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新京报小童书”。新京报小童书(xjbkids)是书评周刊的童书分舵,已联合众多出版品牌,为读者精选童书,解答教育困惑。
立体书(pop-up)一般被视为儿童的玩具书,由美国人哈罗德· 伦茨(Harold Lentz)在1932年提出。在国内的童书市场中,相对于品种丰富的绘本和儿童科普读物,立体书作为一种图书形式似乎存在感并不强,倒是在社交媒体上立体书分享和制作的小视频广受欢迎。许多热情而好奇的成年人,也对立体书充满了兴趣。
实际上立体书和传统书籍出现的时间几乎一样,历史非常久远,但直到19世纪,它的主要读者群体才转变为儿童。1929年,特雷多尔·布朗(Théodore Brown)应英国出版商路易斯·吉罗(Louis Giraud)之邀创作了首批自动立体书(一翻开书,图片就会自动立起来),20世纪30年代中期,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立体书,“pop-up”(立体书)这个词也随之广泛传开。
2006,马修·莱因哈特和莫里斯·桑达克,《是妈妈吗?》。
我们所熟知的作家莫里斯·桑达克也参与过立体书的创作,《丁丁历险记》《大象巴巴》都曾被称为立体绘本。下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立体书艺术》。作者让-夏尔·特雷比收集了许多经典立体书,让我们看到立体书制作背后的奇思妙想。
书中多位纸雕艺术家表示自己爱上立体书跟从小父母带他们做折纸和阅读相关图书有关。希望我们的童书市场上未来也能看到更多类型的立体书。
《立体书艺术》,[法] 让- 夏尔·特雷比 著,潘鑫鑫 译,后浪 | 四川美术出版社2021年10月版。
原作者 | [法] 让- 夏尔·特雷比
摘编 | 王一
立体书首先以读者参与为主要特征:读者翻开书, 动画效果就随着纸页的移动开始进行;所有立体设计都强调转化书中的内容,制造意外的效果,让读者大吃一惊。一本好的立体书就像是一个圣诞礼物,能引来人们无数次的惊叹。
立体书和传统书籍出现的时间几乎一样,历史非常久远,最初是学术性、说教性的读物。第一批青少年类和儿童类立体书在19世纪初同时问世。1820年,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诞生了,人们称这些书为“厕所书”。
这一类书中有一些小图画,揭开这些图画会有另一幅新的图画,某些图画甚至含有寓意。例如在珠宝盒下面,藏着一个关于“谦卑”主题的游戏。此后立体书的出版量开始增多,作品富有创意。结合透镜图原理,光学幻象原理等诞生了很多精彩的作品。
2011,让—休格斯·马里诺和让—夏尔·卢梭,《全是狗狗》,阿尔班·米歇尔少儿出版社。
以下从立体书之父洛萨·梅根多夫创作的立体书开始,介绍8种适合儿童阅读的立体书形式。
01
拉杆立体书
洛萨· 梅根多夫(1847—1925)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德国插画师,他从19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事立体书创作,作品很有个性。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为儿子创作的。随后,他开始和爱丝铃歌出版社合作。在工作中,他要求严苛,紧跟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人们常常能看到制作图纸上有他手写的安装说明。
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创作者,洛萨·梅根多夫展现出他惊人的创造力,他不满足于单一的制作方式。其作品中经常会设计五到七个支点,支点由小铆钉、铜线和圆环构成,可以让不同的部件同时运转。读者只需一个拉杆,就可以控制多个零件在不同方向上的运转,这个巧妙的设计直到今天仍在被人们使用。
《总是快乐!一本可动的玩具书》,洛萨·梅根多夫,伦敦,1891 年,特里克藏品。
《 致敬立体书》,立体书协会,2004年。图为一页原作的影印版,从背面展示了铆钉的位置,还有梅根多夫创作时手写的说明,可以帮助读者探索立体书的内在机制。乔治·蓬皮杜图书馆馆藏。
02
立体漫画书
1933年,美国出版了第一批立体漫画书,华特·迪士尼米奇系列的《糊涂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一本,封面标题旁边还特别标注了“书中有立体配图”的字样。随后,1935年著名的巴克·罗杰斯的冒险故事《蜘蛛船奇遇》出版。接着,一大批迪士尼立体书问世,如《大力水手》和《泰山》,还有《X 战警》《绿巨人》《蜘蛛侠》等作品。这些书在当时的欧洲鲜为人知。
阿歇特出版社在1934年出版了《米奇在那儿》,1949年—1953年出版了《大象巴巴》和《齐格和塞拉》。在漫画书索引名录里,这些书被归为“立体绘本”。1968年的《高卢英雄阿斯泰利克斯》和1973年的《幸运的卢克》也被归到这一类。
最有名的立体漫画书当然是《丁丁历险记》,由贺曼出版公司和卡斯特曼出版社在1969年至1971年间联合出版。1993年,赫玛出版社出版了三部蓝精灵主题的作品;2006年,弗雷米翁出版社带我们走进《寒流》的立体世界;2007年,《难以置信的蜘蛛侠》在巴拿马出版社出版。不过,立体漫画书真正的匠心之作还是山姆·伊塔(Sam Ita)的三部作品,分别为2007年的《白鲸记》、2008年的《海底两万里》和2010年的《弗兰肯斯坦》,这三部作品都由美国斯特灵出版社发行。后来,前两本还被译成了法语,由日式漫画出版社和弗勒吕出版社联合出版。但是,这些立体书在现在的漫画艺术家看来都缺乏创新。
