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飞将军”孙元良,北伐、抗日、内战屡战屡逃,却活了103岁善终

前言

中华民族历朝历代都是人才辈出,特别是在国家遭遇危难时刻,更会涌现出一批英雄豪杰。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高举大旗反击敌人,不惧敌人枪炮,也不向敌人的威逼利诱屈服,为保家护国直面战争。

而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既然有英勇的战斗英雄,那就有与之相对立的贪生怕死之辈。在我国近现代史中,就有这么一位号称“飞将军”的将领,他就是孙元良。不过这个“飞将军”可不是褒义的称呼,与这个称呼相近还有“长腿将军”、“逃跑将军”。

“飞将军”孙元良,北伐、抗日、内战屡战屡逃,却活了103岁善终

北伐时期当逃兵

1904年,孙元良在四川成都华阳一个家境优渥的家庭中出生,他的父亲孙廷容在清政府没倒台之前曾担任过知县;而他的叔父孙震担任过第二十集团军司令和国民晋绥军第五军区司令。

在1926年北伐时期,身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孙元良开始了自己第一次当逃兵的经历。当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第一师在江西攻打军阀孙传芳,在成功攻取南昌后,该部队没有巩固防守,反而寻欢作乐,结果被孙传芳的部队反击夺回。

孙元良当时任职第一师第一团团长,负责驻守牛行车站。

战斗打响的后,由于士兵们缺乏警戒,混乱之中身为团长的孙元良竟然率先逃走了

,部队一时间群龙无首,根本无法阻止起有效的抵抗,士兵也纷纷在逃命,很快牛行车站这个战略要地失守,而这时第一师师长王柏龄正在逛窑子。

事后,孙元良被调到了奉新进行驻守,同时负责掩护主力部队的集合。结果听到敌军来袭的孙元良完全忽视了上级交给他的命令,率领部队就往西逃。

“飞将军”孙元良,北伐、抗日、内战屡战屡逃,却活了103岁善终

这次孙元良的行为将蒋介石气个半死,蒋介石马上赶往了奉新阵地对第一师进行整训,他大声地训斥道:

“这一仗,1团团长孙元良违抗命令,私自退却,按照军阀来说应该枪毙……我们第一师曾经是最有荣誉的部队,如今被孙元良一个人毁了名声,我们还能容忍这种败类吗?不枪毙他吗?”

第二天,蒋介石再次对部队宣判了对孙元良的处罚:

孙元良因犯了国民革命军的连坐法,被执行枪决。

结果孙元良突然失踪了……

1928年,就当人们以为他已经死了,孙元良却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而且还担任上了国民政府炮兵团团长。原来在薛岳、刘峙的求情下,冷静下来的蒋介石念在孙元良是黄埔第一期学员的份儿上,这才决定对他网开一面。

因为黄埔一期的学生本来就数量有限,再加上打仗战死的,被共产党“拐跑”的,那时蒋介石深知还能在军队中担任高级将领的人所剩无几,这样就显得孙元良比较珍贵,孙元良也因此逃过一劫。

孙元良也因祸得福,他被安排到了日本的陆军士官学校再次镀金,回来他就被任命为了炮兵团团长,并在两年后成功升为了国民政府警卫第一旅旅长。

“飞将军”孙元良,北伐、抗日、内战屡战屡逃,却活了103岁善终

抗战时期当逃兵

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身为国军第八师259旅旅长的孙元良率军坚守上海宝山庙行镇,与友军部队一起合击日军,令日军受挫,孙元良因此升为了国军第88师师长。

1937年7月7日,日军策划了卢沟桥事变,蒋介石为了拉长作战时间,改变日军的进攻方向,决定在上海进行主动的反击,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飞将军”孙元良,北伐、抗日、内战屡战屡逃,却活了103岁善终

谢晋元

淞沪会战期间,孙元良为了成功撤出主力部队,将88师524团1营的400多人安排到了四行仓库进行驻守,并给谢晋元团长下达了死守阵地的命令。然后,孙元良自己撤退了。

面对七八十倍于自己兵力的敌人,负责守卫四行仓库的将士们奋死抵抗,最后被迫退入了租界区,被解除了武装、关进了集中营,这批人就是著名的“八百壮士”。

而提前逃跑了的孙元良却霸占了“八百壮士”的功劳,被升为了第72军军长,同时还兼88师师长。

在南京保卫战中,72军军长孙元良再次奉命守卫南京,当时他主要负责南京的雨花台和城南附近的防守。

“飞将军”孙元良,北伐、抗日、内战屡战屡逃,却活了103岁善终

战斗开始后没多久,南京的制高点雨花台就失守,占领了制高点的日军很快就对中华门发起进攻,88师262旅的官兵们不惧牺牲,坚守城垣。而这时孙元良却率领着自己的直属队和262旅的一部擅自往下关逃去,准备渡过江向北撤。

结果在挹江门就被宋希濂的部下用机枪给“劝”了回来,逃跑不成的孙元良只好再次回到中华门战斗。结果回来不到一天,孙元良竟然没有通知部下,一个人跑了,根本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在关于南京大屠杀保存最完整的史料《拉贝日记》中可以找到孙元良当年藏匿的身影。孙元良一个人悄悄逃到了难民营,得知这个消息的拉贝自然是对这个国民党军长关心入微,将他从难民营接到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密室中。

