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
我已经知道我的成绩,不是年级第一。可是我并没有多少伤心,只是感觉特别遗憾。
考完之后,对完答案,我自我感觉不好,因为错得离谱,这样的错还不止一两个。那两天的确有点失落,不敢去想我错的那些题被老师、父母看见,他们是什么反应。自从上次期末考之后,继续“年级第一”好像成了我的代号,总会有几个人这样叫我,我也不在意,可也这样答应着。同时又有点担心,如果哪一天这个“代号”变成“年级第二”,“班级第二”,甚至没有“代号”了,我都不知道那时我会不会不知所措。
第五次对好答案,第五次被洗脑之后,好像也并没有觉得这些“代号”对我有什么影响,因为我脑子里已经塞满了我对答案时,我的那些错题,同时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画面——数学、英语考试前一天,我看见王天鸣抱着《走进重高》在教室外待了一晚上,还时不时跑来问我一些难题,很难,我记得我当时看了一眼题目,就感到了绝望,将书还给了他。回头看他继续在那儿想,嘴里还念念有词。
那天晚上,我的想法被颠覆了,王天鸣不再或是本来就不是那个上课像个小傻子一样问些奇怪问题,被嘲笑之后还一脸疑惑的人了。我看一眼就放弃的题目,他可以想一节课甚至更久。
于是我想向他借回那本走向重高,可看见他在上面涂涂改改,无视旁人的样子让我又欲言又止了。
那天晚上一回家,我也拿出我的走进重高,逼着自己去思考。这让我在数学考试时顺利地做出了所有难题。对答案时,好笑的是,数学填空第一题错了,这是一个小遗憾。但至少这次月考已经肯定了我其他方面的素养,让我知道填空第一题这样的基础很可能会成为我日后大考的致命弱点。我这样一想,就会发现有好多事情要干——拿出我尘封已久的教科书,一页一页仔仔细细地看过去,拿出我的作业本、高效练,将那些基础题,之前我不屑去理会的题,它们所牵扯的知识点可能是我一直感到模棱两可的。在这些事情做完之后,应该才属于走进重高和尖子生的时间,这些难题,是我与其他高手(那些基础过关的人)拉开距离的法宝。
暑假里看完了一本书,奥普拉的《我坚信》,里面有句话“改变你对自己状况的思考方式是改变这一切的关键。我坚信,所有的障碍都有意义,能否敞开心扉从这些挑战中学习,就是成功和被困之间的差距。”当时看完后心底毫无波澜,但还是不明所以地摘抄下来,考完后心情低落去翻看,才忽然联想到了这次考试。难题并不是给所有人的法宝,以前我如果在试卷上看到以前做过的题,会感到侥幸,但难题存在的真实意义并不是让你记住答案,渴望继续在试卷上看到“侥幸”。这些难题是改变你“思考方式”的途径,是拓宽你视野的好办法,这样会让这些“侥幸”,变成实力。
《我坚信》里还有一句话,“比最好的视力最重要的是你内心的视野。”就拿去年的期末考来说,我考464,秀洲区第一考475,一中实验第一考485。这样一比,就会觉得区区464什么都不算,我在想,当我准备向485看齐时,那个“485”的人会不会已经在看高一、高二的书,准备杭二或镇海的自主招生。这样一想,就会觉得应该将自己的格局放大,视野放宽。
《我坚信》里还有一句话,“只要你还在担心别人会怎样看你,他们就能奴役你;只有你再也不用从自身以外寻求肯定,你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是一个作家说的(好像叫尼尔……),作家需要这样的定力,用自己的手来讲述自己内心真正想表达的,被别人只言片语所左右的作家一定不会被人铭记。这句话,让我有点改变了对“代号”的看法,因为它不可能伴随我一生,也不可能给我带来乐趣或启发,它可以作为一个信念,也只能做一个信念了。
以上是我这次考试所有的心路历程。以后的考试的唯一任务,就是让遗憾慢慢减少。
姚兮远
2019.10.13