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又一批感冒药注销!教你如何科学选择感冒药

作者:南部战区总医院 李素华

又一批感冒药注销!教你如何科学选择感冒药

国家药监局11月16日发文,小儿酚氨咖敏颗粒、氨非咖片、复方氨基比林茶碱片、氨林酚咖胶囊、氨咖敏片、小儿复方阿司匹林片、氨非咖敏片等7个可用于感冒发热的药品被注销,其主要成分中均含有氨基比林或非那西丁。

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

氨基比林于1897 年在欧洲上市后发现,该药能引起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从而导致各种严重感染并可致死,1938 年,美国将其从法定药物目录中删去。

非那西丁也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因其增加服用者肾脏疾病风险并导致几百人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有的病人即使停用非那西丁长达8 年,还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982 年,美国FDA 宣布停止使用所用处方中含有非那西丁的药物。

在我国含有上述两种成份的药物如氨酚咖片、复方氨基比林茶碱片等。

我国1982年虽已淘汰氨基比林单方制剂,但目前仍有不少氨基比林复方制剂在使用,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含氨基比林的品规中,能够查询到包括安乃近片、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去痛片等药品,共2000余个品规。以上药品均只有国产药,无一个进口药。

目前可供使用的小儿解热镇痛药物较安全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且以上两类药品有多种剂型、品规可供选择。

对于已经引起众多患儿发生多次严重ADR及ADE的氨基比林等制剂,国家目前已启动上市后评价。

又一批感冒药注销!教你如何科学选择感冒药

普通感冒 VS 流行性感冒

1、普通感冒

起因: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有上百种,其中以鼻病毒最常见(30%~50%),其次为冠状病毒(10%~15%)、呼吸道合胞病毒(5%)、副流感病毒(5%)、腺病毒(<5%)和肠道病毒(<5%)等。

症状:以低烧和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咽喉痛这类鼻咽部症状为主。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起因:引起流感的病毒主要有两种类型——甲型(也叫“甲流”)和乙型(也叫“乙流”)。

症状:以全身肌肉痛和高烧的症状为主,少数患者发生如病毒性心肌炎、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感冒、流感为病毒引起,而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

目前治疗感冒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对于普通感冒临床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并嘱患者尽量加强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针对各种感冒症状,常用的感冒药成分如下:

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

主要针对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

■对乙酰氨基酚对孕妇而言是最安全的退热药(FDA 推荐 B类用药)。

■布洛芬是儿童最常使用的解热镇痛药物,但孕妇禁用。

■双氯芬酸孕期不推荐使用。有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老年人慎用。

鼻减充血剂

伪麻黄碱、麻黄碱

能使肿胀的鼻黏膜血管收缩,以减轻鼻充血,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减充血剂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伪麻黄碱是儿科最常用的口服鼻减充血剂。

抗组胺药

氯苯那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通过阻断组胺受体(H1)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具有不同程度中枢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嗜睡作用,且有一定程度的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

■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则不具备中枢镇静作用,也无抗胆碱的作用,故不能镇咳,不推荐在感冒治疗中使用。

镇咳药

右美沙芬、那可丁、可待因

主要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药,前者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后者则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中任何一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

患者有痰时尽量不用镇咳药,以免影响痰液咳出。对于剧烈干咳或伴有胸痛患者可在医师和药师指导下使用镇咳药。

1、右美沙芬

非依赖性中枢性镇咳药,无镇痛和催眠作用。多种非处方性复方镇咳药物中均含有本品,主要用于干咳。FDA 推荐 C 类用药,妊娠3个月以内的妇女、有精神病史者、哺乳期妇女禁用。服用单胺氧化酶制剂停药2周内禁用。

2、那可丁

外周性镇咳药,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肺牵张反射引起的咳嗽,无镇痛和镇静作用,不抑制呼吸,无依赖性,适用于刺激性干咳。

3、可待因

中枢性镇咳药,有成瘾性,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大剂量时有明显抑制呼吸中枢,并可发生烦躁不安等中枢兴奋症状。可通过胎盘屏障和自乳汁排出,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均禁用。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祛痰药

愈创甘油醚、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厄多司坦、桃金娘油

祛痰药是指使痰液变稀、黏稠度降低而易于咳出,或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改善痰液转运功能的药物。根据其药理作用机制,分为黏液分泌促进药和黏液溶解药。

1、愈创甘油醚

口服后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释。肺出血、急性胃肠炎和肾炎患者禁用,妊娠3个月内禁用。

2、氨溴索

使痰液中的酸性糖蛋白纤维断裂,并通过抑制糖蛋白的合成而降低痰液黏稠度。妊娠初始3个月妇女及胃溃疡患者慎用。

3、乙酰半胱氨酸

为黏液溶解剂,通过药物结构中的巯基与黏蛋白的二硫键互换作用,使黏蛋白分子裂解而产生降低痰液黏稠度的效果。可引起呛咳、支气管痉挛,故哮喘患者禁用,老年人伴有呼吸功能不全者慎用。

4、羧甲司坦/厄多司坦

均为黏液溶解剂,作用机制与乙酰半胱氨酸相似,前者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消化道溃疡患者及孕妇禁用,后者不足15岁儿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需注意避免与中枢性镇咳药物同时使用。

5、桃金娘油

通过促溶、调节分泌及主动促排作用,使黏液易于排出。不良反应极少,口服安全性高。现有经验表明,孕期妇女规范使用无危险性,但因其亲脂性可进入乳汁,且尚无哺乳期妇女使用资料,故建议慎用。

抗感染药物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感染引起,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故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为避免耐药及控制药物滥用,无细菌感染依据者,不能以预防为目的而使用抗菌药物。当明确合并细菌感染时,如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和/或 C反应蛋白升高,伴有脓涕或咳黄脓痰、听力下降、耳部疼痛等症状,考虑有肺炎、鼻窦炎或中耳炎时,应加用抗菌药物治疗。

复方制剂

目前市场上的感冒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含有上述各类药物或其他药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尽管治疗感冒的药物品种繁多,名称各异,但其组方成分相同或相近,药物作用大同小异,因此复方抗感冒药应只选其中的一种,如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可导致重复用药、超量用药,增加上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审稿专家:南部战区总医院 季波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