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媒体环境下,表达和评论为何成为一门必修课?

新媒体环境下,表达和评论为何成为一门必修课?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评论者,如何思考、如何表达、如何评论成为一门必修课。有的言论写得很长,但通观全篇,却仿佛觉得没说什么甚至什么也没有说。有的言论写得很短,但读之满眼生辉,启人心智。好的评论,应该有一种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伟大的评论应该给人一种拨云见日的强烈感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撰写的《新闻评论实战教程》近日出版,亮相新华书店日月光店“全国新书发布厅”时,他谈到,多年来,评论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写作过程就是人生展开的过程。

从事新闻评论工作近30年,《新闻评论实战教程》正是米博华基于其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对新闻评论做的系统梳理,既阐明新闻评论的基本理念,又涵盖评论业务重要环节,并结合具有示范性作品,以党报评论员的视野和立场,多角度呈现评论写作的规律与技巧。

“扎实最可贵——新闻工作藏不了拙,骗不了人。文章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文字驾驭能力,记录着学习历程,检视着工作态度。踏实最可靠——干新闻工作,思想越丰富、反应越机敏越好,但工作本身则是越单纯、越专心越好。老实最可贵——不管时代怎样变化,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米博华用三个“实”形容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新闻评论是复杂而艰苦的思想劳动,全书从评论要素、文体类型、基础训练、职业修养四个维度,归纳总结了评论写作八个关键要素:从基本要求来看,立场是根本、论者是主角、见解是关键、思考是基础;从写作环节来看,包括选题环节、结构环节、表达环节和修改环节。书中提出,“因时因事而变,是政论家最重要的品质”“评论工作就是政治工作”。

新媒体环境下,表达和评论为何成为一门必修课?

“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新闻评论的硬核都是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准确鲜明而又恰如其分的表达。”在米博华看来,能让读者喜欢、信服的评论,必然有微妙的共情之处,评论,并非煽动情绪,特别是进入社会公共写作领域、担负社会责任的评论,首先要把道理说清楚、说明白,其次才是文采与气韵。评论就是我们的人生思考,人生思考就是一篇永远都在写着的评论。

他认为,有见解未必都善于表达,也未必能写成精彩的文章,但缺乏见解或见解浅薄、偏激,一定写不出精彩的文章。思想的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习焉不察的旧思维的范式中发现崭新的思想线索,在细微之处谛听时代的心音,在历史进程中做出富有远见的预测,在繁乱的声浪中表现出非凡的冷静,在欲决未决之际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深刻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应该也可以使人打开一个新的境界,视野为之一变,是非为之一新,由“顿悟”而“翻转”,达到思想认识上质的飞跃。

曾在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岗位工作十余年,米博华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重要历史事件,用评论的方式见证时代前行、社会进步。2017年受聘担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从新闻实践者转型成为新闻教育者,米博华在教学中发现,新闻评论类教材多理论而少实务,深感著述新闻评论实战教程的必要性。

因此,《新闻评论实战教程》采用一节一案例、讲透一种方法或阐发一个道理的叙述结构,小角度切入,不局限于案例本身,探讨问题,突出实用,既是一本方法论,也是实操手册。书中不只有评论写作技巧,还有逻辑思维理性表达的方法,有助于启发评论思维,培养正确、公允、理性的评论素养,对新闻评论从业者、传媒院校师生及评论爱好者都有参考借鉴价值。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