量多地去实践。多体验比少体验好。光说不练,光想不练、光听不练,也是不成的。
实践一下的话,你也许会发现:每次的练习至少需要20分钟。前面有简单的环境准备、关于目标和方法的思考整理,再正式开始练。
对初学者来说,即便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立刻说专注就专注。所以,还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
再算上最后恢复常态,还需要个一两分钟。所以20分钟,眨眼就过去了。
我们不妨从20分钟开始起步。在熟悉之后,可以再增加练习。如果一天给自己更长的“有效练习时长”,那就再好不过了。练习的时间越多,就是给自己的投资越多。
所有努力最终都会变成新的大脑回路,让我们成为全新的自己。
冥想,就是爱自己、给自己最好的加油!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