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P2Psim分析笔记(4)-Topology 和Network

  在上篇的分析理,taskmain的第三步是让Topology类来分析topology_file,从而启动了Network对象。这次,我主要介绍这部分的详细流程。主要内容包括对Topology类以及子类Euclidian拓扑类的机制分析,Failure Model类以及Network类的交互。搞清楚这些,基本就把P2PSim的启动机制搞清楚了。按照惯例,我在这里给出了所涉及的流程的大体流程图。

<a href="http://nathanxu.blog.51cto.com/attachment/200912/22/50836_1261469157v0Rx.jpg"></a>

    这部分的调用是taskmain函数中的Topology::parse(topology_file)引起的。在pase函数中,首先从topology_file里面读出了topology的名字,例如Euclidian拓扑, 以及对应的failure模型。至于failure模型,好像是用来制定数据传输中的丢包策略的。这个目前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所以我也懒得去仔细分析了。如果在topology_file里面不指定的话,在这里会默认提供一个无丢包的nullfailure模型。

   在生成topology和failure模型中,他们的构造函数都不会做什么特别的工作。然后这两个对象top和fm被作为参数来构造Network的对象实例。在Network对象的构造中,topology和failure模型会被保存到Network对象里面。以后只能有Network的实例来访问了。最后Network对象构造中会调用thread来让run函数作为一个task来跑。这个函数中,Network实例开了一个channel(libtask中task进行通信的机制),然后就不断从这个channel读取来自topology对象的Node(也就是peer)信息。然后存到自己的_nodes成员中,这个成员是IPaddress 和Node指针的一个map。

  最后,Topology::parse()调用了topology对象的parse完成了topology_file的剩余部分的解析。这里要注意toplogy对象(top指针 )是指向Topology类的一个子类的对象,比如Euclidian类的对象。 接下来,我们拿Euclidian拓扑来举例,这个对象按照 

        IPaddress  x,y 

的格式来解析peer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用ipaddress来标识peer。解析出每条记录,都通过工厂模式,构造出一个Node类的子类的对象,除了保存在自己的_nodes成员中(也是一个IPaddress 到node的map),通过channel发送给Network对象的run函数。图中的黄绿色箭头表示出这个联系。

     本文转自nathanxu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nathanxu/247545,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