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先做一个辟谣。这两天想要写一篇关于家务让孩子参与的文章,于是在周末整理资料的时候,各大网站上的一个标题被刷屏。《哈佛研究:做家务的孩子更有出息》,这个标题之泛滥以至于被好多营销号用来洗稿。相信这样的标题,大家一定会在不少的营销号上听到,其中大谈什么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孩子从小做家务,长大会比不做家务的小孩成功。我不禁感慨,这是什么鬼研究,研究了近70年就是为了研究一个成功人士小时候做没做过家务?
经过查证,原来是在之前的一个TED演讲中(国外的非盈利的演讲会,定期安排业内知名人士来演讲,旨在传播成功与创意)一个身为母亲的教育学家: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她在演讲中调侃着说过这段话。篇幅很短,仅仅三四句话就过去了,却被各大营销号拿来与演讲上文的教育手段强硬关联。
其实这个所谓的哈佛研究,指的是曾经哈佛大学的一项跨度78年的研究。这项研究通过对几百位不同身份家庭环境的人跟踪,最终在精英的人群中总结“幸福”代码的一项研究。更多的是研究了幸福、爱、联系、快乐之间的影响。结果因为一个教育学家演讲中的随口提及,被无数营销号用来硬组合成了炫耀引人注意的标题。
回归主题,那么对于做家务来说,对孩子而言真的这么重要么?我的回答是,“非重中之重,但亦无不可。”
家务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参与,自立人格的培养。不可否认,家庭就是社会的一个小雏形。在家庭中,孩子可以通过地位认知,事情参与甚至父母交谈购物的时候,产生对社会的认知,从而学习进步。而后在社会中,可以让他更自如地去独立思考和行动。
做家务,并不是一件成功必需品,而是要把他当做教育培养孩子的手段,当我们让孩子倒垃圾,收拾衣物的时候就,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中的一份子,自己可以为这个家付出什么而使得家里更加美好。当孩子在家中这个微缩的社会系统中,学会自主的去做事的时候,想必在长大之后,孩子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新环境中,找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至于家务清单,什么样的家务适合孩子去做,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去安排,但不要什么事情都去让孩子做,比如3岁以下的孩子,我们让他们去扫扫地,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3岁-学龄前,我们可以让他们倒垃圾、叠被铺床。更大一些当他们懂得用电的知识、陌生人的危险,那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跑腿取快递、买东西……
通过家务劳动后,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鼓励与指正,这样孩子才可以更好地去成长。这才是家务的作用,而不是所谓的什么家务都做,一揽子包下,孩子做得多以后在社会上会吃苦耐劳等,我们一定要把参与放在第一位,记住这只是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做家务这件事情当做对孩子的小小磨炼,要保持量与度,记住过犹不及。
至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除了做家务、还有自我洗漱等内务方面,参与家庭决策的锻炼方面可说。我会新开一篇文章描写。关注育儿有道,我会多多分享育儿教育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