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总结了一下关于打印菱形的思路。
通常是从循环变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入手,推导出相应的公式。这种思路的源点,往往会将坐标轴的原点放在左上方,也就是在[2N + 1]的矩形内打印出内嵌的菱形。如下图所示,横向[row]的取值范围[0, 2N+1),纵向[col]的取值范围[0, 2N + 1),变量[N]表示要打印菱形对角线长的1/2。
1
2
3
4
5
6
照此思路有如下几种解法:
解法一:将菱形从中间分开,可以看到[输出空格数 + 星号数 = N](*从零计数)。那么可以将空格输出和星号输出分别进行。
[空格输出]的控制变量由[col]完成。对应的输出条件[col < abs(row - N)]。
[星号输出]的控制变量亦由[col]完成。对应的输出条件[col < (2 * (N - abs(row - N)) + 1]。
代码如下:
<a href="http://www.cnblogs.com/kysnail/archive/2010/08/10/PrintLozenge.html#">+ View Code</a>
解法二:认为是在一个[2N + 1]的矩形画布上输出菱形。鉴于菱形的对称特性,利用坐标之间的不等式关系,可以找到每一个星号的可能的输出范围。
那下图为例,
[红色*坐标] [row, col] = [0, 3] ==> (row + col) = 3
[蓝色*坐标] [row, col] = [6, 3] ==> (row + col) = 9
由此可知 (row + col) ∈ [N, 3 * N]
但对于两个变量[row]和[col]而言,显然一个条件式并不能够正确的定位,现在需要构建另一个条件式。
仍以上图为例,可以得到对应的条件式
[红色*坐标] [row, col] = [0, 3] ==> (row - col) = -3
[蓝色*坐标] [row, col] = [6, 3] ==> (row - col) = 3
由上可以推得 (row - col) ∈ [-N, N]
到这里两个控制变量被限制在了两个条件式中,这时就可以正确的定位到每一个星号的位置了。
以上两种解法默认坐标系在左上角,实际可以平移坐标系,使得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表达。如下图
-3
-2
-1
1
2
3
解法三:观察在新的坐标系中,每个星号所在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row + col <= N]
[红色*坐标] [row, col] = [0, -3] ==> (row + col) = -3
[蓝色*坐标] [row, col] = [3, 0] ==> (row + col) = 3
由此可知 (abs(row) + abs(col)) ∈ [0, N]
以上两种解法默认坐标系在左上角,实际可以平移坐标系,使得横纵坐标之间的数值关系能够更好的表示。如下图
下面的方法充分利用了[printf函数]本身提供的功能,可以实现极其精简的代码。
解法四:采用通常默认的坐标方式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映射关系
row
输出宽度
输出宽度函数关系
星号个数
模板星号
需要删除星号个数
删除星号个数函数关系
row + N + 1
*********
8
2 * N - 2 * row
7
9
(3 * N + 1) - row
2 * row - 2 * N
对应的关系列出后,就很容写出对应的代码了。
解法五:采用坐标轴平移后的方式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输出宽度函数
星号模板
要删除的星号个数
-4
(2 * N + 1) - abs(row)
(2 * N + 1) - abs(row) - abs(row)
2 * abs(row)
依上表对应关系,经过坐标平移后的对应关系更加简洁,代码量更小。
代码如下:
以上代码均在 Ubuntu 10.04 下编译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