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前NBA总裁斯特恩病逝,曾为开拓中国市场在央视大楼门外苦等许久

作者:文汇网
前NBA总裁斯特恩病逝,曾为开拓中国市场在央视大楼门外苦等许久

北京时间1月2日上午,大洋彼岸的美国尚未结束新年的第一天,却传来了令无数篮球迷伤感的消息——前任联盟总裁大卫·斯特恩因脑溢血离世,享年77岁。

怀念斯特恩的角度有很多。从1984年至2014年,这位律师出身的犹太裔美国人执掌联盟30年,亮相最多的场合自然就是每年夏天的NBA选秀大会。与他握手合影的第一位状元是伟大的哈基姆·奥拉朱旺,而最后一位则是史上最水状元秀安东尼·本内特。易建联是唯一在选秀大会上与斯特恩有过合影的中国球员,姚明原本也有这一机会,但在其中选当日,中国巨人未能出现在选秀大会现场。

接手NBA总裁之位时,斯特恩仅仅42岁,面对的是一个在海外市场毫无存在感的商业联盟。当时联盟的年收入为每年1.65亿美元,球员平均年薪仅仅29万美元,而在其退休时,联盟年收入已增加到每年55亿美元,球员的平均年薪增长到570万美元,增幅远远高于通货膨胀率。

从改革选秀制度使得弱队有更大几率抽中高顺位签,到推出一系列规范球员交易与签约的条款,斯特恩将NBA深深地刻上了自己的烙印,当然其中也不乏非议,譬如当年饱受球员们抨击的着装令。然而在谈及斯特恩对于NBA的贡献时,以上这一切都比不上他对NBA全球化的推动。可以说,没有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高速扩张,NBA永远也不可能在商业化层面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毕竟在美国,篮球的人气无法与橄榄球相比,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也难以企及棒球,但无论是NFL、NHL或是MLB,在全球化上的成就都难以与NBA相比拟。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NBA在全球化的成功,源自其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这是这个商业联盟在美国本土外的最大市场,而如今则因为“莫雷推特事件”以及现任联盟总裁萧华一系列两头不讨好的和稀泥态度,这一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关于斯特恩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不得不提及的就是当初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只身前往央视大楼的故事。由于没有提前预约,斯特恩在寒风刺骨的室外等了一小时,才获得了保卫处的批文。据CBA高管马国力的回忆,那时的他就像一个销售商品的业务员,将自己精心准备赛事集锦送给央视的工作人员,并提出可以免费提供转播权。

有人说,斯特恩的成功得益于拉里·伯德与“魔术师”约翰逊缔造的“黑白双煞时代”,得益于迈克尔·乔丹的天神下凡,或是本世纪以来的群星璀璨,但若非他所搭建的平台,以上的任何名字都有可能会暗淡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