《 数甜点》,罗伯特·萨布达,小西蒙出版社,1997年,帕特里克·洛科克藏品。
《 海底两万里》,山姆·伊塔,2008年
03
混搭书
设计师将书沿着水平方向剪开,一般会剪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与前后页的其他部分自由组合,随机搭配。这种立体书在英语中被称为“mix and match”——“混搭书”。从洛萨·梅根多夫的《叔叔》到雷蒙·格诺1961年出版的《百万亿首诗》,这种形式的立体书一直都很受市场欢迎。
一本16页的书横向剪成三部分,便可得到1536个不同的组合图画。这种设计最初以引人发笑为目的,但随着对这种组合形式的探索,艺术家们发现这种书的魅力所在——可以组成很多超现实主义的画面。
混搭书的历史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一般认为《被剪下的忏悔词》是最早的样本之一。很多19世纪的设计师们都运用过这种形式,比如洛萨·梅根多夫于1898 年创作的变脸书《1536个鬼脸》,以及好几本出色的拉杆绘本。
《 惹人发笑的乔装打扮》,1994年,丹尼·特里克藏品。
04
旋转木马书
这是一种微型立体剧场书,也称“ 星星书”或“旋转木马书”。与朝同一方向展开的隧道书不一样的是,旋转木马书能360度打开,围成一周,人们转动书就可以看到一幕幕不同的场景。
旋转木马书完全展开时,首页和末页背靠背相接,页面上的绑带可以用来固定结构。这种书由剪纸、立体图画和硬纸板组成,折叠方式与手风琴书类似,只不过最后会粘贴成四边、五边或六边的星形。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雷蒙多·森图里安绘图,米兰SAGDOS图像工作室出版,米兰,1940年,彼得·弗朗西藏品。尺寸为26厘米×23厘米,书本打开直径约为50厘米。这是一本全景立体书,运用戏剧效果展示了一个传奇故事。封面和封底相互连接起来时,书就完全打开了,有一根细绳固定。俯瞰时,作品由六个三角形组成,分别展现了六幕不同的场景,每个场景由四部分构成,每本书配有一本介绍故事情节的小册子。
05
动画识字读本
识字读本的目的是教学,它一直以来都是青少年出版社青睐的对象。一些艺术家围绕识字读本,进行了多次讨论,提出了振奋人心的建议。
有时,即使纸张和印刷质量都并非上乘,也不妨碍一些不知名的编辑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识字读本反映了整个出版业现状,就像阿里巴巴那个巨大的神奇山洞……有没有阿里巴巴这个主题的识字读本呢…… 当然有!
ABC ,乔·扎古拉,吕科斯出版社,1950年。雅克·德斯说这本书是吕科斯出版社出版的最优秀的画册之一,贝尔纳·法卡斯藏品。
《 最让人惊奇的捉迷藏式字母书》,罗伯特·克劳瑟,Viking出版社,纽约,1977年,贝尔纳·法卡斯藏品。
06
手翻书
手翻书介于书和电影之间,在食指和拇指翻页的过程中,制造出图画运动的幻象。它起源于美国,预示了第七艺术——电影的出现,融书籍、动画和照相术为一体。这类书风靡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至今日还很受人们欢迎。
自1868年英国印刷商约翰·巴恩斯以“kineograph”为名申请了手翻书专利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生产和制作手翻书。有的作为玩具和广告奖品,有的是艺术家绘本。
手翻书手掌般大小,样式五花八门,厚度不一。有的是装订好的本子或剪纸,有的是硬纸板。书中有的用手绘图,有的用黑白或彩色照片,涉及的主题也非常广泛。
《 浇水的人》,伯努瓦·雅克,2001年,玛格丽特·杜拉斯音像资料中心藏品,巴黎。
07
旗子书
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费城艺术家海蒂·凯尔首创。旗子书属于手风琴书的变种:先在纸上画好切割线,再用刀将这些线划开,然后折叠,几个水平方向的长方形小纸块就会随之竖起来。
艺术家们设计出了多种图形排布的方式,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交错、叠放等。他们还发散想象,将长方形的小纸块设计成蜡烛、杯子或者手的形状……读者可以一页一页依次翻看,也可以将书360度完全展开后再阅读。
《 海天之际》,旗子书,加埃尔·佩拉绍,拉斐尔·安德烈亚出版社,2008年
08
隧道书
“隧道书”还被称为“透视画”“画盒”“西洋镜”。雅克·德斯曾说,“隧道书”这个名字来源于一种光学玩具,风行于18世纪和19世纪。隧道书是一连串的镂空雕饰画,读者透过特定的盒子看这些画会感受到强烈的纵深效果。
这类书的代表作家有德国奥格斯堡的马丁·恩格布莱希特,他在1740年至1770年间创作了67部作品。书中的一幕幕场景是由多层折叠物连接起来的,读者可以通过一侧的观测孔来欣赏。
18世纪时,舞台人物画开始作为玩具向成人和孩子出售。画家用搅拌好的面粉和水,或者用鱼胶,把画粘贴在纸板上,然后将它们按照透视原理摆放在布景内,这样一来,画就显得更立体了。
1820年前后,第一批纸玩具在英国、法国和德国诞生了。这些玩具除了有文字,还有舞台布景和人物模型。人物模型被粘在小纸杆的末端,可以供读者自由摆放。因此,人们当时能用隧道书重现一些流行剧目。
隧道书和18 世纪、19世纪的“盒子戏”“ 透视画”相似,都是将纸质的人物模型和风景画按照透视原理摆放,突出立体效果。这种设计越来越接近后来的三维立体模型,手工剪裁的零部件可供人们按照说明进行粘贴、组合。
《 莱茵河谷,从宾根到罗蕾莱》,1930年,克里斯汀·苏尔藏品。
《 墙》,玛丽娜·布奇依创作,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