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工智能终究会抢了我们程序员的饭碗

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开发它的人

人工智能终究会抢了我们程序员的饭碗

      CSDN第十四期推出了这一次话题: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开发它的人。

         小虎的观点是:能。

          首先,我们来审题,因为小虎是软考专家,专门是来应付考试。

           我们双方展开辩论:第一要务是扣题,不能天马行空。

           题目说: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开发它的人。

           CSDN小编核心意思:

           会不会出现这种可能,自己写的程序最终取代了自己,他来写代码,抢了我们的饭碗。

          承认几个事实:

          1.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学生比老师厉害的比比皆是;

          2. 谷歌公司写阿法狗程序的人,围棋段位也才1段;而阿法狗现在世界排名第一,不仅仅是九段。

          首先,我们来做需求分析,也就是辩论题目的需求。

          第一个关键:

          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什么。

人工智能终究会抢了我们程序员的饭碗

         人工智能,也有高低之分。

         正如,程序员,软件工程师也有高级、中级、初级之分。

          第二点,

          开发它的人,也就是软件工程师,好理解。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软件开发范围、边界定义清楚。

        小虎采用的是计算机编程里,穷举法,来逐一讨论:

        第一大类:语言识别、图像识别

        这个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全面超过人类了,在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

也充分展示了百度机器人的厉害了,就是小度。关于这个分支,争议性不大,同学们是赞成机器人超过了人类。

        第二大类:人类思维

        分析方法:极限值分析法

         第一种情况:

        水平不高的工程师,他开发人工智能,很容易取代这个工程师。

        为什么呢?工程师的水平就不高,不咋地,就是一个菜鸟,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但他使用了人工智能业界最牛逼的算法,技术,当然很容易超过该工程师了。

        第二种情况:

       工程师水平很高,编码能力强,算法也是独占鳌头,他就代表了目前人工智能界最牛的人,或者说是这个星球上NO.1。计算机编程,讲究去边界值分析。我们也采用这种方法来分析。

       姑且称这个工程师为牛牛,为了叙述方便,便于讨论问题。

     他编出的程序,也是这个地球上最牛逼的人工智能程序。

       计算机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复制。

       牛逼的人工智能,可以复制千万亿个,他们协调作战。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题目说:“人工智能”,

       机器人可以多个,但是开发它的人,却是数量有限的,或者说唯一的,或者说屈指可数的。

       关键是人工智能,还不用休息,一天24小时都可以工作,去学习,去总结,去思维,去想问题,连轴转。

        而工程师,却只有1个。

        最终演变成:多对1的关系。

        这一点,在谷歌阿法狗里,在今年2017年元月份,35:1横扫围棋界所有顶尖高手,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

      第三大类:人类意识

         这也是最复杂,其实和人类思维也差不多。

         但小虎想强调,要把意识,思维,无限拆分,逐步细化,各个突破,无限逼近,类似物理学中,原子拆分成中子、质子,再分为夸克,一直分下去。

      最后,再次强调下小虎的观点是:人工智能能取代开发它的人,会抢了他的饭碗,这是科技的胜利,这是属于全人类的胜利,就像汽车淘汰了马,没有什么大惊小怪,骑兵可是延续了2000多年传奇,春秋战国就有:“胡服骑射”的典故与传说,说骑兵多么厉害,一日千里,来无影去无踪,但火兵器出来,洋枪洋炮出来了,骑兵就注定要退出历史的舞台。

        但这个时间,可能是100年,或者200年。

        因为,做项目一定要强调:时间点。

        也许大家会说,这个时间太长了。哪小虎缩短一下:50年,人工智能水平,可以上个211大学,没有啥问题了。

        如果说是1万年,没有意义。为什么呢?

        因为那时候的人的定义,很可能已经不是今天辩题里的人了。我的意思是说:人的定义,发生质的变化。

        如果题目是: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开发人员,小虎的观点,就又不一样了。

【小虎更多精彩文章】(真的这么精彩,小虎您吹牛的吧!您点击看看,再评论不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