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我睁开朦胧的眸子,瞧见满柜子的书籍,心弦一抖,便勾起了我与书的点点滴滴。
母亲是个爱阅读的人,曾记得幼儿时,她带我逛超市,总停留在书籍这一栏,撩起一本书忘我地读着。我一个跃身,撒开了她的怀抱,直勾勾的盯着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费力地踮起脚,刚取到的书像烫手芋头般滑了下来,于是弯下身子,找了个安静地儿,“吱吱呀呀”的念了起来,摇头晃脑的我活像个小书生,我第一次离开母亲却不懂得害怕了。不知多久,妈妈又喜又懊地蹿出身来,抱起我责备道:“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不知道多危险啊……”母亲仍在絮絮叨叨,我硬是挣脱出,欢欣鼓舞的挥动着“连环画”略有些得意的夸耀:“妈妈,我正在读书呢!”她瞧我一副小大人模样,不怒反喜,奖励似的拍了拍我的小脑瓜。
之后,我嗜书得一发不可收拾,在自己的强烈要求下,我比同龄人早上了一年学。
进了小学,我跟书的关系更加密切了,我迫不及待地进入书的世界。第一本书《一年级的小豆豆》更是爱不释手,书包还未放下就啃了起来:憋得通红的脸颊,跌跌撞撞地拼着字,却不厌其烦。最终,我在家人面前激情饱满的朗读起来,昂起头,双手捧着书,一个字一个字用力地咀嚼着,还不忘加些动作,眉飞色舞,逗得家人捧腹大笑。我喜滋滋地埋下头,沉浸在“小豆豆”稚嫩的欢乐中。
紧接着,我接触的范围不仅仅是这些了,书儿像漩涡一样把我吸到海底里,久久不能浮出水面,每一本书都让我受益匪浅。沈石溪的《王妃黑叶猴》中“猴王痛苦,臣民自然要跟着号啕”这其中让我懂得生活的残酷,有竞争也有淘汰;曾记得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中“他们喜欢田野,喜欢村巷,喜欢河边,喜欢屋外一切”这书写着小孩童年的淳朴,无拘无束;老舍的语言总是很幽默《骆驼样子》那“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呀!”诙谐的语言痛控着一个黑暗的社会。我贪婪地啃着一个个著名作家的“老底”,为我所用,正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庆幸的是,我的写作披荆斩棘,成功地获得了一次次刊登。这就是书的力量。有些同学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总是凑凑字罢了,可我不知道怎么,一提笔就精神抖擞,灵感如泉涌般清澈,笔尖像只魔法棒,指挥着字宝宝欢跃着,很快一篇文章出炉了。但我并不着急,慢悠悠地润色着,契诃夫先生的谆谆教诲便萦绕在耳边“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的不好的地方的本领。”于是我斟酌着每个字眼,思考着……作文总是会被老师圈圈点点,红色的浪花使我喜笑颜开。一次,我的作文光荣地贴上了教室的墙壁,老师表扬我景物写得很唯美,这时的我不禁双颊发烫像个熟透的西红柿,因为那是我从老舍的《草原》上摘录并借鉴下来的。
夕阳西下,一抹余晖歇落在房间,让整个世界变得那么美好。我静静地倚在窗前,手捧着书默默地品味着。就这样书籍长廊上飘满了墨香,这富有灵气的香味让我不知疲倦,书中有我,我心有书,于是我和书的故事永远没有了休止符。
阅读成为了我童年最好的珍藏,随着我的成长,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