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现在我国的法定年龄是,男性不得低于22周岁,女性不能得低于20周岁。与古代相比,现在结婚的法定年龄真的高出很多。
我国将法律结婚年龄提高至20到22周岁,主要是出于对身体素质的考虑。女性身体发育至少在20岁左右发育成熟,男性则大概在25周岁发育成熟。身体发育成熟之后再步入婚姻,生儿育女,这样既有利于生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而反观古代,十三四岁成婚是非常普遍的。十三四岁要是放在当代社会来说,才刚小学毕业,正在上中学,还都是只是一个孩子。再加上,这个年纪的孩子,女性才刚开始身体发育,而男性还没开始发育。
尽管如此,古代十三四岁结婚还是非常普遍的,他们之所以选择十三四岁结婚,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人均寿命低
在古代,人均寿命是很低的。比如,奴隶社会时期的夏商两朝,人均寿命大概是18周岁;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如秦、汉,人均寿命大概是20岁;即使是在盛唐时期,人均寿命是30岁左右;直到民国时期,人均寿命也才维持在35岁左右。
直到2020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中国人均寿命是在77岁。男性人均寿命是在74岁左右,女性的平均寿命是80岁左右。
所以古代人和现代人的法定结婚年龄不一样还是有原因的。古代人早早就成家立业,主要还是担心,再不结婚,半只脚就踏进棺材板了。
就算是在古代活过二三十年,但也难逃英年早逝的风险。要知道,古代不仅人均寿命低,古代战争也是十分频繁。
二、战争导致人口减少
在古代,想要改朝换代的直接方式就是战争。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能够胜者为王的,都万里挑一。而那死去的九千九百九十九,却是一个王朝的生命力,这也是导致古代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即使在战场上活了下来,再得个一官半职安居乐业,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就算国家安稳,没有什么战乱,但是他们还要克服新生儿存活率低这样的大问题。
三、新生儿存活率不高
要知道,在古代社会中,早婚的人比较普遍。很多女性还没开始发育就要面临怀孕生子这样的难关,怀孕生子对于女性来说,就是在鬼门关上打转的事情,再加上古代医疗条件不高,稍有不慎就会一尸两命。
就算是幸运地将孩子生下来,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活到成年的。比如清王朝赫赫有名的帝王康熙,他的一生中有55个子女,但是能够活到成年的却只有28个。抛开夺嫡的因素,新生儿要面临一些传染病的风险,就比如天花、伤寒等等,这些对于古代人来说都是致命的。
以上这三点原因,不得不促使古代人在十三四岁就要结婚,提高人口数量。可尽管如此,要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结婚怎么办呢?
这时候,国家就会制定一些奖惩措施来提高人民的结婚生子的欲望。比如西汉时期的刘邦,在他上台之前,连年战乱导致人口锐减。所以在他上台之后,为了增加劳动人口,提高生产力,就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发展生产。
对于那些十三四岁就结婚生子的,国家不仅免税,还可以让他们不交公粮。
而对于那些15至30岁还没结婚的,就要罚钱。15岁还没出嫁的,要交150钱,要是30岁还没嫁的,就要交600钱。这样的奖惩分明的措施,迫使一般的平民不得不早婚。
而对于一些守寡的或者一些鳏夫,政府还会放宽政策,让他们自行婚配。
再加上古代人重男轻女观念深厚,女子地位比较低,很多父母都会将自己女儿早早婚配,如果到了年纪还没有嫁出去,不仅会遭人耻笑,甚至还会遭到官府的罚款。
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很少出现现在所谓的大龄未婚女性。如果真的有,那这个人如果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富可敌国。
古代普遍早婚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在他们还没明白婚姻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成家立业。反观现在的婚姻,结不结婚完全取决于个人意愿,在这一点上,比古代人幸福很多。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