“飞将军”孙元良,北伐、抗日、内战屡战屡逃,却活了103岁善终

而孙元良却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我在江边找不到船,只能向东边的山地撤退。……我便带着带了我的司令部六百多官长兄弟,和一辈子的创痛和耻辱从龙潭附近渡江,经过泰兴、淮阴、徐州、郑州,于1938年3月下旬到了武汉。

孙元良在“消失”之后,国军第72军一时间群龙无首,导致部下官兵溃败,很多人在溃逃的时候都无法渡过长江,最后被日军俘虏杀害。这样一支德械军队这么轻而易举就被消灭了。

内战时期当逃兵,导致一个兵团一夜之间消失

南京沦陷后,孙元良因军饷和工程款等问题被人告上了法庭,结果孙元良花了20万把事情前前后后都摆平了,提交辩白书之后,孙元良被关了42天无罪释放。

“飞将军”孙元良,北伐、抗日、内战屡战屡逃,却活了103岁善终

抗战胜利后,孙元良又得到了一个好机会。

1948年,蒋介石感觉孙元良的叔父孙震想保存实力,便找机会罢免他的权力。孙震也察觉到了蒋介石的意图,为了保全自己的军队不被蒋介石吞并,同时自己仍有着控制权,张震便叫自己的侄子孙元良接替了自己。

孙元良毕竟是黄埔一期的学员,而且还是老蒋的嫡系,这样顺水推舟,孙元良再次爬到了位高权重的位置——16兵团司令,下辖47、41、99三个军,虽然孙震是川军的老底子,但是这只军队当时可是配套的美式装备。战斗力根本不亚于黄百韬这样的一般兵团。但是这样一支兵团落到了孙元良手中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飞将军”孙元良,北伐、抗日、内战屡战屡逃,却活了103岁善终

淮海战役时的5大兵团: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黄百韬兵团、李弥兵团和孙元良兵团。在这5个兵团中,其他4个全是战功显赫,打仗相当勇猛,而唯独孙元良是靠关系做到这个位置的。

到了淮海战役后期,黄百韬兵团已经被解放军全部消灭,黄维也是濒临被消灭。这时杜聿明为了保全国军的主力,带着剩下的3个兵团往西南方向撤,刚到了河南,杜聿明就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叫他去双堆救黄维。结果杜聿明率领着三个兵团,30万部队,被华野在陈官庄包围。

为了保住主力部队,杜聿明在12月6日与邱清泉、孙元良和李弥进行了商讨,最终决定放弃救黄维,选择从南突围保存实力。孙元良终于接到了突围逃跑的命令,他回去马上就进行了部署:

今晚开始突围,部队转移到淮河以北与共军进行战斗,突围之后到阜阳集合。

“飞将军”孙元良,北伐、抗日、内战屡战屡逃,却活了103岁善终

在准备突围前,为了快速地冲出包围圈,孙元良还叫部下将重型武器、笨重的装备全部销毁,拉炮车的骡子也全部改为了骑兵用的马。

但是在突围前,杜聿明的联络官突然出现在了孙元良的指挥部,要求停止突围。早就做好部署的孙元良哪里还管得了这个,他送走了联络官,叫自己的通讯营将全部通讯设备关闭,电台也停止发报,并且拒收来报。

如果以为孙元良是铁了心要突围?那就大错特错了。

孙元良认为自己如果突围,剩下的两个兵团肯定也会突围,到时候他只需要跟在邱清泉部队的后面就可以跑出去,但是他没有想到邱清泉兵团没有选择突围,而是固守阵地。

“飞将军”孙元良,北伐、抗日、内战屡战屡逃,却活了103岁善终

孙元良先是将自己的部队调到了邱清泉的后方,结果看邱清泉部队没有动静,他就越过了邱清泉,自己准备突围。殊不知丢掉了重武器的国军士兵根本打不过解放军,突围失败的孙元良看着解放军朝自己冲了过来,他赶快率领部下往回跑,这一跑又跑到了国军邱清泉第二兵团的阵地上,孙元良就这样被解放军和第二兵团夹击。于是那一夜打了一场大混战。

没有重武器和防御工事的16兵团一夜被消灭殆尽,仅剩了不到一万残兵败将,随后这一万人也被邱清泉收编。

混战中,孙元良装扮成了中尉,骗过了盘查,一个人成功逃脱,之后又装扮成了农民逃到了河南信阳,辗转多天回到了南京。而处于解放军包围圈里的杜聿明、邱清泉等人要么战死,要么被俘。

回到南京的孙元良向蒋介石说自己奋力杀敌,成功突围,蒋介石听信了他的谎言,叫他去四川重新建立16兵团,结果重建的16兵团没多久就向解放军投降了。

“飞将军”孙元良,北伐、抗日、内战屡战屡逃,却活了103岁善终

就这么一个“逃兵”,在兵败后逃到了台湾,一直活了103岁才去世,成为了黄埔一期学员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